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互聯網,為何讓技術巨頭“前赴後繼”?

viki丶


說到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這絕對是全球科技圈響噹噹的名字,Tesla、Boring Company,以及SpaceX等等各種腦洞大開的項目,以及馬斯克本人的風範,也為全球網民提供了一茬又一茬的談資。根據此前公佈的信息顯示,SpaceX即將開啟旗下的獵鷹重型火箭的首次商業發射,而就在同一時間,與SpaceX正在進行一場“太空之戰”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背後的亞馬遜,也在近日搞了個大新聞。

衛星互聯網究竟是個什麼網

根據外媒報道,亞馬遜將SpaceX前衛星副總裁拉傑夫·巴達亞爾(Rajeev Badyers)及其部分團隊成員,挖到了自家的Project Kuiper(柯伊伯項目)中。而所謂Project Kuiper,則是與SpaceX旗下Starlink(星鏈)類似的近地軌道衛星網絡,意圖使用數以千計的微型通信衛星,組建成龐大的太空互聯網。

從爆料信息中來看,Project Kuiper將由三個不同軌道的衛星網絡組成,包括地面以上590公里處的784顆衛星、610公里處的1296顆衛星,以及629公里處的1156顆衛星組成。其旨在為全球各地未得到基本互聯網服務,和服務不足的區域提供低延遲、高速寬帶網絡服務。

作為與亞馬遜Project Kuiper幾乎完全相同的實現方式,SpaceX旗下的Starlink也是一項相當龐大的計劃。在其之前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交的報告中,申請建立一個包含4425顆衛星的軌道數字通信陣列,隨後又為這項計劃補充了7518顆衛星,而這些額外的衛星將部署在地球上方335公里至346公里間的極低地球軌道,以V波段傳輸數據。

目前,互聯網衛星已經儼然成為了海外科技企業的新風口,除了亞馬遜和SpaceX之外,Facebook有自家的Athena(雅典娜)、獲得日本軟銀公司10億美元投資的OneWeb,也計劃建立一個由648顆小型衛星構成的網絡,此外還有Telesat、Space Norway等公司也先後獲得了FCC的批准。

在SpaceX、亞馬遜,以及Facebook等企業的設想中,利用高頻毫米波無線電信號,發射一系列(數千個顆以上)的近地軌道衛星,為全球任意一個地點提供低延遲、高速寬帶網絡服務。因此如果說5G是二維地圖上的高速高速公路,衛星互聯網就是三維的飛機航線,而其核心,就是用星地鏈路取代了光纖。

用戶使用衛星天線把信號發送給衛星,同時接收來自衛星的信號,再經過調製解調後傳輸到電腦等終端設備上,然後打開手機,輸入密碼,就能連接上來自太空的衛星互聯網了。需要注意的,我們現在使用的智能手機是不能與這些互聯網衛星直聯的,由於現在正在天上的兩顆Space X衛星上下行頻率在11-13GHz,而目前4G網絡的最高頻率也只有2635MH,即便是5G NR的FR1(也就是現在全球運營商試商用的中低頻段),也只有FR2也就是毫米波頻段,才能對上衛星的頻段。

畫餅,馬斯克們是專業的

事實上,所謂太空互聯網或者衛星互聯網並非是一個新興概念,此前大名鼎鼎的銥星計劃(Iridium satellite)和全球星計劃(Globalstar)大家不妨瞭解一下。在上世紀90年代,從模擬信號走向數字信號的轉折時期,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於隨時隨地進行通話的需求,摩托羅拉推出了由11條軌道、每條軌道7顆衛星組成的低軌移動衛星通信系統——銥星計劃,用戶使用相應設備在地球上任意一個地方打電話,都能繞過所在地的通信網絡,通過銥星系統直達目的地。

