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whehe857


如果要完全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很难,就单纯的拿出一集来谈谈这一集中的海瑞吧,或许对整体理解他的所作所为有所启示!

第九集:

浙江巡抚衙门针对高翰文提出的“以改兼赈,两难自解”方针,进行了第二次议事。只不过此时高翰文已经被拿下,所以这次的方案一字未改,在危急时刻,王用汲跳出来发了一通言论。

而这时候的海瑞已经濒临爆发的边缘……

一、

王用汲的这番言论一针见血,他的声泪俱下的陈述,也只是想提醒在场的官员。是老百姓让我们做了官,我们身上也肩负着社会责任。不要总是想着我们当官的面临的困难,要多想想老百姓面临的困难。我们大不了是丢官,而千万个老百姓却是在丢命,希望在座的大人定方案的时候,务必考虑一下老百姓的生存问题。

正所谓邪不压正,王用汲的此番言论,也让现场陷入了鸦雀无声的境地,镜头中一个官员若有所思的放下了正要签字的笔……

不过对于在场的官员来讲,他们不是不懂这个道理,而是不在意,对于自身的荣华富贵和前途来讲,显然老百姓的性命是放在次位的!

在做官这个层面,显然郑泌昌要比何茂才高明的多,一般情况下何茂才是在前面强压和威胁官员,他搞不定时,郑泌昌才会出来当和事佬。实际上,就像古话说的那样,会叫的狗不咬人,不会叫的咬死人!

郑泌昌说话比较绕弯子,貌似很讲道理,实际上肠子都烂透了,非常的不要脸!

“一个小小的知县,拿一个县的小账,来算国家的大账,居然还要挟上司……来人,叫两个知县下去!”

郑泌昌作为浙江省最高执政官,说话都是从朝廷,从大局出发,国家财政亏空成这个样子,不从主要原因下手,却怪一个小小的建德县?

这不是不要脸,是什么?

可是这通说法对于王用汲来讲,却无言以对,毕竟何茂才搬出来的是朝廷,是皇上,一个小小的知县敢反对皇上定的旨意?

所以此时的王用汲非常沮丧,听了要他们退下的命令后,打算下去了,可是斜眼一看海瑞,发现他斗志昂扬,也就没有下去。

二、

对于改革者来讲,每次冠冕堂皇的要求对方付出,要求对方顾全大局,却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

即使是几百年后的大清晚期,也有谭嗣同发出的一声呐喊:

“若革命成功需要流血牺牲的话,请自我谭嗣同开始!”

如果当权者没有扼腕的勇气,是改不了革的,即使后来大清的雍正帝,也是背后骂名滚滚来,虽然也仅仅是延缓了帝国的衰亡。

随后何茂才来劲了,叫你俩下去呢,聋啦,听不见?

海瑞一身正气,去哪?

何茂才一脸鄙视的眼神,哪凉快哪待着去!

海瑞搬出了自己的身份背景,毕竟自己和王用汲是裕王推荐的人,难道你们敢反太子?

“那我们就去北京,去吏部,去都察院,最后去午门!”

意思很明确,你们在浙江一手遮天,你们还能把手伸到京城去,能伸到太子身上去?别忘了,我们也不是一个人来的,我们身后就是裕王,未来的大明皇帝,惹毛了LZ,我去京城告你们!

随后,海瑞更是说出了自己的怀疑,高翰文去了织造局一趟,回来就连句话都不敢说了,你们对他做了什么?

而高翰文只要不签字,这份议案在法律上就失去立足点,海瑞就更不怕他们,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有了这个立足点,即使郑泌昌和何茂才再凶狠,也拿海瑞没办法。

因为他们自身就不正,说话当然没底气!

三、

此时海瑞和郑泌昌他们争夺的其实是高翰文的签字,只要高翰文不签字,郑泌昌和何茂才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强行推行该议案执行,那就是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海瑞就更不会怕他们,他们也就更没有权威。

这也是海瑞威胁他们能成功的根本立足点!

眼看高翰文就要被海瑞说动了,被逼无奈的何茂才放大招了:

“反了,来人呐,把这个海瑞给我押下去!”

海瑞成功的装了一次逼:

“谁敢?”

说出这句话后,海瑞不忘斜眼看看身后的官兵,其实他也在赌,赌他们不敢!

