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柏葉,貼對子,畫麥囤,汾南農村的大年民俗真的與眾不同


插柏葉,貼對子,畫麥囤,是山西省稷山縣汾南許多村莊一直堅守的一種年俗。其中的畫麥囤,據說一個是延續了近千年的古老而獨有的習俗。除夕日,村裡家家戶戶都要用石灰水在院子裡畫一些麥囤、梯子以及牲畜圖案,以期來年五穀豐登財源茂盛。在大門口再畫一把弓箭,為了辟邪,以求進出平安。

稷山是后稷教民稼穡發祥地,農耕文化底蘊深厚,耕讀傳家對這一帶老百姓中薰陶尤甚,流傳深廣,深入民心,使得一些農耕信俗延續下來,經久不衰。圖為稷山縣峨嵋嶺下一農戶家小孫孫書寫的對聯張貼在正房門上,主人望子成龍的期許顯而易見。

除夕院中留下的畫作,有麥囤子、梯子、還有五穀豐登;月盡之夜老鄉們都要燒香、放爆竹、迎接諸神,祭獻祖宗。

正房門前,寫著五穀豐登的文字,點綴著麻、黍、稷、麥、菽圖案。

院子中央,畫的是麥囤子,供桌擺在中央,進三柱高香,祈盼來年五穀豐登財源茂盛!

在門庭處畫了生肖豬,鄉村人眼中的佩奇,碩大、肥壯,有些寫實。

這款圖形,絕對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上品。

一個小朋友站在配有五穀豐登的麥囤前。麥囤顧名思義就是存小麥的囤,麥囤可以立體存放,加層接續就能節省空間,便於防鼠,防蟲,防潮。過去的麥囤是用蘆葦編成的長條形的席箔圍成,故畫個梯子,表明富有。

村民用白灰在農家院裡畫了三個圈圈中間寫上“麥”字,這是一款最簡潔地畫。

春來接五福,農家納吉祥,節日期間一對姐妹在畫著麥囤的院落里拉網進行羽毛球比賽。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過新年都有自己不同的風俗習慣。你哪裡也會有不一樣的年俗,歡迎在這裡一起交流。 -------------------- 記錄鄉土鄉愁,關注“老寧攝影”,原創作品盜圖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