沒錯,彼時的銥星計劃其實與今天的衛星互聯網一樣,不管你身處地球上如何偏僻的角落、如何惡劣的環境,都能進行通信。但是,銥星計劃本身的優勢並沒有掩蓋掉高昂成本帶來的劣勢,在銥星還沒有完成衛星網絡佈局之時,通信運營商已經在地面用數以百萬計的基站實現了蜂窩移動通信的全覆蓋,再加上運營商之間競爭激烈和網絡制式的迭代,網速在提升而資費在下降,也直接讓銥星公司在本世紀初宣佈破產。

在銥星計劃的大敗局之後,歐美科技企業也放棄了從高大上的衛星上下手,轉而將目光投向了熱氣球和無人機,但是谷歌X實驗室推出的Project Loon平流層氣球網絡計劃,以及由太陽能提供動力的自動化無人機項目Titan,也都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最終都宣告失敗。

沒錯,相比於可能因為各種極端天氣導致無法正常工作的熱氣球和無人機,在宇宙環境下的衛星明顯要可靠得多,再加上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衛星製造和發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據悉,SpaceX發射Microsat-2a和Microsat-2b兩顆寬帶測試衛星的成本,遠不如當初銥星計劃,因此也給了各大科技巨頭組建全球衛星互聯網的信心。

不過必須要指出的是,衛星互聯網的前景確實存在,但是以目前技術水平來說,這些企業畫餅的可能性依然是相當之高。以目前曝光信息最多的Starlink為例,需要12000顆衛星才能完成組網,即便按照1顆衛星400千克計算,共需要將4800噸物質發射到1150公里至1325公里的近地軌道上。按照一箭20星、每顆衛星同軌道不同相位的最理想情況,使用發射成本6000萬美元的獵鷹9也需要600次發射,再考慮到衛星發射的窗口期以及SpaceX本身也要承接外部的商業發射項目,馬斯克真有這麼高的運力可供調配嗎?

如果將標準下調到有限商用的800顆,也需要獵鷹9進行40次發射,並且即使以一顆衛星2000萬美元的白菜價計算,最低成本也要184億美元。而目前Space X的估值也就在百億美元的水平,除非馬斯克有賣了一切家當賭一把的覺悟,或者有"冤大頭"買單,否則Starlink在短期之內這一計劃也只能停在紙面上。

一切為了更美好的明天

為什麼衛星互聯網依然需要相對不菲的成本,亞馬遜、Facebook、Space X還是要繼續畫大餅呢?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的擔憂,或許能夠解答這一問題,其擔心數千顆在軌衛星帶來的軌道碰撞風險非常之高,如果變成了太空垃圾或者墜入地球,都將會帶來不可控的危險。

眾所周知,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是該產業發展的核心,而且通信衛星常用的地球靜止軌道是有限的,再加上工作頻段相同的靜止衛星在軌道上不應太靠近,否則會相互干擾,因此簡而言之就是,資源是稀缺而有限的。

目前,國際規則要求各國無線電管理部門,在衛星網絡投入使用前不早於5年,但不晚於2年,向國際電信聯盟申報並公佈擬使用的衛星頻率和軌道資源。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了,這與許多互聯網企業搶佔賽道的原理類似,不管這條路能不能成,反正得先佔個好位置,只不過換成高大上的衛星互聯網,顯然也就更引人矚目了。

到了5G全面鋪開,乃至之後的6G時代,衛星互聯網就能夠成為繼海底光纜、地面基站之後的又一大“交通工具”。而掌握了衛星互聯網的亞馬遜、Facebook、SpaceX,也就或將擁有投射全球的能力。

而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在全球互聯網都陷入流量枯竭的今天,全球還有近一半的人沒有接入,這些“未得到基本互聯網服務和服務不足的社區”堪稱是一座座流量金礦,但是在當地運營商沒錢投資基站的情況下,這些企業自然會選擇親自上手。一旦這些科技巨頭的衛星網絡建成,這種排他性極強的網絡勢必會極大拓展自家用戶群體,有了“下一個十億”、“下一個二十億”、“下一個三十億”在手,這股價自然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一方面是先到先得的衛星軌道資源,另一方面是數以十億計人口到來的龐大流量,因此也就不難知道為啥大家都要拼命畫餅了。


