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是作文的必经之路

多读,是作文的必经之路

多读,是作文的必经之路

同学们,我们知道作文训练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考察语文的综合素质如何,首先要看同学们的作文写得怎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作文不仅能具体体现你的写作能力,而且更是你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语言运用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反映。因此,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一定要高度重视作文训练,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同学,害怕作文,常常对着题目,啃着笔头,无法下笔。其实,要想写好作文,别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是作文的必经之路。唐代大诗人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有力地说明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

提到了杜甫,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陆游。我们知道陆游一生写下了近万首诗,成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是大量的阅读,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的辉煌。从他给自己的住房起名为“书巢”就能足以证明。据说有一天他的朋友到他的住房去看看,只见房门口堆满了书,朋友很难进去;后来,勉强钻进“巢”里,又被书围得水泄不通,难以走动。于是,朋友哈哈大笑说:“名不虚传,像个巢,像个巢!”。

同学们,你有这样的“巢”吗?作文之所以无从下笔,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我们知道,作文是由材料构成的,可以说材料是文章的支柱。通过阅读,可以间接地认识社会、认识自然,收集到大量的材料。一个人见多识广,写出来的文章就有根有据,内容生动感人。古今中外的作家,除了在生活中体验、观察储备写作素材外,都十分重视从图书中储备资料。所以衷心地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

知识要靠不断地积累,但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读过的书,时间一长,印象就淡薄了,甚至遗忘了。怎么办呢?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做读书笔记,边读边摘抄自己认为有用的内容,可以帮助记忆。通过不断地积累,可让自己拥有一个小型的知识材料库,越勤读勤写,积累的材料数量、品种就越多,这样也就为作文准备了充足的“米仓”。从而解决无“米”下锅的问题。这就跟日常存款一样,不断积存,手头就充裕,需要用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应该怎样做读书笔记呢?首先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把采集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抄录。一般可分四类:一、语文知识;二、常识性知识;三、名人故事和警句;四、重要见闻。各类还可以分得更详细些。如语文知识部分还可以分为词语集锦、佳句赏析、精彩描写、写作技巧等。常识性知识可以分为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等。

同学们,只要你们能够养成坚持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并能坚持做好读书笔记,能使书中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经过大脑加工,变成自己的语言,写作文时你就能信手拈来,文思泉涌!这样,你自然就体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的境界了。

多读,是作文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