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就算你們不知道席琳·迪翁(Céline Dion)是誰,你們也一定聽過由她演唱的《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永恆》。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這位加拿大國寶級女歌手總是不斷在給我們帶來驚喜,迄今為止,她已經在國際歌壇上創造了無數佳績:5次格萊美獎、12次天下音樂獎、7次美國音樂獎、8次美國告示牌、20次朱諾獎及43次菲利克斯獎等音樂獎項。近年來更是轉型為時尚Icon,一躍變成時裝週頭排常客和聚光燈下的焦點。4月3日,巴黎歐萊雅更是宣佈席琳·迪翁正式成為品牌代言人,由此可見時尚圈對她的寵愛。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席帝”的時尚街拍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巴黎歐萊雅官宣“席帝”正式成為品牌代言人

所以,當她宣佈推出自己的主打中性風格的兒童時裝成衣品牌時,我也毫不驚訝,畢竟席琳·迪翁一直都是個我行我素的“頑主”。只不過,在媒體和公眾眼裡,“席帝”這一次玩得有些過火了?

前陣子,樂壇天后席琳·迪翁攜手以色列雙人組合設計師Iris Adler 和 Tali Milchberg 創立童裝品牌“CELINUNUNU”。該品牌的每一件衣服都採用了中性風格和經典剪裁,搭配簡約的流行符號。在顏色上的選擇更是拋棄了傳統童裝中常見的藍色與粉色,大膽選用了黑、白、灰這一類的中性色,她希望能夠將孩子們從性別的既定框架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從小建立自我肯定、勇於表達自我的人格特質。除此之外,她也希望父母能藉此教育下一代尊重獨特性,打破兩性刻板印象的藩籬。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有媒體稱席琳·迪翁此舉是要顛覆性別框架、掀起一場孩子們的風格革命

席琳·迪翁之所以會有這樣的願景,與她本人育兒觀分不開。她與好萊塢眾多明星家長,乃至歐美一些思想前衛的家庭一樣,踐行著獨特的中性育兒觀念。那什麼是中性育兒觀呢?這一觀念是指父母撫養孩子卻不給孩子灌輸任何先入為主的性別規範,並允許他們自由建立對“性別”的認知。例如,父母會在談話中將孩子稱為“寶貝”而不是“男孩”或“女孩”,允許孩子穿他們想要的衣服 ——無論是想要穿粉紅色衣服的男孩,還是想要玩小卡車的女孩,都會得到家長的允許和鼓勵。拿席琳·迪翁為例,她有三個兒子,包括16歲的長子查爾斯,以及7歲的雙胞胎尼爾森與艾迪。她會允許自己的兒子留長髮,還會允許他在兩歲大的時候就穿著高跟鞋在廚房裡玩耍。她甚至開玩笑說,我兒子穿高跟鞋都比我穿得好看。

與席琳·迪翁情況相似的還有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梅根·福克斯和流行天后Pink、Adele等,他們都對孩子在自我認知上的選擇格外包容。像是Adele帶著兒子去迪士尼,她就讓兒子根據喜好,穿上了《冰雪奇緣》裡安娜公主的服裝;《緋聞女孩》裡的Queen S 布萊克·萊弗利給大女兒取名James;安吉麗娜的幾個孩子也是一直以中性形象示人,性別差異在他們的家庭裡似乎不是一個值得刻意討論的命題。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3月,朱莉和孩子們出席《小飛象》首映禮。孩子們的中性氣質與雌雄莫辨的裝扮很是相襯

但是部分媒體和公眾顯然對這種前衛的做法不賣帳。根據某華盛頓媒體報道,“CELINUNUNU”將性別中立的概念“推”到兒童身上是“殘忍”和“不負責任的”。一位羅馬天主教信徒的媽媽在博客中寫道,買這種衣服給孩子是“撒旦的”而又“邪惡的”。不光是“CELINUNUNU”的品牌理念遭到非議,席琳·迪翁的育兒觀也一直受到批評。比如媒體總是對孩子們的髮型持有執念,如此雞毛蒜皮的事情總能登上頭版。當某天她的兒子們換了髮型時,一家法國雜誌的頭條上寫著“席琳·迪翁的雙胞胎(終於)剪了短髮!”,好像媒體對他們的執迷與騷擾“終於”奏效了。這種出現在狂熱媒體中的潛臺詞是,男孩們天生就不應該留長髮,而父母不去加以管制,就是在傳導一種不恰當的性別觀。