三易生活


2018年2月22日,Space X在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成功發射獵鷹9號火箭,將兩顆互聯網試驗衛星Microsat 2a和2b送入軌道,隨後完成了和地面的信息傳輸;此舉表明馬斯克的Starlink計劃正式開啟。

此前比爾蓋茨與美國臉書都曾投資過衛星互聯網,雖然最後都失敗而放棄。

而我國也開始著手建立全球低軌衛星星座,並命名為鴻雁,預計324顆衛星將讓用戶不在服務區的情況變成歷史,建成後將提供無死角的全覆蓋網絡服務。

而除此之外,還有摩托羅拉的銥星計劃,全球星系統,Teledesic衛星系統都曾試圖搭建太空互聯網,各家相爭之勢,逐年來也愈演愈烈。

衛星互聯網計劃,能讓科技巨頭如此前赴後繼,究竟有何魔力?

我想首先,能作為科技巨頭,具有能進行衛星互聯網試驗的科技實力與財力。

科技巨頭在考慮搭建太空衛星互聯網之時就會考慮到這其中所可能遇到的財力與技術挑戰,這兩者猶如兩道硬性指標,畢竟太空互聯網不是每個公司或國家想搭建就搭建的,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想進行如此宏大的計劃必定有著財大氣粗的集團背景或者深遠的政府關係。

Space X自己擁有著發射衛星的獵鷹火箭,更具備回收利用,發射成本相對更是低廉;與Nash有著長久的合作關係,而獲得衛星發射和國際空間站貨物運輸的鉅額的訂單,正是因為如此,馬斯克才向FCC正式提交了該申請。

其次,太空作為尚未完全開發的領域,現在如果能進軍其中,開拓出自己的一席之地,打造自己的優勢,佔領優勢資源,著對後續的太空發展會有積極作用。

太空領域,作為人類開發較晚的區域,其所能發揮的作用也逐漸的顯現出來,遙感圖像帶來的農業監控,城市管理,天氣預報,衛星通訊等服務已經為人類的生活帶來的相當大的便利,相信未來也必定會更加依賴。

而現在太空所開發程度有限,所表現出來的潛力更是無可限量,目前參與太空開發的企業與國家也算屈指可數,如果現在憑藉技術與財力優勢,迅速佔領優勢資源,比如近地軌道與信號頻率等,太空互聯網將會節省不少成本,對後續的太空深處探索或星球殖民也會有積極作用。


佛魔妖僧怪和尚


英國航天局宣佈已向衛星通信公司OneWeb提供1800萬英鎊。憑藉額外的資金,OneWeb將能夠通過900多顆太空衛星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快速的互聯網接入。該公司還希望全球各地的人們和企業可負擔得起這項服務。有了這個網絡,OneWeb將與Elon Musk的Starlink進行全面合作。

英國航天部門表示,一個具有成本效益的全球電信衛星系統的商業潛力巨大,它們在實現這一目標方面發揮著主導作用,其對歐洲航天局的持續承諾以及在空間和電信領域的世界領先能力使這成為可能。

利用這些資金,總部位於英國的OneWeb將實施其“日出計劃”,重點發展下一代衛星有效載荷、地面連接和空間碎片清除。該公司還將開發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來管理衛星陣列及其與地面網絡的交互,以便為客戶提供5G連接。

在幾次延遲之後,OneWeb計劃將6顆衛星送入1200公里的軌道。隨後的發射計劃一次攜帶34顆衛星,以幫助構建衛星陣列。預計一旦衛星陣列完成,這些衛星將能夠使用高吞吐量Ku波段有效載荷以每秒至少8 Gigabit的速度傳送數據。


cnBeta


儘管我們現在使用互聯網很方便,但是不可否認,還有很多地方有個各種各樣的原因,人們還無法自由自在的使用互聯網。

通過衛星連接互聯網,將會是相關公司獲得巨大的收益,包括流量,包括政治利益。相當於控制了一些地區的互聯網入口,有了這個想怎麼賺錢怎麼賺錢,甚至可以打著免費的旗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