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撰文 - kk & 新新

2018 年,全球每年糖产量超过 1.7 亿吨。根据 BCC Research 的行业数据,全球糖类和甜味剂市场在 2014 年达到 1069 亿美元,预计该市场在 2019 年能达到 1128 亿美元

同为调味品的盐,2017 年的市场才 89 亿美元,不到糖的十分之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广大的糖市场也非一蹴而就。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从人类尝的第一口甜,到近百年来翻倍吃糖,中间经过制糖业、食品业的苦心经营,共同堆叠出糖的辉煌销量。

01

嗜甜天性

对食品业来说,人类嗜甜,早是公开的商机。

每个人的舌头、上颚、食道上部都有 甜味接收器,能捕捉最细微的甜味。就连刚出生的婴儿,对甜蜜的糖也趋之若鹜。

300 年前,英国医生弗莱德里克·斯莱尔(Frederick Slare)在书中写道:“给婴儿喝糖水,他们不仅嘬着手中的,还紧盯着下一瓶。”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但在精炼糖技术未成熟前,糖的价格高昂,因此糖一直被视为稀有而珍贵的奢侈品。

1740 年左右,德国化学家从甜菜中提取糖,但因成本过高未能进行商业推广。1812 年,法国人掌握了从甜菜中精炼蔗糖的技术,成功降低炼糖成本。此后,精炼糖厂蓬勃发展,1860 年,光纽约就开设了 18 家糖厂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工业化生产让糖价逐步下滑,糖从只有少数人食用的昂贵调料,变成了人人都可以大量食用的调味品。

02

高糖食物图鉴

然而,人类对糖的大量渴求,可不单单只是吃白糖这么简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食品厂商深知,如果只是给消费者一袋袋白砂糖,他们并不会陷入高糖食品的深渊。

所以,糖被加进各种 你意想不到的 产品里。

比如,香烟。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1913 年,烟草商发现,把烟叶浸泡在糖浆中,不仅让烟草闻起来更香,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时还能降低烟草的成本。

拿美国盛产的伯利烟叶为例,晒干的伯利烟叶最多能吸收 50% 的糖浆,也就是说一斤烟叶通过浸糖,直接增重了 0.5 斤,足足能卖出 1.5 倍的价格

此外,烟草中的糖分,在燃烧时会带来焦糖化产物,为烟雾增加了香甜、愉悦的味道。香烟和糖强强联合,让更多少男少女加入抽烟行列,刺激了烟草销量。

再比如,谷物。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1904 年,美国佳格燕麦推出了一款裹糖谷物片,开启了全美含糖谷物早餐的热潮。

知名麦片食品公司纷纷研发含糖麦片产品:宝氏麦片在 1949 年推出甜脆片,家乐氏在 1950 年推出糖爆玉米花,之后还推出糖霜玉米片和甜甜脆……

当然还有最常见的饮料:

高糖饮料的发明,让人类从「吃糖」,一步跌入了「喝糖」的深渊。如今家喻户晓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品牌,都诞生在 19 世纪末。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1929 年,在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即便如此,人们对可乐的热情也没有减退,可乐的销量依旧逐年攀升。

可口可乐公司在股票市场坚挺的表现,侧面反应出其惊人的业绩。如果一个人在 1960 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比如巴菲特),10 年后他的资产将增长 10 倍。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除了香烟、饮料、麦片,

糖还被加进所有你能想到的大部分食品中。巧克力、冰淇淋、饼干……,超市里售卖的商品,80% 都有糖的踪影。

至此,食品业成功把糖,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03

制糖业的四板斧

糖可以降低生产的成本,可以提供人们喜悦的味道,但吃太多糖,也是会腻的。

1950 年代开始,食品业者开始研究,如何在产品里加更多的糖,同时又不会让消费者感到腻口。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总结出 4 大绝招,成功把大量高糖食品推销进千家万户。

绝招1、实验室里研发极乐点

人类天生就有嗜糖本性,甜食对消费者来说,自然是美食。但里面的糖到底该加多少?

