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7點前,唯一能夠逆轉大盤的只剩下邏輯崩潰

3587點前,唯一能夠逆轉大盤的只剩下邏輯崩潰

沒有人可以預測市場,可生存在這個市場就得關心它,這樣我們才不至於搞不清楚一年四季、牛市熊市。從2018年的一路極寒熬過來的人,總是難免敏感。我一向不掩飾自己的觀點,對錯都接受,為此在大盤3000點、3200點的時候分別發了兩篇文章,一篇 ,一篇《 (原文《大盤咣噹一下,還挺嚇人》),分別被話題君和雪球公眾號頭條推送;現在說說,可能感覺沒什麼,但是大家拉開當時的盤面看看,我發文的3月20日、3月26日,大盤有多麼兇險,尤其是25、26日兩天接近100點的跌幅,多少人動搖害怕?以至於我事先跟平臺的朋友聊起來,對方強烈反對我寫:老師,你會被噴子噴死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這兩篇閱讀量達到200多萬的文章,不止被噴子噴,還被幾個相熟的大V朋友懟了(這我一點都不介意,這屬於爭論)。

3587點前,唯一能夠逆轉大盤的只剩下邏輯崩潰

現在回過頭去看,我說錯了嗎?從後臺給我留言的人看,大家是感謝我勇於在關鍵時刻發出自己的聲音的。以我當時的瞭解和認識看,我真不覺得3000點和3200點有設麼好擔心的,一如我今天跟你討論接下來的趨勢一樣。不要總是寄幾嚇寄幾。

我繼續說我的觀點和認知,還是那句話,錯了打臉,我認錯就改;對了,我堅持。

一、調整是必然,但日內調整就強大的多

關於大盤在3000—3587點之間,必然調整的話題我也說了不是一遍了,這個市場上的也不是隻有我一個人說。很明顯嘛,拉開上證日k線圖自己看,在3000—3587點,有多少手足戰死上方?又有多少同志在堅定的站崗,等同志們換崗。我們要想真的走出長牛慢牛,就必須要在此地徹底紮根築牢,把曾經的壓力線變成為了長牛的支撐線。否認,如果快速突破上去,最後還是要跌回來,到時候,這個位置能不能支撐住就不好說了。

既然有這樣的共識,市場也必然會有這樣的行動。只是沒有想到的是,大盤的強勢是如此的彪悍,基本上像樣的調整都在日內完成。4月8日上下振幅2.4%、4月3日上下振幅2.31%、3月22日,上下振幅1.37%,幾個關鍵位置的震盪,都是這樣,要不低開高走、要不就高開低走、再就是日內寬幅震盪。與之對應的是成交額始終在3000億以上(3月28日2895),資金的成交量始終沒有急速下跌,而且幾乎一到週一就放量,明顯的顯示出除了機構資金外,散戶的入場積極性開始增加。這也可以從數據上得到驗證:整個2019年3月有299萬戶新開戶,重新啟動的沉睡賬號超過1000萬,兩市成交額18.5萬億。

整個局面理下來,現在尷尬不是指數總也不回頭,因為既然我們要的是長牛慢牛,他必然會在此整固;現在尷尬的是部分場外資金,錢拿在手裡,看著股市的估值也不貴,優質個股也便宜,但總想在技術調整的時候再來買入。我想,尷尬的還不止這些,歷史上,一旦市場走牛,真正的優質個股在牛回頭的是,往往一個跌下來就回去了,沒辦法,市場的有效性太強大了。

二、市場走牛是公司基本面、資金、信心的共振

自2440點啟動以來,大盤這種一路走牛,強勢日內調整的趨勢,並不是一個政策因素和超跌因素可以解釋的。導致行情產生的最初因素可能是政策,但這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其他的因素還有公司基本面、資金和信心。

這一次牛抬頭,真正的起點應是2018年10月31日,國家徹底給資本市場定調: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建設,發揮資本市場重要作用開始的。然後才有了2019年開年以來的30%增長的上漲。分別來看下,政策、公司基本面、資金、信心幾個因素的情況。

政策方面,從2018年10月31日、2月23日兩次國家級別的定義中:完善資本市場機制制度建設,發揮好直接投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賦予了資本上市場重要職責,這個職責最直接的抓手就是2018年11月5日正式提出的科創板和註冊制的推出。自從以後,我們看到包括4000億質押舒困、1月4.6萬億的社融等等都在強力維護市場。

