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之行 收穫之旅 —— 朔州市黨政考察團赴深圳市、台州市考察學習側記

珠江河畔、南海周邊,改革開放強音悠遠綿長……

天台山下、列島之上,創新發展活力激情迸發……

4月1日至4日,市委書記陳振亮率市黨政考察團赴廣東省深圳市、浙江省台州市考察學習、問道取經。3天半時間,舉行1場拜會、考察21個點位、召開 2場會議,進企業、訪園區、看城建……行程匆匆、收穫滿滿。在考察學習中找差距、學理念,看先進、學創新,悟思路、學方法,在對標一流中明方向、知奮進,進一步增強推進轉型發展的緊迫感與責任感。深夜歸來,市黨政考察團成員紛紛感慨,這是一次對標先進、開闊眼界的學習之行,也是一次尋找差距、求取真經的收穫之旅。

為什麼學 —— 走出去找差距


當前,全省上下都在以“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牽引推動全年工作開局,要求全省各級各部門主動對標一流,勇於爭先進位,加快改革創新。對標一流,意在對照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制定目標、落實舉措、推動工作。深圳市、台州市便是我們選擇的全國一流標杆。

這是近年來我市少有的一次大規模考察學習。考察團由市黨政領導班子相關成員;各縣(市、區)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主要負責人;市委政研室、市發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態環境局、文化和旅遊局、能源局、促進外來投資局主要負責人以及部分駐朔國有企業負責人等近30人組成。

“深圳是改革開放試驗田,在短短几十年裡,人均GDP躍居全國第一,在產品質量、生產裝備、市場營銷、出口貿易、品牌建設、企業管理、技術創新等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台州處於改革開放前沿,是山海水城、和合聖地、製造之都,轉型發展、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工作成績顯著。我們此次考察,就是要學習深圳和台州的理念、思路和工作作風。”市黨政考察團臨行前,市委書記陳振亮為考察團成員佈置了“作業”,並要求在考察過程中多看、多聽、多問、多思、多學,學習好經驗、好做法,做到學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將考察學習成果運用到具體實踐中,推進朔州高質量發展。

“2018年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4萬億元,同比增長7.6%,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全口徑財政收入9102.4億元,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538.4億元,增長6.2%。”“目前,台州有53家境內外上市公司,境內上市企業數居全國地級市第4位;已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21個,國家級產業基地63個;對接‘中國製造2025’,重點培育七大千億級產業;有製造業企業5.84萬戶、規上企業3706家;有國內外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隱形冠軍’產品156個。”兩組數據透露出深圳市、台州市發展的磅礴力量。市黨政考察團成員表示,只有對標先進尋找差距,才能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征程中迎頭趕上。

市委六屆六次全會上,市委書記陳振亮提出了振聾發聵的“九問”:朔州曾經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橋頭堡”,為什麼如今卻未能成為改革開放的新高地,一些幹部和企業仍存在等靠要思想,遇到困難不找市場找市長?朔州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發展提了多年,為什麼全市多元支撐的格局並未形成,“一煤獨大”、“一企獨大”的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同志仍習慣寄望於駐地央企……這“九問”如旱地驚雷,直擊要害,撼人心絃。這“九問”,每一問都在敲打著朔州幹部的作為,每一問都在呼喚著朔州幹部思想要解放、發展要創新。

如何完成好大討論各項任務,回答好“九問”?市黨政考察團成員帶著心中的一道道“考題”,走深圳、到台州,進企業、入園區,認真考察學習、努力拓寬視野,提升創新思維、培養戰略眼光,樹立一流理念、摒棄得過且過,擺脫“只和過去比”的小格局,努力涵養“我要爭一流”的大情懷,樹牢全面提升工作和發展水平的堅定決心。

學什麼 —— 看創新悟理念


走進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不可擋,進華為、訪前海、轉創業廣場……

步入台州,製造業蓬勃發展氣息撲面而來,汽車製造、智能馬桶、醫藥生產……

市黨政考察團成員一路走、一路看,實地感受兩地創新氛圍,全面瞭解經濟社會發展,深刻體悟改革開放成果,認真學習先進理念經驗。

面對前來“取經”的考察團,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深圳市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台州市委書記趙奕君坦誠相待,直抖“家底”。她說,台州市以“八八戰略”為總綱,認真落實省委“六個浙江”“四個強省”和“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的重大部署,拉高標杆、爭先進位,厚植優勢、補齊短板,統籌抓好經濟、民生、平安、黨建等各張報表。