为了研究清楚这个问题,食品厂商聘用了最顶尖的科学家、开展大量研究。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20 世纪 70 年代,波士顿数学家约瑟夫·白林特福(Joseph L.Balintfy)使用电脑对人类饮食行为进行估测,发现糖并不是越多越美味。

后来,研究员莫斯科维茨发现:人们对甜度有个喜好的范围。

让人们好感度达到最高点的甜度范围,被莫斯科维茨称作 “极乐点”(bliss point)。极乐点,顾名思义,就是糖分添加得恰如其分。在这个添加范围内的食物,会让人吃得上瘾,爽得停不下来。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最终,莫斯科维茨用倒 U 形曲线,解释了味道与好感之间的关系。食品厂商在他这套理论下,开始不断优化食品风味,创造出 最契合人性 的甜味食物。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绝招2、排山倒海的广告攻势

有了让人上瘾的美味食物,食品厂商开始展开下一波营销攻势。

在这一波营销广告中,糖被宣传为 最纯洁的能量来源,能提升意志力、注意力、控制食欲、卡路里低……,有数之不尽的好处!

比如下方这则广告,时尚的美女舔着冰淇淋,其中一句广告语是这么写的:

一勺糖只有18大卡,里面全是能量

在这段广告语中,糖被描述为最快、最好的能量来源,还可以提升意志力。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同系列的广告中,糖还被宣传成 克服食欲的利器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下面这篇宣传,清晰地“解释”了糖为何能抑制食欲:

1 勺糖才 18 大卡,能给你满足的感觉,吃糖,相当于给你的食欲安装了一个刹车……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当时的饮料广告里,甚至 鼓励孩子早日喝可乐,并宣传:越早喝可乐,人生越早启航。

换成现代术语就是,“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吗?快给他喝可乐吧!”。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就这样,高糖食品在短短几年内,跃升为世上“最完美”的食物。消费者的胃口也被一步步养大,吃下越来越多的高糖食品。

从 1960 年到 2000 年,全球蔗糖的产量从 0.4 亿吨左右,攀升到近 1.6 亿吨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绝招3、降低制糖成本

在食品业者靠糖攻占消费者的心智后,一场危机朝美国袭来。

1958 年,古巴与美国关系恶化,导致蔗糖价格猛然增长。然而食品业者 化危机为转机 —— 他们利用了日本发明的玉米糖浆(又称果葡糖浆)技术,成功将产量过剩的玉米转化成甜滋滋的味道,替代了高价的蔗糖。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比起传统的蔗糖,玉米糖浆成本更低,加工更方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后,高糖食品变得更受消费者欢迎了。

绝招4、掌握舆论,抹黑脂肪

制糖生意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美国人的健康问题逐渐浮现。

20 世纪 60 年代,营养学家、医生和研究员们陆续发布研究,指出糖可能造成糖尿病、肥胖等疾病。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1965 年,约翰·尤德金 (John Yudkin) 发论文指出摄入过量糖会增加心脏病风险

1972 年他出版《纯白的陷阱》一书,详述糖的危害

为了向公众隐瞒糖的真相,制糖业者开始 贿赂 科学家。他们找的科学家也很“厉害”,比如:哈佛大学学者。

1967 年,3 名来自哈佛大学的学者,收受了糖业协会 6500 美金(约合现在的 5 万美金)的贿赂,刊登论文撇清糖与心脏病的联系,还把心脏病的成因赖到脂肪头上。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其中两名受贿者照片

直到 2016 年,这件事才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期刊》上被揭露。

除了制造对糖有利的研究,制糖业还出面制止对糖不利的言论。

1976 年,哈佛大学营养学家让·迈耶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糖的危害。 4 个月后,《读者文摘》的编辑想要转载这篇文章,结果遭到了制糖业的阻挠,最终没有转载成功。

几十年来,制糖业使尽手段控制舆论,让公众对糖的危害一无所知。不知情的消费者,被蒙在鼓里,傻傻吃下大量的糖。

04

断糖白皮书

从发现人类嗜甜,到食品业把糖加到各种食物中,再到利用 极乐点、营销海报、贿赂科学家,糖一步步统治人类的味觉。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信息进步,越来越多人知道糖的危害。各国政府与世界组织,也开始把限糖列进膳食指南。

食品工业加糖史,看看为了让我们吃糖,糖企做了哪些污龊勾当!

尽管如此,全球糖产量还是年年上涨。多年来的商业营销,把消费者培养成无糖不欢。想要摆脱糖,只有从小事做起:

少买一杯饮料,

少吃一口甜食,

少放一勺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