公司基本面方面,可以說,基本上我們的上市公司還是代表了中國經濟最好的成分的,即便是困難時期,他們也都能保持GDP*2的營收、淨利潤增長。這不是我主觀臆測,歷史的數據可以證明:我以2018年3季度數據為例,2018年3季報全部A股共實現累計營業收入31.9萬億元,同比增長12.43%;全部A股(非金融)實現累計營業收入26.73萬億元,同比增長13.72%。歸母淨利潤方面,三季報全部A股共實現累計歸母淨利潤2.90萬億元,同比增長10.4%,較中報增速下降3.65%;全部A股(非金融)共實現累計歸母淨利潤1.50萬億元,同比增長16.7%,較中報增速下降5.55%。所以,我們既不要糾結於單個公司的業績利空,也不要陷入個別公司和行業的業績爆發的喜悅,總得來看,GDP*2大致是上市公司可持續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長,這樣的基本面是沒有問題的。

再看資金層面。第一部分我就說過了,幾次調整都在日內完成,一到週一就放量,資金始終保持在高位,那我們就看下各路資金和市場的主要觀點吧。一是機構投資者,包括公私募、保險資金,我們以私募資金為測算,截止到2月底,私募基金是68.88%的倉位,還有10%的空間;二是外資,主要是期望明晟和羅素中國可以帶來被動的6000億新增資金;三是普通投資者,3月份在1000萬賬戶甦醒的情況下,交易賬戶也不過才3632戶,對比1.5億的開戶數,空間還很大;資金方面,我們舉例兩融,目前是9400億,距離15年1.3萬億還有39%的空間。這是目前市場主流的測算和觀點但這裡面其實忽略包括新募集資金、居民財富遷移、以及外資放開可能帶來的資金,這個資金數額可能不止2-3萬億,沒有人可以測算的出來。

再看信心方面。實際上,人的信心和情緒在整個投資中可以說佔據了主導地位,在下降趨勢下愈發悲觀,在上升趨勢下愈發樂觀;總是很難理智客觀的看待問題,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階段給出不同的答案,最終導致市場走向極度的悲觀或者極度的樂觀。分析當下的市場,A股從2440點開始,不過是從極度悲觀的過程中復甦開始慢慢樂觀,以3月份製造業PMI50.5為例,市場的解讀是樂觀的聲音開始增加,這本身就是信心在增加的信號。

所以,目前A股走出底部走出牛抬頭,已經政策、基本面、資金和投資者信心多方面的共振,趨勢已經初步形成,想改變趨勢,並不容易。

三、3587前如果調整,只有邏輯崩潰

那麼是不是市場真的就此一路踏上3587點了呢?就沒有風險了嗎?也不是還是有的,比如邏輯崩潰。關於財經數據和4月份可能會取消降準這些事情,一方面,這特麼真是個金融高材生才能乾的活,咱不裝那個大半兒蒜,幹不了這活;另一方面我認為不足以改變趨勢,這只不過屬於戰術層面和已經有預期的事情。真正可能導致行情徹底終止的大概率只有3個方面的邏輯崩潰。

第一個,科創板嚴重不及預期。我們的科創板是為了解決企業直接投融資的難題而開創的,是為了徹底塑造真正的市場化,實現國家、企業、投資者三方共同承擔風險和獲利而設立。按照中泰首席李迅雷的統計,目前我們的直接投融資比例為10%,美股是20%,我們可以做的空間至少還有1倍。我目前對科創板持樂觀態度,但我也不知道最終會走向何方?至少我認為如果重回A股或者新三板老路,我是要撤退,因為科創板的邏輯就是"徹底塑造真正的市場化,實現國家、企業、投資者三方共同承擔風險和獲利",這個邏輯不存在了,投資很大意義上就是博弈的成分了,別想多了,散戶往往是哪個被博弈的籌碼。

第二個,估值高企。兩市的估值突然拉昇到20倍以上,優質個股的估值集體攀升到30%以上,兩市估值低於20倍的個股消失無影蹤的時候,是需要衡量投資價值的邏輯還是否存在的。這裡,還要注意一點,那就是大小非的瘋狂減持,也是要引起重視的。

第三個,修昔底德陷阱。就是說,美國有可能在未來不斷的給我們找麻煩,畢竟二戰後美國已經先後整垮過蘇聯、德國、日本、歐盟;而從另一個方面,這些老二們主觀上也是狼子野心,自己把自己拖垮了。所以,究竟這個陷阱在什麼時間發生、發生什麼級別、發生什麼事情,這些都很難說。

以上3點,是我認為短期內可能導致行情逆轉的3個邏輯崩潰。然而,就在我行文之時,市場傳出了這麼一則消息,大幅放寬大中城市的落戶限制,現在不便解讀,最終怎麼落地還需要一段要走。

3587點前,唯一能夠逆轉大盤的只剩下邏輯崩潰

也許多年以後,人們會拍一部紀錄片《走過修昔底德陷阱》,裡面會記錄到:這條政策,是撬動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動機的支點。鬆開手腳的中國人怕過誰呢?

所以,最後多說一句,留給空頭們的時間並不多,你一猶豫市場就從2400到了3200,你在猶豫下,估值就從15倍上升到了20倍,那個時候才是該有所思考的時候。

各位,祝大家今日好運。 可以關注我的同名微信公眾號,多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