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3587前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不要在3587前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没有人可以预测市场,可生存在这个市场就得关心它,这样我们才不至于搞不清楚一年四季、牛市熊市。从2018年的一路极寒熬过来的人,总是难免敏感。我一向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对错都接受,为此在大盘3000点、3200点的时候分别发了两篇文章,一篇 ,一篇《 (原文《大盘咣当一下,还挺吓人》),分别被话题君和雪球公众号头条推送;现在说说,可能感觉没什么,但是大家拉开当时的盘面看看,我发文的3月20日、3月26日,大盘有多么凶险,尤其是25、26日两天接近100点的跌幅,多少人动摇害怕?以至于我事先跟平台的朋友聊起来,对方强烈反对我写:老师,你会被喷子喷死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两篇阅读量达到200多万的文章,不止被喷子喷,还被几个相熟的大V朋友怼了(这我一点都不介意,这属于争论)。

不要在3587前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现在回过头去看,我说错了吗?从后台给我留言的人看,大家是感谢我勇于在关键时刻发出自己的声音的。以我当时的了解和认识看,我真不觉得3000点和3200点有设么好担心的,一如我今天跟你讨论接下来的趋势一样。不要总是寄几吓寄几。

我继续说我的观点和认知,还是那句话,错了打脸,我认错就改;对了,我坚持。

一、调整是必然,但日内调整就强大的多

关于大盘在3000—3587点之间,必然调整的话题我也说了不是一遍了,这个市场上的也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说。很明显嘛,拉开上证日k线图自己看,在3000—3587点,有多少手足战死上方?又有多少同志在坚定的站岗,等同志们换岗。我们要想真的走出长牛慢牛,就必须要在此地彻底扎根筑牢,把曾经的压力线变成为了长牛的支撑线。否认,如果快速突破上去,最后还是要跌回来,到时候,这个位置能不能支撑住就不好说了。

既然有这样的共识,市场也必然会有这样的行动。只是没有想到的是,大盘的强势是如此的彪悍,基本上像样的调整都在日内完成。4月8日上下振幅2.4%、4月3日上下振幅2.31%、3月22日,上下振幅1.37%,几个关键位置的震荡,都是这样,要不低开高走、要不就高开低走、再就是日内宽幅震荡。与之对应的是成交额始终在3000亿以上(3月28日2895),资金的成交量始终没有急速下跌,而且几乎一到周一就放量,明显的显示出除了机构资金外,散户的入场积极性开始增加。这也可以从数据上得到验证:整个2019年3月有299万户新开户,重新启动的沉睡账号超过1000万,两市成交额18.5万亿。

整个局面理下来,现在尴尬不是指数总也不回头,因为既然我们要的是长牛慢牛,他必然会在此整固;现在尴尬的是部分场外资金,钱拿在手里,看着股市的估值也不贵,优质个股也便宜,但总想在技术调整的时候再来买入。我想,尴尬的还不止这些,历史上,一旦市场走牛,真正的优质个股在牛回头的是,往往一个跌下来就回去了,没办法,市场的有效性太强大了。

二、市场走牛是公司基本面、资金、信心的共振

自2440点启动以来,大盘这种一路走牛,强势日内调整的趋势,并不是一个政策因素和超跌因素可以解释的。导致行情产生的最初因素可能是政策,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其他的因素还有公司基本面、资金和信心。

这一次牛抬头,真正的起点应是2018年10月31日,国家彻底给资本市场定调: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发挥资本市场重要作用开始的。然后才有了2019年开年以来的30%增长的上涨。分别来看下,政策、公司基本面、资金、信心几个因素的情况。

政策方面,从2018年10月31日、2月23日两次国家级别的定义中:完善资本市场机制制度建设,发挥好直接投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作用。赋予了资本上市场重要职责,这个职责最直接的抓手就是2018年11月5日正式提出的科创板和注册制的推出。自从以后,我们看到包括4000亿质押舒困、1月4.6万亿的社融等等都在强力维护市场。

公司基本面方面,可以说,基本上我们的上市公司还是代表了中国经济最好的成分的,即便是困难时期,他们也都能保持GDP*2的营收、净利润增长。这不是我主观臆测,历史的数据可以证明:我以2018年3季度数据为例,2018年3季报全部A股共实现累计营业收入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43%;全部A股(非金融)实现累计营业收入2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3.72%。归母净利润方面,三季报全部A股共实现累计归母净利润2.90万亿元,同比增长10.4%,较中报增速下降3.65%;全部A股(非金融)共实现累计归母净利润1.50万亿元,同比增长16.7%,较中报增速下降5.55%。所以,我们既不要纠结于单个公司的业绩利空,也不要陷入个别公司和行业的业绩爆发的喜悦,总得来看,GDP*2大致是上市公司可持续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这样的基本面是没有问题的。