显然,他的策略成功了,本身这些兵就不是何茂才的私人武装,在情况不明朗的前提下,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这是巡抚衙门。

随后海瑞说了一通《大明律》,使得自己说出的这句话具备权威性,而何茂才就像被点了穴一样,举着手傻了……

由此可见,先人诚不欺我: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而王用汲显然是捏了一把冷汗,而高翰文一脸崇拜地看向海瑞……

所以说,只要自己身正,管他牛鬼蛇神,都得靠边站,自己身子不正,被人攥了小辫子,当然就缺乏底气了。高翰文如此,郑泌昌和何茂才同样如此,包括在场的所有官员,除了海瑞!

四、

海瑞的这通话,不仅仅威慑了郑泌昌和何茂才,更大的作用是威慑了在场的官员,尤其是官兵,这也为以后他们不敢对海瑞轻举妄动打下了基础。

一肚子坏水的郑泌昌又出来说话了:

“不羁押你不是本院没有羁押之权……三天后,淳安县要是还没有推行国策,以至于饿死了百姓或激起了民变,本中丞将请王命旗牌,杀你!”

郑泌昌这段话更厉害,你以为只有你海瑞会威胁人,我也会,别忘了马宁远他们是怎么死的,我有杀你的权力!

同时也等于威胁高翰文,你们只有三天时间了,而且胡宗宪也跟你说过,民变,第一个被拿下的就是你高翰文!

海瑞就等你提马宁远呢,你不提,他还真不好直接说“毁堤淹田”的事,这一提,索性今天就把话说到底:

“同样是修河堤……花了二百五十万,今年却九个县处处决口……朝廷要是追究起来,案情总会真相大白的!”

其实这句话还是一个伏笔呢,知道上海滩是怎么形成的吗?这里面跟海瑞修理黄浦江关系很大!

郑泌昌显然词穷,只能继续给海瑞扣帽子,论辩论到这个程度,基本上宣告了郑泌昌的失败:

“无端捏造,诬陷上司,你知道大明律法是怎么定罪的吗?”

“你也才来三天,倘若这样签了字,一部踏空,将会万劫不复!”

而海瑞正面刚郑泌昌,其实意思很明确,我一个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死不要紧,但是必须拉上你垫背,你要愿意玩,咱就玩下去!

这就是海瑞,一个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人,后来他正面刚嘉靖帝,拿出来的也是大明律,更多的是圣人教诲,最后能活下来,也是在于此,因为,他没罪!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大明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杨角风发作


以下一切内容均基于电视剧分析,和明史无关——事实上电视剧本身和明史,也没多大关系,我们大可以将它当成一部架空电视剧。

嘉靖骂海瑞“无父无君,弃国弃家”。其实前半句骂对了——海瑞早年丧父,这是无父;敢无数次和嘉靖作对,这是无君。

但是,眼睛里有君父,就够了么?
太监们眼里有君父,结果织造局成了改稻为桑的先锋,冯保把直言进谏的周云逸活活打死。

严嵩眼里有君父,结果严党横行二十余年,除了为嘉靖敛财之外,就是为自己敛财,关键时刻甚至给胡宗宪抗倭使绊子。

徐阶眼里有君父,可他上台之后也不能制衡嘉靖的作为,嘉靖依然为所欲为,派太监痛打百官。

这些人眼睛里都有君父,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如海瑞一样,把大明的病症一刀刺个鲜血淋漓,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若再不整治,亡国有日;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到了今天这个田地的罪魁祸首是谁——就是嘉靖本人,更准确地说是他“暗操独治”的作风和“上奢下贪”的私欲。

如徐阶般顾全大局固然是好,但是有东西比大局更重要——

“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仅此一语,海瑞就足以担得起本剧主角的地位。


直江信纲


《大明王朝1566》一个很好的地方便是把海瑞塑造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特别是海瑞和王用汲这一对好友,真是让人印象深刻。历史书上像海瑞这样的人是不讨大家的喜欢的,中国人素来有要立大志,干大事的风气。小老百姓的死活又会有多少人在意。所以天下大事,帝王之术,厚黑学才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事情。比如上火车的时候便时常见到某个人对当今局势侃侃而谈,颇有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意思。

海瑞是为了小老百姓说话的。像海瑞这样为小老百姓说话的似乎本身就是一个异类。在很多人心中,如果一个人在大明做官不是为了发财,那他为什么当官?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呀!

