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行 收获之旅 —— 朔州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市、台州市考察学习侧记

珠江河畔、南海周边,改革开放强音悠远绵长……

天台山下、列岛之上,创新发展活力激情迸发……

4月1日至4日,市委书记陈振亮率市党政考察团赴广东省深圳市、浙江省台州市考察学习、问道取经。3天半时间,举行1场拜会、考察21个点位、召开 2场会议,进企业、访园区、看城建……行程匆匆、收获满满。在考察学习中找差距、学理念,看先进、学创新,悟思路、学方法,在对标一流中明方向、知奋进,进一步增强推进转型发展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深夜归来,市党政考察团成员纷纷感慨,这是一次对标先进、开阔眼界的学习之行,也是一次寻找差距、求取真经的收获之旅。

为什么学 —— 走出去找差距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以“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牵引推动全年工作开局,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主动对标一流,勇于争先进位,加快改革创新。对标一流,意在对照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目标、落实举措、推动工作。深圳市、台州市便是我们选择的全国一流标杆。

这是近年来我市少有的一次大规模考察学习。考察团由市党政领导班子相关成员;各县(市、区)委、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文化和旅游局、能源局、促进外来投资局主要负责人以及部分驻朔国有企业负责人等近30人组成。

“深圳是改革开放试验田,在短短几十年里,人均GDP跃居全国第一,在产品质量、生产装备、市场营销、出口贸易、品牌建设、企业管理、技术创新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台州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是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转型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成绩显著。我们此次考察,就是要学习深圳和台州的理念、思路和工作作风。”市党政考察团临行前,市委书记陈振亮为考察团成员布置了“作业”,并要求在考察过程中多看、多听、多问、多思、多学,学习好经验、好做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将考察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中,推进朔州高质量发展。

“2018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同比增长7.6%,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全口径财政收入9102.4亿元,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38.4亿元,增长6.2%。”“目前,台州有5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境内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4位;已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21个,国家级产业基地63个;对接‘中国制造2025’,重点培育七大千亿级产业;有制造业企业5.84万户、规上企业3706家;有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隐形冠军’产品156个。”两组数据透露出深圳市、台州市发展的磅礴力量。市党政考察团成员表示,只有对标先进寻找差距,才能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征程中迎头赶上。

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陈振亮提出了振聋发聩的“九问”:朔州曾经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桥头堡”,为什么如今却未能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一些干部和企业仍存在等靠要思想,遇到困难不找市场找市长?朔州作为一座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了多年,为什么全市多元支撑的格局并未形成,“一煤独大”、“一企独大”的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同志仍习惯寄望于驻地央企……这“九问”如旱地惊雷,直击要害,撼人心弦。这“九问”,每一问都在敲打着朔州干部的作为,每一问都在呼唤着朔州干部思想要解放、发展要创新。

如何完成好大讨论各项任务,回答好“九问”?市党政考察团成员带着心中的一道道“考题”,走深圳、到台州,进企业、入园区,认真考察学习、努力拓宽视野,提升创新思维、培养战略眼光,树立一流理念、摒弃得过且过,摆脱“只和过去比”的小格局,努力涵养“我要争一流”的大情怀,树牢全面提升工作和发展水平的坚定决心。

学什么 —— 看创新悟理念


走进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不可挡,进华为、访前海、转创业广场……

步入台州,制造业蓬勃发展气息扑面而来,汽车制造、智能马桶、医药生产……

市党政考察团成员一路走、一路看,实地感受两地创新氛围,全面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深刻体悟改革开放成果,认真学习先进理念经验。

面对前来“取经”的考察团,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说,深圳市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台州市委书记赵奕君坦诚相待,直抖“家底”。她说,台州市以“八八战略”为总纲,认真落实省委“六个浙江”“四个强省”和“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重大部署,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统筹抓好经济、民生、平安、党建等各张报表。