再看资金层面。第一部分我就说过了,几次调整都在日内完成,一到周一就放量,资金始终保持在高位,那我们就看下各路资金和市场的主要观点吧。一是机构投资者,包括公私募、保险资金,我们以私募资金为测算,截止到2月底,私募基金是68.88%的仓位,还有10%的空间;二是外资,主要是期望明晟和罗素中国可以带来被动的6000亿新增资金;三是普通投资者,3月份在1000万账户苏醒的情况下,交易账户也不过才3632户,对比1.5亿的开户数,空间还很大;资金方面,我们举例两融,目前是9400亿,距离15年1.3万亿还有39%的空间。这是目前市场主流的测算和观点但这里面其实忽略包括新募集资金、居民财富迁移、以及外资放开可能带来的资金,这个资金数额可能不止2-3万亿,没有人可以测算的出来。

再看信心方面。实际上,人的信心和情绪在整个投资中可以说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下降趋势下愈发悲观,在上升趋势下愈发乐观;总是很难理智客观的看待问题,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阶段给出不同的答案,最终导致市场走向极度的悲观或者极度的乐观。分析当下的市场,A股从2440点开始,不过是从极度悲观的过程中复苏开始慢慢乐观,以3月份制造业PMI50.5为例,市场的解读是乐观的声音开始增加,这本身就是信心在增加的信号。

所以,目前A股走出底部走出牛抬头,已经政策、基本面、资金和投资者信心多方面的共振,趋势已经初步形成,想改变趋势,并不容易。

三、3587前如果调整,只有逻辑崩溃

那么是不是市场真的就此一路踏上3587点了呢?就没有风险了吗?也不是还是有的,比如逻辑崩溃。关于财经数据和4月份可能会取消降准这些事情,一方面,这特么真是个金融高材生才能干的活,咱不装那个大半儿蒜,干不了这活;另一方面我认为不足以改变趋势,这只不过属于战术层面和已经有预期的事情。真正可能导致行情彻底终止的大概率只有3个方面的逻辑崩溃。

第一个,科创板严重不及预期。我们的科创板是为了解决企业直接投融资的难题而开创的,是为了彻底塑造真正的市场化,实现国家、企业、投资者三方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而设立。按照中泰首席李迅雷的统计,目前我们的直接投融资比例为10%,美股是20%,我们可以做的空间至少还有1倍。我目前对科创板持乐观态度,但我也不知道最终会走向何方?至少我认为如果重回A股或者新三板老路,我是要撤退,因为科创板的逻辑就是"彻底塑造真正的市场化,实现国家、企业、投资者三方共同承担风险和获利",这个逻辑不存在了,投资很大意义上就是博弈的成分了,别想多了,散户往往是哪个被博弈的筹码。

第二个,估值高企。两市的估值突然拉升到20倍以上,优质个股的估值集体攀升到30%以上,两市估值低于20倍的个股消失无影踪的时候,是需要衡量投资价值的逻辑还是否存在的。这里,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大小非的疯狂减持,也是要引起重视的。

第三个,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说,美国有可能在未来不断的给我们找麻烦,毕竟二战后美国已经先后整垮过苏联、德国、日本、欧盟;而从另一个方面,这些老二们主观上也是狼子野心,自己把自己拖垮了。所以,究竟这个陷阱在什么时间发生、发生什么级别、发生什么事情,这些都很难说。

以上3点,是我认为短期内可能导致行情逆转的3个逻辑崩溃。然而,就在我行文之时,市场传出了这么一则消息,大幅放宽大中城市的落户限制,现在不便解读,最终怎么落地还需要一段要走。

不要在3587前犹豫,机会稍纵即逝

也许多年以后,人们会拍一部纪录片《走过修昔底德陷阱》,里面会记录到:这条政策,是撬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动机的支点。松开手脚的中国人怕过谁呢?

所以,最后多说一句,留给空头们的时间并不多,你一犹豫市场就从2400到了3200,你在犹豫下,估值就从15倍上升到了20倍,那个时候才是该有所思考的时候。

各位,祝大家今日好运。 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微信公众号,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