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

[英文名稱]Mexican Tea

[其他名稱]鵝腳草、殺人芥、香藜草。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形態特徵]

成株:莖直立,有稜,多分枝,株高50-80釐米,芳香。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圓形至披針形,邊緣具不整齊的牙齒。上部葉漸小,沿脈上疏生柔毛。花兩性或雌性。花序穗狀,腋生,花被5裂,綠色。雄蕊5枚或較少,略長於花被。子房圓形,稍扁,具黃色腺點。柱頭3枚,有的為2-5枚。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子實:胞果球形,略扁,包於花被內;種子橫生或斜生,球形,略扁,直徑0.6-0.7毫米,黃褐色至紅褐色,有光澤。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幼苗:下胚軸短,粉紅色,上胚軸不發育。子葉出土。子葉橢圓形,長4毫米,寬2毫米,上面被稀疏白色粉粒,具長柄。初生葉1片,卵形,先端鈍圓,全緣,葉基下延,形成半透明膜質邊緣,具長柄。第後生葉與初生葉 相似。第二後生葉葉緣開始出現不規則鋸齒,並有明顯的主脈與側脈。幼苗全株光滑無毛,揉碎後有濃香味。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識別要點:全草揉之有濃香;葉背面有黃色腺點,沿脈疏生柔毛;花序穗狀腋生。

[生物學特性]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春季出苗,花果期6-10月份。種子繁殖。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分佈及危害]分佈 於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和四川等地。生於村旁、曠野、田邊、路旁和溝岸等處,為路埂常見雜草。農田少見。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藥用功效:土荊芥為藜科植物土荊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的帶有果穗的全草,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始載於《生草藥性備要》,多作民間用藥。廣泛分佈於全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通常生長在路邊、河岸等處的荒地中以及農田中。具祛風、除溼、殺蟲、通經、止痛功效,用於治療皮膚風溼痺痛、鉤蟲、蛔蟲、痛經、閉經、皮膚溼疹和蛇蟲咬傷等症。《生草藥性備要》:“祛風止痛,宜煎水洗,小兒麻痘脫靨後洗之,勝過蜆水。”《嶺南採藥錄》:“能除風熱,殺蟲,健胃,止痛。煎水洗皮膚疥癩。”《貴州民間方藥集》:“可驅腸中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江西中藥》:“適用於鉤蟲病,消化不良,胃腸充氣及月經閉止,痛經。”(

提醒:藥用請遵從醫囑使用

這種草可驅寄生蟲,外用治蛇蟲咬傷,溝邊、路邊有,農田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