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繁體字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這個問題屬於比較容易引發爭論的網絡問題之一。

用繁體字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現在的華人世界,除了大陸使用簡體字之外,港澳臺地區和世界各地華人聚集地大部分還是使用繁體字。但是那些地區的人口就算加起來,跟用簡體字的大陸人口也是沒辦法比的,中國國力慢慢增強,作為文化載體的簡體字必然會輻射影響越來越廣。

在大陸有些上了年紀的人也習慣用繁體字,還有就是書法藝術愛好者,臨帖的話必然臨繁體字,這是藝術,跟國畫差不多。這些都跟心態沒什麼關係。這是習慣和情懷使然。但是如果你是個正兒八經接受國家義務教育長大,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卻喜歡在網絡上發一些繁體字的東西,並且總認為繁體字和英文高人一等,這就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現了。

這是一種病,崇洋和崇古的性質是一樣的。有些人總認為古人的東西好,其實他是不接受簡體字嗎?根本就不是,他只是不接受新事物而已。文字的發展從最開始的象形文字,到篆書,隸書,楷書一直到現在的簡體字,一直是在簡單——複雜——簡化之中反覆發展。而我們正處在一個漢字大規模簡化的時代之中。

用繁體字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你真要好古,你為什麼不寫篆書?

可能大家對文字由簡入繁再入簡沒有概念。咱們舉個例子。滅火的“滅”。繁體字是“滅”,可最開始的時候呢,是沒有三點水的,就是右邊那半邊,大家看形狀,其實就是用兵器將火撲滅的意思。為什麼要變繁複呢?因為後來發現滅火用水更加方便,為了意思更加明確,就加上了三點水旁。

可為什麼又要簡寫了?筆畫多了,表意更加清晰了,可是難寫難認啊。而且時代進步,語言進步,詞彙也在進步,滅也不僅僅是滅火的意思了,那麼怎麼簡化“滅”字,就選中了“滅”字了,管你用什麼,把火壓住就行。滅字,也不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推廣簡化字的時候才出現的,滅,本身就是一個古字。

用繁體字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也就是說,漢字在發展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文字是一種溝通工具。只要表意清晰,筆畫當然是越簡單越好。那麼當時代繼續往前發展,滅字可能又會衍生其他意義,那麼到時候又加上偏旁部首也不一定了,就會出現文字的複雜化。

到那個時候,又會有一大批人開始懷念現在的簡體字。

其實,文字的變化有時代的特徵和社會發展的規則,根本不會以個人的意願為轉移。當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會干擾文字的發展,就像我們現在的簡體字,就是為了掃盲進行的大規模強推。

但是,效果是不錯的。如果在使用中真正失去了表意清晰的作用,是會被自然淘汰的。

就好像民國時期有學者提出要將漢字完全拉丁化,還堅持寫拉丁化中文的筆記,結果過了幾年去看,他自己都不知道寫的什麼了。

所以,簡體字在新中國的改進是成功的。繁體字也沒問題,大家並行發展也沒問題。但如果有人因為自己用的字體而鄙視其他人,那就是有問題了。

愛傳統不是這麼愛的,文字是表意的符號,無論繁體,簡體,都是必須受過訓練(教育)才能使用的文字。

用繁體字的人都是什麼心態

你學著簡體字,卻崇拜繁體字,稱繁體字為“正體”,說繁體字更加表意(比如愛裡面有心),這種見識,就顯得有些無知。因為文字就是個符號,繁體簡體都是符號,你不經過訓練,都不會認識,你經過訓練了,這些符號都可排練組合表達清楚你的意思。

繁簡體文字符號的表意豐富與否的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再說一遍,用繁體字或簡體字,對個人來說,是情懷和習慣問題。

但如果上升到互相鄙視而爭吵,就有點腦筋缺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