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上个星期,一名二次创作同人小说作者しじまうるめ在推特上抱怨,类似“某某人做啥啥事的故事”这种带图片的推文,已经十之八九都是商业漫画的宣传,到了一看到就要拉黑的地步。

しじま的这番话引来了许多争议。他补充说,他反对的并不是商业广告自身,而是“装作不是广告,欺骗读者”这种手法,就像是光纤电视上伪装成纪录片的保健品广告一样。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roombutterfly/status/1093285082381529088)

しじま的这番话虽然得到了不少网民的支持,很多作家却公开表示反对。

漫画家大介便说,她与此公恰恰相反,完全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些人会觉得“我以为是业余人画的漫画,结果是商业漫画,我就很生气”。人家好心好意把一整集漫画发到推特上,省掉你点击链接的工夫,还免费给你看;作品的精彩和这种做法的值得感谢,与作者是业余还是专业没有关系吧?

大介虽然也能理解しじま想表达他“对让人把商业作品错以为业余作品的宣传手段感到不快和厌恶”。那么,归根结底,为什么把商业作品错以为业余作品的时候就会产生厌恶呢?

大介认为,这是因为在现在的日本蔓延的两种“信仰”:

“免费信仰”:“哈?原来不是能免费读完整部漫画啊!”

“谜之职业作家信仰”:“职业作家要有职业作家的骄傲,不能在推特上碎碎叨叨地耍油头做广告,只能靠作品自身来一决胜负!”

而反过来,也会有积极对待这种误解的人,觉得“我本以为是业余作品,没想到是商业作品,也就是说不用等作家下次更新,只要掏钱,就可以立刻读到后续了嘛!”而商业作品的目标受众,当然就应该是后一种非常积极而且愿意付钱的好人。

大介认为,这次争论或许是一个好机会,可以让作家和编辑明确分清、看出什么人是自己的目标受众,什么人不是。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sleeper_is_mine/status/1094741314174742528)

漫画家きづきあきら认为,一部作品,就是得让那些会觉得宣传“烦”的人都看到了,才能算是宣传成功了。如果只有想要作品的人才知道,那就说明宣传还不够。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kidukira/status/1094808791390900224)

漫画家矢野トシノリ也说,管他吵不吵烦不烦的,如果自己的作品不能被人知道、被人看到,那作为漫画家根本就走不上起点。只要是能做的事,他什么都做。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hosimaki/status/1094826513701064705)

矢野可不是只有嘴上说说。他的漫画《防御力为 0 的老婆》被人擅自上传到 YouTube 上。为了根绝盗版,他也注册了一个 YouTube 频道,亲自上传漫画视频,结果反而遭到盗版者举报、被 YouTube 封号了。

宣传可以决定一部作品、一名作家的生死,这真的不是夸张。

漫画家花村ヤソ的动画人题材漫画《アニメタ!》曾经一度已经决定要被腰斩,当时她哭着在作品里写道:“不管有多么精彩的策划和剧本,也敌不过知名度。虽然可悲,这就是现实。”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幸运的是,就在那之后,她“蹭”上了时事热度,在推特上上传了自己的几页漫画,以解说动画制作中“动画”这一职位至关重要,却不为人所知,收入也很低微。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这条推文得到了近 3 万转发,漫画的电子版销量蹿升,实体书得以重版,连载也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这让花村深切地感受到了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多么地重要。

(https://twitter.com/hanamurayaso/status/1094866443714191360)

在诉说宣传的重要性的同时,也有许多漫画家注意到了しじま推文中的另一个关键词——为什么许多在推特上走红的漫画,用的都是“某某人做啥啥事”的标题?

(虽然我觉得“某某人不做啥啥事”的标题似乎更容易走红)

网络漫画家ベニガシラ指出,之所以要起这样的标题,或许只是因为推特上的内容消费速度极快,所以发表在推特上的作品要尽量增加吸引眼球的“钩子”,想办法让别人愿意看。

就像比起“多罗罗 第 1 话”,“被妖怪夺走肉体的漫画 第 1 话”要更容易在推特上引起读者兴趣。

这种长标题,起到的是书籍腰封上的宣传语的作用。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poppoyakiya/status/1094739210437718017)

漫画家山本贵嗣引用了已故的电影评论家淀川长治的一句话:精彩的电影,都能用一句话解释清楚内容。如《海神号遇险记》就可以总结成“大船翻了的故事”。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atsuji_yamamoto/status/1094817929160347648)

漫画家今井哲也也说,思考要怎样用“某某人做啥啥事”这一句话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是训练构思能力、分析自己作品的一环,非常有趣。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imaitetsuya/status/1094793640327540736)

这样的套路标题,真的有用吗?网络漫画家タカノンノ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实验:他把自己两年前发表在推特上的漫画换了一个标题,重新上传:“眼镜女子首次挑战隐形眼镜却看到了地狱的漫画”。

结果,重新上传之后短短 4 个小时,漫画的点赞数就超过了同一篇漫画过去两年间的累积。这令タカノンノ不得不服。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改名前的原推文。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改名后重新发布的推文。

(https://twitter.com/takanonnotakano/status/1094885640057974784)

漫画家天乃咲哉看到这一幕,想起自己曾经看到有推文抱怨,标题很帅气的网络小说,商业出版的时候却被改成了又长又俗套的书名。他想,作者的真实想法,或许就是“如果改个标题就能卖得好点,那就改了吧。反正内容都是一样的。”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amanosakuya/status/1094941234546634752)

早年曾经出版多部标题很优美的作品但是近年来书名一部比一部俗气一部比一部长的轻小说作家森田季节认为,长标题的流行背后,也有这样一面:因为在这个时代,读者不会去记住作家的名字。所以作家只能不顾冗长,给作品冠上一个有特征的标题。

如果作家发表作品的基本渠道还是在杂志上刊登短篇、中篇,那么或许就会有更多人采用《梦》或者《爱》这种不好搜的标题了(但是等出书的时候大概还是要改成更有特征的名字)。

你们漫画家不肯清高地饿死,让我很为难 - Anitama新声

(https://twitter.com/moritakisetsu/status/1094580331674427392)

连水上悟志等著名漫画家也争相把自己的过去作品改头换面,冠上“某某人做啥啥事”的名字重新发布到推特上,一时间似乎成了某种风潮。

可是人的悲欢并不相通。漫画家磨破了嘴皮为自己的宣传辩护,不想看宣传的人却只觉得他们吵闹。在しじま和其他许多网民眼里,漫画家们的这种宣传手法再怎么有效,也无法给他们带来正当性。他们指责作家们是在把卖方的道理强加给买方,是诈骗犯的逻辑。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bdb34a5dc3a78910?utm_source=touti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