帶著問題找方法,帶著思考謀發展。市黨政考察團一行清晰地看到,深圳以敢試敢闖、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打破框框、勇闖雷區、銳意創新,走出一條改革開放的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創造了世界罕見的“深圳速度”,成為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國際社會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台州扛起“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市場經濟先發地”的擔當,以“中國民營經濟看浙江、浙江民營經濟看臺州”的歷史站位,一任接著一任幹,勇當民營經濟發展的先行者、開路者。兩地在發展過程中的創新、理念、擔當都是我們學習借鑑的樣板。

深圳灣創業廣場著眼於園區源發性產業的內生成長構建的孵化平臺,目前已引入45家國內外一流專業孵化及創業服務機構,進駐創新創業項目團隊200多個,誕生了一批明星創業項目。考察途中,市科技局局長連彩霞深有感觸地說,深圳是一座因創新而生的城市,是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也是人們心目中當之無愧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之城。作為科技部門,我們要率先學習深圳的創新精神,圍繞“2+7+ N”現代產業體系,以實施“5個一批”科技工程為抓手,努力推進科技創新改革任務和政策落實、科技創新環境營造、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全面構建高質量區域科技創新體系。

台州經濟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製造業為主業,把汽車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模具與塑料、醫藥醫化、智能馬桶、縫製設備、泵與電機等作為七大千億級產業來培育,形成了“一個產業、一名領導、一個方案、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去年七大千億產業合計產值增長22.4%,其中汽車整車產能已突破70萬輛,超過全省1/3,產值增長93.3%。市發改委主任王玉奎表示,台州民營經濟有活力、民營企業有動力,根源在於先進的理念和思路。我們將定位一流、對標先進,以重大項目帶動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以實體經濟支撐高質量發展,以生態建設保障高質量發展,以全面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以服務民生共享高質量發展。

深圳市道控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集創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此行的兩個考察點。與其它考察點不同的是,這兩家公司的創辦人白瑞、張晉芳均為朔州籍。考察期間,市委書記陳振亮專門舉辦座談會,看望在深圳工作的朔州籍企業家,聽取他們對家鄉發展的意見建議,並號召他們積極宣傳推介朔州,把更多的企業家引薦到朔州投資興業,推動家鄉更好更快發展。

怎麼做 —— 抓落實求突破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對標一流,尋找差距不足,制定目標舉措,加快改革創新,推動轉型發展。本次市黨政考察團赴深圳、台州考察學習,是貫徹落實省委開展的“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的具體舉措,其目的是學習借鑑深圳、台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貫穿到發展中、落實到行動上。怎樣把深圳、台州“經驗”轉化成為推進朔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煙雨杏花江南,朔北大漠雄關,振翅高飛鵬城,與子同德共贏。我們要對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對照人民群眾期盼,對照先進理念做法,立即行動起來、堅決落實下去,加強合作交流,實現互利共贏。考察團成員表示,深圳、台州兩地黨政領導班子和企業家工作態度積極主動、工作作風嚴謹認真、工作效率快速高效、思維理念先進、創新意識較強,這些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在學習先進經驗的同時,也要想方設法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朔城區委書記吳曉斌表示,朔城區將學習深圳、台州經驗,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在“三宜三城”發展思路的基礎上,以建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幸福之城、首善之區”為奮鬥目標,突出“三個重點”,做好“五篇文章”,使朔城區成為全市彰顯首位擔當的政治中心、產業繁榮的經濟中心、開放文明的文化中心、充滿活力的創新中心,當好產業轉型發展、改革開放再出發、弘揚右玉精神的排頭兵,跑出城區發展加速度,在建設塞上綠洲、美麗朔州進程中交好答卷。朔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連厚表示,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轉型綜改的主戰場。今年將圍繞創建國家級開發區,做好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兩篇文章”,狠抓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建設“三大重點”,全力打造新型工業化發展引領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先行區、高水平營商環境示範區和轉型發展經濟增長新動力。市促進外來投資局局長王志福告訴記者,學習台州經驗,就是要發揮朔州自身優勢,整合各方資源,緊扣“2+7+N”現代產業體系,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以招商引項目、以項目促轉型。

目前,我市正全力構建“2+7+N”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標深圳、台州後,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鍾啟宇感觸頗深,“今年,市工信局將推動工業發展提檔升級,打造朔州營商環境新亮點,培育特色優勢接替產業,重點在陶瓷、新材料、生物醫藥、固廢綜合利用、現代煤化工5個產業發展上更多的投入政策和資金扶持。”

立足朔州看朔州,肩負使命看朔州,跳出朔州看朔州,放眼全國看朔州。我們既要看到朔州在全國的地位和差距,更要看到自身發展的短板和不足,直面問題警醒,帶著問題思考,迎著問題求解,讓觀念更新一些、視野更寬一些、步子更大一些、發展更快一些,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直掛雲帆濟滄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