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劇增,一週發行161只,該如何看待這個現象?

財經者思


結構性存款就是穿上馬甲的理財產品,風險同理財產品區別不大。只不過是在總投資中增加了一部分存款理財,這種存款也沒有一定的控制比例要求,而且當存款的比例低到一定的程度就變成了徹頭徹尾的理財產品。機構性存款也要按照理財部分的風險分為PR1~PR4的不同風險程度。投資人千萬不要被“存款”二個字所迷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用成熟的投資眼光來看結構性存款。

一週發現一百多個理財產品,也證明結構性存款還真的迷糊了很多人的眼睛。在理財產品(含P2P)正在被投資者唾棄之時,一種具有“存款”字樣的理財產品吸引了投資人的眼球。投資渠道狹窄的今天,存銀行利息太低、民間借貸肉包子打狗、P2P風險巨大、投資理財也是擔心受怕。一個結構性存款正是切入的最好時機。

從2019年初以來,我國股票市場持續上漲,很多基金公司的收益率已經達到了30%以上。而結構性存款也不可能著眼於存款收益的這5%不到的收益,一定會大量地促衝進股票市場裡。而且看著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也是蒸蒸日上,回報一浪高過一浪。吸引了大量的潛在投資人的加入,為不斷推出結構性存款產品提供了條件。

可經濟發展不可能永遠一路高歌,週期性的變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就拿股票市場來說,今年從2400多點上漲到如今的3200多點,漲幅超過了30%。或許未來還會具有一定的上漲潛力,可是一路上漲中,高位的風險也還越來越大。結構性存款的產品運行公司可不會想著如何減少風險,而且想著如何多賺錢。一旦出現大幅下調情況,那麼股票型結構性存款也會有賠進了部分本金的可能。



要正確認識結構性存款的內在本質,在經濟向好時的收益高起也是情理之中,可一旦出現大幅下挫之時,也要有本金損失的思想準備。這樣才是投資人應有的心理素質。


鞅論財經


這個是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去年發行的結構性存款集中到期(2018年初是各銀行瘋狂發行結構性存款的尖峰時刻),銀行需要繼續發行結構性存款才能維持存款不大幅下降。

另一種可能就是,銀行實在缺錢。隨著老百姓投資意識的提升,銀行存款不斷流失,因此銀行不得不發行這種介於理財和存款之間的產品,試圖以此來挽回大家的歡心。3月末是銀行考核的季度時點,雖說現在時點存款不是銀行考核重點,但是要衡量市場佔比的話,季度時點仍然是一個重要指標。

就我個人觀點,上述兩個原因兼而有之,銀行集中發行結構性存款無非就是為了保住存款的和市場佔比。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結構性存款雖然我們習慣上稱它為存款,但本質上它屬於理財產品中的一種,既然是理財產品,那它仍然存在一定風險。比如受政策和外部經濟形式的影響,可能導致產品收益無法達到預期。銀行也可能在預見風險的情況下提前終止投資,導致投資者的預期收益無法實現。

隨著時代的發展,“保本保息”“收益保證”等字眼已逐漸退出舞臺。銀行理財產品再也不是投資者追崇的投資招牌。

所以面對市場上各種各樣的存款,提示大家在購買產品時,應注意閱讀《產品說明書》內條款。

面對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劇增的情況,首先這不是好現象,所以提醒投資者注意風險。


張立平—健康守護著


又是道選擇題啦!



福筱航


這種和理財產品相似,利息沒他高,花少利息,多攬儲所以就發行量大。


股期戰狼


可以看到,老百姓手頭投資的途徑不太多!大部分不會正確理財!


新的中國


多途徑完成理財效果,可以快速使沉澱資金靈活運用起來,完成最大的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