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類影像藝術品的概念

一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重量級人物曾質疑“紀實攝影”作品的收藏:“紀實攝影你家也有,我家也有,怎麼收藏。” 其實,這種觀點還是對紀實類攝影藝術品缺乏瞭解,將紀實攝影的史料價值和紀實攝影藝術品混為一談了。如果有人說王羲之的字帖每位小學生都有,博物館裡的真跡怎麼收藏,大家一定會覺得很可樂。實際上攝影的收藏與字畫的收藏完全一樣,要收藏實物,收藏真跡,收藏原作,而不是那個影像。


如何界定紀實性影像藝術品?應邀前來參加Photo北京的紐約國際攝影中心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普(Christopher Philips, ICP)曾給出了很好的解釋:紀實性影像藝術品是用紀實性手法創作的攝影藝術(Fine Art Photography)。[1]亨利·布勒松(Henri Catier-Bresson) 、尤斯福·卡什(Yousuf Karsh)、阿杰·科特茨(Andre Kertesz)這樣的紀實攝影大家頻頻出現在國際頂級拍賣市場上,羅伯特·卡帕(Robert Capa)、羅伯特·法蘭克(Robert Frank)、馬克·呂布(Marc Ribound)的紀實攝影作品也頻頻現身歐美收藏市場,塞巴斯提奧·薩爾加多(Sebastiao Salgado)、安伲·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等當代攝影大家也涉足了影像收藏市場。在國際拍賣場上,也可以見到當下中國重要攝影家,如翁乃強、劉錚、姜健等人的紀實性影像藝術品。參考上列的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我們很容易從浩瀚的紀實類照片中甄選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紀實類影像藝術品。

影像收藏在國際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是一個有其特性和規律的完善的藝術品收藏門類。目前中國借鑑國外攝影收藏體系和中國所特有的品種,逐步建立起了十多個攝影收藏的類別,其中都包含有采用紀實性手法拍攝的作品。在攝影收藏的實際操作中,藝術品所屬的類別,將決定作品的價格,同一影像藝術品所處的類別不同,其市場價格常常出現數倍的差別。


1. 2009年與筆者的對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