带着问题找方法,带着思考谋发展。市党政考察团一行清晰地看到,深圳以敢试敢闯、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打破框框、勇闯雷区、锐意创新,走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正确之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创造了世界罕见的“深圳速度”,成为展示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社会观察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台州扛起“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的担当,以“中国民营经济看浙江、浙江民营经济看台州”的历史站位,一任接着一任干,勇当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者、开路者。两地在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理念、担当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样板。

深圳湾创业广场着眼于园区源发性产业的内生成长构建的孵化平台,目前已引入45家国内外一流专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机构,进驻创新创业项目团队200多个,诞生了一批明星创业项目。考察途中,市科技局局长连彩霞深有感触地说,深圳是一座因创新而生的城市,是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也是人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之城。作为科技部门,我们要率先学习深圳的创新精神,围绕“2+7+ N”现代产业体系,以实施“5个一批”科技工程为抓手,努力推进科技创新改革任务和政策落实、科技创新环境营造、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构建高质量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台州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制造业为主业,把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航天、模具与塑料、医药医化、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作为七大千亿级产业来培育,形成了“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去年七大千亿产业合计产值增长22.4%,其中汽车整车产能已突破70万辆,超过全省1/3,产值增长93.3%。市发改委主任王玉奎表示,台州民营经济有活力、民营企业有动力,根源在于先进的理念和思路。我们将定位一流、对标先进,以重大项目带动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以实体经济支撑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服务民生共享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道控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集创北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此行的两个考察点。与其它考察点不同的是,这两家公司的创办人白瑞、张晋芳均为朔州籍。考察期间,市委书记陈振亮专门举办座谈会,看望在深圳工作的朔州籍企业家,听取他们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建议,并号召他们积极宣传推介朔州,把更多的企业家引荐到朔州投资兴业,推动家乡更好更快发展。

怎么做 —— 抓落实求突破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对标一流,寻找差距不足,制定目标举措,加快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发展。本次市党政考察团赴深圳、台州考察学习,是贯彻落实省委开展的“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具体举措,其目的是学习借鉴深圳、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贯穿到发展中、落实到行动上。怎样把深圳、台州“经验”转化成为推进朔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烟雨杏花江南,朔北大漠雄关,振翅高飞鹏城,与子同德共赢。我们要对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对照人民群众期盼,对照先进理念做法,立即行动起来、坚决落实下去,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考察团成员表示,深圳、台州两地党政领导班子和企业家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工作作风严谨认真、工作效率快速高效、思维理念先进、创新意识较强,这些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朔城区委书记吴晓斌表示,朔城区将学习深圳、台州经验,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在“三宜三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以建设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幸福之城、首善之区”为奋斗目标,突出“三个重点”,做好“五篇文章”,使朔城区成为全市彰显首位担当的政治中心、产业繁荣的经济中心、开放文明的文化中心、充满活力的创新中心,当好产业转型发展、改革开放再出发、弘扬右玉精神的排头兵,跑出城区发展加速度,在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进程中交好答卷。朔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连厚表示,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转型综改的主战场。今年将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做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两篇文章”,狠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建设“三大重点”,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引领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先行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示范区和转型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市促进外来投资局局长王志福告诉记者,学习台州经验,就是要发挥朔州自身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紧扣“2+7+N”现代产业体系,引进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以招商引项目、以项目促转型。

目前,我市正全力构建“2+7+N”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标深圳、台州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钟启宇感触颇深,“今年,市工信局将推动工业发展提档升级,打造朔州营商环境新亮点,培育特色优势接替产业,重点在陶瓷、新材料、生物医药、固废综合利用、现代煤化工5个产业发展上更多的投入政策和资金扶持。”

立足朔州看朔州,肩负使命看朔州,跳出朔州看朔州,放眼全国看朔州。我们既要看到朔州在全国的地位和差距,更要看到自身发展的短板和不足,直面问题警醒,带着问题思考,迎着问题求解,让观念更新一些、视野更宽一些、步子更大一些、发展更快一些,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