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制35战机中,苏35名声大噪,而米格35又如何呢?

那些心酸的日子


此35,非彼35,改自米格-29K的米格-35,印度做的小白鼠。拍拍积满了30年的尘土,重回蓝天,并飞向大海,所谓是好事不出名,坏事传千里,印度花下重金购买了40多架,没用几年就出了事,不是因发动机摔飞机,就是因起落架而故障频出,航母无机不能用,与俄打起了嘴肥子官司。当了为了节省采购费用,没签售后维护合同,出了事俄自然不管,要修就再次拿出钱来,两家扯扯一伙,弄得都不高兴,印度任性赌气,要将这批飞机全部做退役处理。有印度在前面的实验,俄罗斯得以将舰载机苏-33全部更换为米格-29K,并进一步升级处理,化身成米格-35,飞去印度竞争其中型机大单。据说印度连看一眼的兴趣都失去,第一轮就将米格-35踢出了局。印度不要无所谓,2015年,埃及要了一批46架米格-35,东方不亮西方亮,喜欢俄制战机者大有人在,万事都架不住一个喜欢啊。

●印度不要。自有上门者,缅甸和斯里兰卡开始不要中国“枭龙”,购买了一批米格-29,源自对俄式战机的迷信。现在二国用得不强,开始抱怨不止,不得已再次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有关米格-29的大名,有个绰号可以说明问题,即“机场保卫者”,因为腿短,飞出机场既要考虑降落的问题。当年设计没有错,面对欧洲作战,不需要那么长的航程,但也受到不少国家的吐槽。米格-29K的改进,换装发动机,增加机体油箱后,终于克服了腿短的弊端,转而将“短腿王”的称号拱手送给了印度LCA,这飞机作战半径只有200公里,呵呵,真是前赴后继。

●还是有点问题。换装了“祖虫”相控阵雷达,看得远,不再“近视眼”;用上了RD-33MK矢推,据说作战半径达到了1400公里,飞行速度达到2560公里每小时,最大起飞重量由18吨提高到了29吨,本事空前增强;载弹量大,能达到6吨,外挂点由6个增加到了8个,重要的是,这飞机侧重了对地打击能力,符合当前主流飞机一机多能的作战性能;还改进了气动,使用了一定隐身处理,看得见雷达罩有锯齿设计,所以成为一款新飞机,只是说勉强,没有太大问题。埃及喜欢,也没有问题。只是改进并非是根本性的,米格-29K外形一丝未变,米格-35也只是将主翼后缘的后掠改为平直,前缘增加了个涡流控制器。小动刀斧,看似增加了不少飞行性能,可是仍然要出事,3架实验机非毁即残,也见改进的不成功。

●要生存先把泪擦干。米格不哭,早不见昔日风光,要活下去,前面荆棘密布,后有追兵。早说要打造五代机,五代机技术难度不小,多年不见动静,没有新的机型问世,冒然要搞五代,在技术上不确切性太大。现在把米格-35推向国际市场,除成功售出埃及,没见别的国家对这种机型有什么兴趣,问题都知道米格现在的处境。都说与埃及的这笔单子神神秘秘,其实多与其国际形势有关,这才得以买点出去。致于其他国家,除了国际上可供机型选择多,再有就是俄罗斯面临的形势,也是蛮严峻的,西方的制裁,给俄罗斯军火出口带来的亚历山大,唯有把飞机做得更好,才有赢得一丝市场的可能。


魂舞大漠


苏-35的声名鹊起和米格-35的黯然失色,之所以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原因有很多。比如说两者定位的不同,苏-35是空中优势战斗机,而米格-35是多用途战斗机;从国际市场上的表现来看,苏-35也要优于米格-35。

我们先来看看两款战斗机的前身:苏-27和米格-29。上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空军计划引进F-16“战隼”和F-15“鹰”。苏联意识到这些新兴的美制战斗机带来的挑战,因此需要新一代战斗机来维持冷战高峰期的空中优势,于是开始了新型战斗机招标,后来就诞生了米格-29和苏-27。

这两者相辅相成。比米格-29更大更重的苏-27被称为空中优势战斗机,承担的是夺取制空权的任务,而米格-29则用以填补苏-27留下的空缺。苏-27拥有更大的射程,能携带更大的载荷,拥有更好的传感器套件,机动性能非常出色。米格-29的缺点在于航程太短,不过配备了超视距导弹的米格-29依旧杀伤力十足。

后来,苏霍伊和米格设计局都对两款战斗机进行了深度改进。新的苏-35引进了矢量推力喷嘴和更强大的AL-41发动机(寿命达到了4000小时),取消了减速板和鸭翼,采用了AESA雷达,改进了航空电子设备,作战半径达到1600公里。当然了,米格-35也弥补了米格-29的短板,增加了载油量,升级了机载雷达,具备独立空战能力,成为一款名副其实的多用途战斗机。可是,米格-35的改进有点像“旧瓶装新酒”,这就使得升级米格-29比购买新的米格-35更划算。国际军售市场上,苏霍伊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而米格-35不仅干不过苏-35,对上西方的台风、阵风,改进型的F-15/F-18以及F-16和鹰狮等也是压力山大。如此一来,自然是举步维艰了......




