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小時候我媽對我就很溫柔,從不發火。

別的大人總是指責她,對我太溺愛,會把我慣壞的。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這樣的話聽多了,我媽也會自我懷疑,偶爾我向她撒嬌耍賴的時候,她也會問我:“我是不是真的把你慣壞了?”

我想說,我沒壞,我是講道理的好孩子。偶爾撒嬌耍賴,那是因為在她面前,我比較放鬆。

可以偶爾不那麼一本正經、規規矩矩,可以有一個情緒的出口,而在別人面前我可不敢放肆。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現在,對待我自己三歲的孩子,我也一直努力,堅持著不發脾氣原則。

無論遇到多離譜的事,我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儘量用他能聽懂的語言,講道理。

自己都覺得像個唐僧。可是在他還懵懂的時候當個唐僧,總比他以後開始叛逆再當唐僧要好。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有次跟表姐,以及表姐家的寶寶,同乘一車出去玩。我們坐在後排,我的孩子在車上不安生,總要站起來跟智能導航對話。我就一直叨叨安全問題,又是打比方又是比劃,說萬一急剎車,你就會衝出去了,到時候撞到頭可是會很疼的,他終於安靜坐好。

表姐看到這樣的場面,質疑我:“你這麼說,他能聽懂嗎?要是我的孩子,就直接就上手了,保證馬上見效。”

我卻堅持信任孩子,道理重複的講,量變引起質變,總會等來那麼一個時刻,他懂我的意思了。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大部分時候,我的方法是奏效的,孩子下次遇到同樣的事,他會自言自語重複我的話。

看來,我叨叨那麼多,他能夠聽得進去。有次坐車的時候,他說車上搖搖晃晃,不能用叉子吃蛋糕,等停下來再吃,等得無聊,但是安全最重要。

別的大人很驚奇,他從哪學來的這些話,我偷笑不語。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可是,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自己;比如,他會搶我手機玩。

還會躲在我身後偷偷玩手機,好像如此這般就能躲過其他大人的目光。

我是繼續統一戰線掩護他呢,還是堅決搶回手機呢。我狠不下心,往往事情會演變成,他在玩遊戲,我還在一旁解說,不停誇他又過關了,真棒。

似乎電子遊戲對開發他的智力確實有幫助,但也導致他在我身邊時,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過長。好在我每個禮拜才回去一次,其他家庭成員的手機,他是玩不到的。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從他的口中,“過關”成了高頻出現的詞語。吃掉一碗飯,也說自己過關了。完成刷牙洗臉,也說自己過關了。拿紙筆塗鴉,一邊畫一邊自言自語,又過關了。一天中無數次要扮演殭屍,吃掉豌豆射手。

於是,大家都說,我把他慣得不像樣子。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後來我聽說,戶外活動,多讓孩子的眼睛接觸戶外明亮的光線,可以預防近視。我採取的措施是,儘量不讓他想起手機,一有機會就要出去玩。

有效縮短了他的手機時間。看來這個問題,並非只能採取強制手段。明晃晃地在他面前玩手機,勾起他的興趣又不許他玩,這樣對待孩子,也會讓他對我失望的。

現在他依然信任我,在我面前完全放鬆。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他喜歡騎在爺爺肚子上跳,我和他的爺爺奶奶說了幾次都不聽。唯獨爸爸裝作要打他,他會害怕。

有一次他跟我單獨在房間,小兔崽子居然要往我身上跳,那次我急了,馬上拉下臉來,聲音不大但是很嚴肅,我說他:“跟你說了很多次,媽媽會疼的,你怎麼還往人身上跳?”

他看到我不笑了,愣了兩秒,緊接著大哭起來,跟撒潑耍賴的哭法不一樣,是不可置信地崩潰大哭。

也許對他來說,最突然的事情是,媽媽畫風怎麼變了,他接受不了。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也許我繃著臉的樣子,真的很嚇人。那一刻的畫面,我始終記憶猶新,我馬上心軟,抱著他安撫他的情緒。一邊拍背,一邊繼續講道理。

他漸漸平靜下來,我們開始玩別的,他破涕為笑。我更加堅定,一定要控制情緒。因為傷害他,並不是我所願。

家長對孩子溺愛該不該多一點?

今天看到另一個媽媽分享的文章,跟我情況類似,那個媽媽也是沒脾氣。

自我懷疑之後,看到孩子其實表現很好,就不再懷疑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孩子在別人面前,都很懂事。只有在我面前比較無法無天而已,跟慣壞還離得老遠。

我習慣了站在他的視角,儘量理解他的想法,順著毛捋。人的神經不能永遠緊繃著,永遠得表現出聽話、守規矩。

我相信每個孩子身邊都需要一個像我這樣的角色,能讓他放下戒備。他不抗拒我,溝通才更順暢,也提前預防了將來可能出現的叛逆,母子離心。

不發脾氣,難道就是溺愛孩子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