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读《道德经》第七天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

释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遇事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个人感悟:

这一章相对来讲是我自读《道德经》以来觉得最容易理解的一篇,因为章节里所阐述的内容是我能够深深体会和理解的,而我认为绝大多数的人应该看了之后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在这一章里首先以天地的长存作为一个导引,对“道”的存在做了赞美,天地的存在不是因为自己的生存而运行,而是它虚空自然的在运行着,相对于万事万物都是同一样的存在,日出日落,潮汐漲退,四季轮回,始终如一,不会因为谁而改变,不会因为谁而停滞。因为它的无私无为,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去改变它,只能敬畏和遵循。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道德经》中对于“道”的推崇和赞美,也是老子希望人们能够悟“道”而行,行有“道”之举,这个“道”中最大的楷模化形就是天地。同时也表达了他另外一个意思人道就是天道。

在这一节里,“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起身而身存”可能会有些人一开始会不容易理解,但我们讲几个故事可能大家就会理解了。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血泪史,在哪个国家被列强侵略,百姓可以被肆意蹂躏的年代,普罗大众人人自危,每个人更多的是担忧着生命的安危,温饱的着落。国家看不到希望,人民看不到未来。却有那么一群人出身平凡,而志向不平凡。

先有孙中山在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后来发起了“辛亥革命”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他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固而珍贵的遗产,"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死后被尊为"中华民国国父"。

继有以为投身革命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毛泽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这样一大批将拯救中国,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视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他们历经各种艰难困苦,冒着随时牺牲的危险,以生命为代价,穿过枪林弹雨,一步一步赶走了侵略者打到了霸权主义,成立了新中国,解放了这片满目疮痍的山河,全中国的人民都敬仰爱戴他们。

这些人在发起革命的时候,没有将自己的生命安危看得最重要,他们想到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正因为他们拥有这样高尚的情操,宽大的格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才能获得那么多人的信任和追随,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作为支持他们的代价,最后他们能够领导整个国家。这就是“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1997年9月5日,有一个阿尔巴尼亚女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天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为她的离去哀痛,连上天都哭了,印度的加尔各答倾盆大雨,在雨中无数的人在哭泣,印度教徒、回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佛教徒......而她是个天主教徒。

她的一生既富有又清贫,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全世界最有钱的公司都会给她捐款,但是在她住的地方,唯一的电器是一部电话,她只有三套衣服,她只穿凉鞋没有袜子,而且她的鞋子只要看见穷人没有鞋子,她随时可以给别人。她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时候穿了一件价值1美元的纱丽去领奖。

1982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在黎巴嫩进行着激烈战斗,她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一些妇女和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战地指挥官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于是,她说:那让我领她们出来吧。她不顾枪林弹雨,从容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神奇的是交战双方竟然同时暂停了战火,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打响,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听说了此事,叹了口气说: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啊!

说到这里大概很多人都猜到了她的名字: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一生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她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从来不为自己、而只为受苦受难的人活着……

她去世的噩耗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在印度,成千上万的普通人冒着倾盆大雨走上街头,悼念敬爱的“特蕾莎嬷嬷”,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全国哀悼两天。总理亲自前往加尔各答敬献花圈、发表吊唁演说,并请求阿尔巴尼亚总统把她的遗体留在印度;从新加坡到英国,从新西兰到美国,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纷纷发表讲话,为这位"仁慈天使"的逝世感到悲痛;联合国都教科文组织专门发表声明向她致敬,罗马教廷专门举行弥撒为她追思;菲律宾红衣主教梅辛称她是“代表和平、代表牺牲、代表欢乐”的象征,甚至印度最大的清真寺的伊斯兰教长布哈里也说,她是一位“永生的伟大的圣人”!她的身后,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和义务工作者,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她认识众多总统、国王、传媒巨头和企业巨子,受到他们的仰慕和爱戴。

在德蕾莎修女去世后,人们用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纪念她,多所博物馆以她的名字命名,多座教堂以她为主保圣人,她的名字亦被用来给各式各类的建筑物和道路命名,其中包括地拉那特蕾莎修女国际机场。2009年,在她的家乡马其顿共和国首都及最大城市斯科普里,德蕾莎修女纪念楼正式对公众开放。早在1984年,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政府在科代卡纳尔(Kodaikanal)成立了一所名为德蕾莎修女女子大学的公立大学。印度本地治里政府于1999年成立了德蕾莎修女健康学研究生与研究学会。她的传记作家Navin

Chawla在印度各类不同的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以表达对她的怀念与敬仰。

2010年8月26日,为纪念德蕾莎修女百年诞辰,印度铁路局将一列新火车命名为“修女特快”。泰米尔纳德邦政府于同年12月4日在金奈举行了由该邦首长戈代加讷尔(Kodaikanal)主持的德蕾莎修女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多部电影电视作品以德蕾莎修女为主题:于1969年上映的纪录片《SomethingBeautiful of God》及其1972年出版书作;1997年由杰拉丁·卓别林主演的艺术电影奖获奖影片《德蕾莎修女:因天主的贫者之名》;2003年拍摄的意大利小型电视连续剧《加尔各答的德蕾莎》(此片于2007年二度上映并获得金美奖CAMIEAwards)。

因为她的伟大爱,能够让正在交战的双方停火,只为不伤害她。她去世后这个世界用尽了可以用的方式来传承她的精神,虽死犹生!让特蕾莎的故事恰恰印证了“外起身而身存

这也让我想起学营销的时候听到的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最大的自私是无私”,起初在听时觉得有点故弄玄虚,慢慢从利益的角度去理解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在看了《道德经》之后,又从更高更大的角度去理解了这句话。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我们再纵观这个世界可以流芳百世,被人始终敬仰和怀恋的人,无不是那些把个人利益抛在一边,将人民、社会、乃至世界的和平福祉作为自己的责任的人。他们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得众生的尊重和信赖,而且思想永生,精神永生。从而成就了他人,成就了自己。

天长地久!读《道德经》第七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