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重慶科教文化區—沙坪壩

聽眾朋友大家好,這裡是聲遊重慶。本期節目要帶大家去的沙坪壩區是重慶大都市區之一,自周朝巴國屬地起,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沙坪壩區處在重慶市西南部,東濱嘉陵江, 西抵縉雲山,眾多高校和中小學聚集,也是重慶市科教文化區,同時沙坪壩區正在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行動計劃。

聲遊重慶 | 走近重慶科教文化區—沙坪壩

沙坪壩區科技教育發達,是長江上游科教文化名區。區內有高校18所,中小學87所,科研院所65所,科技工作者8萬餘人。有重慶大學城、"國家級重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重慶圖書館等,全區教育文化形態完善,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區"、"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和"文化工作先進區"。沙坪壩匯聚了眾多高校,如重慶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醫科大學、重慶師範大學等。除了高校,這裡還集中了重慶一中、南開中學、樹人小學等中小學。大學城的建設理念是"人民給我一方土,我還人民一座城",以濃郁的文化氛圍、發達的科技產業、完善的綜合配套、開放式現代化的風格,成為西部地區的高級人才培訓中心、科學研究與創新中心、國際科技教育交流中心。

沙坪壩融抗戰文化、紅巖文化、沙磁文化於一爐,是紅巖精神的重要發祥地。

聲遊重慶 | 走近重慶科教文化區—沙坪壩

重慶在抗戰時期見證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光輝歷史與革命烈士堅持真理、對信念執著追求的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就發祥於如今沙坪壩的紅色土地上。沙坪壩區的紅色旅遊景點代表當數渣滓洞、白公館、歌樂山烈士陵園等,是來重慶必遊的旅遊景點。鬱鬱蔥蔥的歌樂山,曾被列為古巴渝十二景之一。渣滓洞和白公館都是關押著抗戰人士的監獄,重慶解放前夕,關押在這裡的革命志士遭遇大屠殺。《紅巖》等文學作品都以此為原型,真切地還原當時的畫面。在大有農場、饒國模故居、中共中央南方局、歌樂山烈士陵園,遊客可以實地參觀紅巖革命烈士們戰鬥過的土地,聆聽烈士們的悲壯事蹟,在渣滓洞,情景劇《風雨歌樂山》中演員們出色的演出和場景的逼真使遊客好像真的置身於當時的渣滓洞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帶人們穿越到那個時代,為革命烈士的紅顏精神而震撼。

聲遊重慶 | 走近重慶科教文化區—沙坪壩

沙磁文化是抗戰時期在重慶沙坪壩、磁器口一帶聚集形成的獨特文化現象,以愛國主義為靈魂,以文化教育為核心,以民族大義為追求,體現為國為民、崇文尚教、求同合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成為中國抗戰大後方文化的一面旗幟和標誌之一,在中華民族抗戰文化史上佔有獨特的地位,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沙磁文化產業園的重點標杆性文旅項目,就在磁器口后街項目。它“復活”了瓷器文化與巴渝場地風情,是全方位展示巴渝文化和沙磁文化精華的鮮活樣本,更能展現新時代山清水秀的開放型場鎮魅力。

聲遊重慶 | 走近重慶科教文化區—沙坪壩

沙坪壩區第三產業發達,市場潛力巨大,是重慶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區。沙坪壩區旅遊資源豐富,融巴渝文化、沙磁文化、抗戰文化、紅巖文化於一體,形成了歌樂山名山旅遊、磁器口古鎮旅遊、都市休閒購物旅遊、田園生態旅遊等特殊旅遊,每年接待中外遊客上千萬人。磁器口民俗文化餐飲街被命名為"中華美食街。"2010年8月,磁器口古鎮傳統歷史文化街區成功創建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同時沙坪壩區交通通訊暢通,也是西南地區人流、物流、信息流要道。

作為重慶的科教文化區,沙坪壩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行動計劃,依託大學城建設科學城,打造“創新智核”,建設西部“智能谷”,助推重慶創新版圖構建。聚焦主導產業和價值鏈中高端,集聚創新資源,對接重慶“鴻雁計劃”,深化校地合作,推進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城市社區“三區聯動”,聯動打造“環大學創新生態圈”。支持重慶大學“雙一流”建設和重大科技園改革,為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重慶研究院、環重慶大學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等項目建設服好務,推進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共進、協同共振。

聲遊重慶 | 走近重慶科教文化區—沙坪壩

如今,沙坪壩也正以全新的科技文化力量崛起,春光正好,來沙坪壩感受感受洋溢的青春和濃郁的文化氛圍吧。今天的聲遊重慶就到這兒,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