请求击落


只能说:生不逢时了,米格35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交付俄军使用,实际上还是一款正在开发中的型号。

俄军已经开始接收新一代苏57战机的工作,在这种背景之下,米格35的生产实际上不会持续太久,实际只是作为一个过渡装备来存在,以解决目前俄罗斯目前的状态,维持规模处于一定的水平上,实际上很难再发展下去,从生产规模情况来说,俄罗斯也不可能优先把它列为生产目标。

不管怎么说,米格35只是米格29的改进型号,性能上虽然有很大提高,但是没有质的飞跃,不具备五代机的性能,在升级空间上已相当有限,继续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没有,停产也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现代战机是不断升级换代的,没有什么一款战机可以使用几十年。


浴火


苏-35战斗机是一款被称为4++的战斗机,按照俄罗斯的解释就是无限接近第五代战斗机的。苏-35战斗机虽然外形上与苏-27战斗机非常相近,除了没有空速管。但实际上这是一款全新架构的战斗机,从内部结构的设计进了很大的变化。

苏-35战斗机是一款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超视距打击能力和超强机动能力的战斗机,不过隐身能力是苏-35战斗机的软肋。



在俄罗斯空军序列中还一款战斗机也是叫做35,这就是米高扬设计局的米格-35战斗机,而且这款战斗机还被出口到了埃及。米格-35战斗机是在米格-29战斗机基础上的一个深度改进版本,在米格-35战斗机上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冒着黑烟发动机,改进后的发动机推力更大,而且燃油效率更高。


米格-35战斗机的机翼与原来的米格-29相比有很大的变化,翼展加大,我这个月航空母舰舰载型的米格-29K相近,而且采用了全新的边条翼。米格-35战斗机在航程上有所改变,原来腿短的毛病有所变化,不过这款战斗机是款轻型战斗机,航程仍然有局限性,最大航程在携带副油箱情况下面是3000千米。

与苏-35战斗机战斗机相比米格-35战斗机的性能就差了许多, 虽然说这航电设备上米格-35战斗机也了很大的改进,他始终是属于一个改进版本,仍然脱离不了米格29的局限。


航空君


说到Mig-35这型战机,本身就是脱胎于Mig-29。和Mig-29不同的是Mig-35换装了新型的机翼,使这架战机的机动性比Mig-29要强上了不少。

同时,注意看一下Mig-35的驾驶舱前部:

这架飞机和Su-27一样安装了前视红外系统。

加装了前视红外后,可以有效的增加对隐身飞机的探测距离。


然而,这一切其实都是Su-27玩剩下的了。并没有什么创新。

那为啥出呢?主要的目标客户就是埃及、阿尔巴尼亚这类的国家,他们购买战机堪用既可。


军武数据库


苏35脱胎于荣耀的苏27侧位家族,是侧位战机在近年的改进型号,而米格35则是由名声不太好的米格29改进而来。就本身的定位来讲,两个机型就有不小差距。

苏27和米格29源自于苏联的先进战术战斗机项目,这一项目产生了两款高低搭配的第三代战机。苏霍伊设计局拿出的作品采用了翼身融合和升力体设计,算是空气动力学的巅峰之作,航程远,载弹量大,机动性能优秀。而米格设计局延续了米格战机价格便宜量又足的特点,米格29被定位为一款前线支援型战斗机,其作战半径仅有300公里,载弹量与苏27有明显差距。这对高低搭配的组合中苏27负责制空,作为精锐力量投入热点空域。而米格29则作为辅助力量协助制空并执行各类支援型任务。

米格35如今只获得了俄罗斯和埃及的订单,在印度中型战机竞标项目中面对西方战机,米格35率先出局。除了本身的性能稍差,支点糟糕的名声也是重要原因,苏联的盟国们想要装备第三代战机,手上的资金并不宽裕,他们很快就盯上了米格29,当时的米格几乎是红色阵营空中力量的代名词。价格低廉,又是第三代战斗机(以苏俄标准米格29属于4代)盟国们大都下了订单。这些支点本是前线支援型战机,却被这些国家当做主力战机使用。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伊拉克和塞尔维亚的米格29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除了本身被错误使用以外,这些国家与美国巨大的差距才是根本原因,米格29的使用依赖苏联强大的军事和工业体系,苏军作战时,制空任务会交给苏27,地面有S300等防空系统保护机场支援作战,而战时米格29即便出现损失也可以大量补充。让这种本身性能稍差,定位低的战机担当空军主力,结果可想而知。

经过改造的米格35,机身比原版大了一圈。这使得战机的航程和载弹量得以明显提高。700千米的作战半径,最高8个外挂点,新的航电系统和甲虫相控阵雷达使得米格35比起原版的战斗力有重大提升。然而这些性能在当今看来已经不算出众了。苏35在苏27的基础上提升了20%的载油量,更加先进的航电系统,配备矢量推理发动机,具有更强的机动性,性能远在米格35之上。

当前的军火市场,美国的F35战机成本正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装备第四代战机,即便是F15,阵风,台风和苏35的售卖都受到了威胁,毕竟3代机再怎么改还是三代机,不具备F35划时代的隐身性能,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米格35在当今市场上不受待见了。


蛋糕乐将军


重要的差距在苏35是重型机,而米格35是中型机。按俄罗斯划代法,均为四代机。关于中型与重型机的差异应另述,有专业的解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