但是席琳·迪翁認為,堅持不向孩子們灌輸任何先入為主的性別觀念的出發點不是基於她的“不負責任”或是粗心大意,而是出於她對孩子們的愛。當她在育兒早期使用一些強調性別差異的用語,例如“你跑起來像個女孩”或“男孩不可以哭”這類的句子時,她突然意識到這是對孩子有害的。多年後,她的兒子在叫嚷著想要打扮成米妮老鼠的時候,她一開始也想糾正過來。但她認真考慮過後就答應了,便對自己說:“你知道嗎?這樣沒問題的。 因為這正是他們在尋找自我的過程。”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席琳·迪翁與家人

事實上,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把中性育兒的理念付諸實踐。2011年就有新聞報道,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已經推出了中性幼兒園,裡面的玩具不分區,均並排陳列,男孩可以玩芭比,女孩可以玩沙子。2014年2月華盛頓郵報的數據顯示,將近150所美國學校推出了中性宿舍。社會也開始對中性群體的態度趨向寬容,美國白宮從2015年開始,在艾森豪威爾行政大樓啟用中性廁所。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一些兒童教育專家將性別開放式育兒視為一個崇高的目標,但他們也想知道一旦孩子進入到一個對“中性”充滿敵意的世界,這個目標還能不能維持下去。在性別二元明晰、男女職責涇渭分明的世界裡,這些被視作“不男不女”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負。“一旦你的孩子遇到外面的世界——可能是託兒所,幼兒園或親戚——這一理想的教育模式可能會被打破。維持一個沒有性別的國家幾乎是不可能的。”芝加哥醫學院神經科學教授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孩子們可能會因此受到排擠和霸凌,所以,父母為此做好準備是很重要的。

但是,中性育兒觀的核心不是刻意地抹去性別差異,而是幫助孩子更好地瞭解他們的性別和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也就是說,“男”與“女”的性別概念依舊重要,但男生並不一定要賺錢養家,女生並不一定要相夫教子。孩子在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抉擇權在他們手上。

其實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的成長太過擔心,順其自然便是最好的做法。一般來說,幼兒在兩歲半的時候已經能夠通過自己的生理特徵辨別自身的性別。在四到六歲的時候,性別角色認知開始發展,關於性別角色的標準開始形成刻板認知。人們傾向於認為這種性別認同是強硬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生理特徵來辨明性別,然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習得社會對兩性關係的期待和要求——從他們出生的那天起,男孩和女孩就被帶入了藍色和粉紅色的世界,在那裡他們穿著不同的衣服,給予不同的玩具。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關注基於性別的營銷:最近的研究表明,當一個女孩面前放著一個粉紅色的玩具時,她更有可能會選擇它,但當同一個玩具是藍色時,可能性就少了。發展心理學家克里斯蒂亞·斯皮爾斯·布朗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差異變得越來越大,這真的表明,正是社會和文化塑造了我們所看到的差異——而不是與出生時的天生差異。”而“中性育兒觀”在這裡討論的正是,在以上社會化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孩子免於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

但是如果這種方法運用不恰當,甚至矯枉過正的話,孩子最終可能會對自己的身份感到迷茫和困惑,並且在不知道自己是誰的情況下長大。另外,如果一個男孩只喜歡藍色和運動,那麼沒關係。同樣地,如果你的女孩喜歡粉紅色和公主,那也沒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中性育兒觀不會造成孩子的“同性戀”傾向,研究表明,同性戀傾向與生物學和遺傳基因有關,是與生俱來的。)

雖然關於中性育兒這種方法的爭議是源源不斷的,但在爭議中有種聲音往往會被忽略掉。假設席琳·迪翁養的是女兒而不是兒子,她放任女兒去穿男生的衣服、留男孩的短髮、甚至去踢足球然後玩得渾身都是泥巴地回家,人們對她的意見也不會那麼大。當女生們被人們不斷地鼓勵去變得強大、獨立、自主,“女漢子”“女王”這類用語也開始變得習以為撐。但反過來說,為什麼一個母親鼓勵她的兒子去留長髮、穿高跟就是不負責任、甚至是魯莽的行為呢?兩者之間難道不是平等的嗎?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席琳·迪翁在性別中立的育兒遊戲中已成為一個褒貶參半的英雄,她並沒有試圖對任何人施加任何意識形態,她只是簡單地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個性併成為自己命運的仲裁者。儘管“席帝”已經利用她生命中的前50年,通過她的音樂對全世界數百萬人產生影響,但在改變全世界對性別刻板印象這件事情上,她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雌雄莫辯?席琳·迪翁的中性兒童成衣品牌引爭議

冷眼奢華觀察站

|iLuxureport

唯物質主義精神家園,中國第一個用谷歌眼鏡採訪的自媒體

在微信上搜索iLuxureport,與主頁君一起冷眼奢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