由于我也不知道的原因,海瑞这样的人在大多数人心中往往极其不近人情。比如海瑞杀女的故事便流传甚广。据说他五岁女儿吃了仆人的一个糕饼,海瑞觉得一个好女子怎么能随便接受男子的东西。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于是,海瑞的女儿就这样被逼死了。可是这只是明代小说的故事,正史中是没有的记载。试问一个明朝如此家喻户晓的人物,真要有这种事情,难道没人记载?

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他做的事情似乎不是一个正常人该做的事情。林语堂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有这么一群人,本身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自身权利每天都在受到侵害,却具有统治阶层的意识,处处为统治阶级辩护,就是动物界也找不到如此低智的人。”很多人忘记了,海瑞保护的便是大多数的我们。很多人也忘记了,事情本来应该是怎样的。

《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对海瑞说过这样一段话:

“没有好官,就没有好百姓。”“你救了一县的百姓,可自己的老母亲七十大寿,却只能买两斤牛肉给母亲作寿。”“我大明朝府州县衙,十成有一成是你这样的好官。我大明的风气就正了。”

胡宗宪这段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无论从做人的角度,还是从做官的角度,海瑞都是值得人称赞的。他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滥用自己权力,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负责任的官。可以说,光着一点他都就超过了我们很多人。

更重要的是,他还能够尽力去帮助大多数的人。试问天下,有多少人会在意别人的活得好不好。

《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不光有帮助他人的心思,也有帮助他人的能力。他能够看透赵贞吉的心思,能够在波谲云诡的浙江大案中弄清楚毁堤淹田的真相。高翰文犯事情以后,他清楚的知道高翰文只要一句话不说便能幸免。海瑞是清官不假,但是对官场是非常懂的。

不过他自己的一生其实也是很无奈的。母亲固执,他尽力尽孝,委屈了自己的媳妇。他并非不知,而是无可奈何。当然,这也是他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毕竟那个时候是以孝治国,不是依法治国。可是反过来看,海瑞在家中又何尝不是一个另一个“媳妇”呢?

上《治安疏》之前,他为了保护家人,让好友李时珍走自己家人,可是最后还是落得妻子俱亡,海门无后的下场。他尽力不牵连自己的好友王用汲。可是最后王用汲还是受他的牵连被关进了监狱。

嘉靖说他无父无君,弃国弃家,某种意义上看,的确是这样的。

海瑞一生这样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单凭天理良心”。鲁迅在《呐喊》中的这段话可以很好的说明他为什么这样干: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海瑞是想喊醒大明朝,至于能不能做到,其实并不重要。胡宗宪不也说过,“知不可为而为之”。人有时候不要问能不能做,而要问该不该做么。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樊友诚


海瑞在《大明王朝1566》中无疑是一个正面形象,他为民请命,心系苍生社稷,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同黑暗腐朽的权势抗争,让人肃然起敬。

海瑞是个清官,也是个传奇。他把清官做到了极致,他无朋无党,家徒四壁,最后甚至死时穷得连丧葬费都没有,他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官员树立起了清廉的榜样。

海瑞的为官之道,符合中国老百姓千百年来理想中的为官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心系社稷,造福苍生。这样的人不多,他们的道德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是我们每一个平凡之人心生向往却无法达到的事情。

而海瑞,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一直在追求圣人所教导的这种做人境界,并付诸于一生的实际行动之中。

海瑞的这条人生之路注定了充满艰难险阻,也注定了与社会格格不入。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时代,注定是孤立无援的,也注定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这就是社会的复杂,你无奈也罢,慨叹也罢,它说是这样。

就如《明朝那些事儿》里对海瑞的评价:海瑞是个好人,但却是一个无用的人,这样的评价或许过于残酷,但这却是社会现实。


十年读书


海瑞对抗的不仅是大明的贪官污吏,党人宗派,甚至无形中对抗了整个封建王朝。

这是一个普通官员所无力应付的,人在历史洪流面前不过是微笑的尘微罢了。

何况海瑞在当时看来就是逆天而行更不用说以现代人的视角评价了。

所以我也只能对海瑞做一些我自己的评价,把我带入当时的明朝,用明朝人的视角评价。不以现代人受到的教育水平,价值观,去评价古人,这挺无聊的。

不得不承认,海瑞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可以能在做到从二品的官职做到清廉寡居。对比张居正在清廉方面不知道应该是笑还是该哭。


黑落德


海瑞不仅是为民的清官,更是敢为国家抗上的勇士,从古至今中国就出了一个海刚锋是最伟大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