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將韓先楚的“勝戰 ”之道

戰將韓先楚的“勝戰 ”之道

從老一輩優秀將領身上汲取“勝戰”的精神和指揮藝術,是提升各級指揮員指揮謀略素質的有效途徑。回顧韓先楚的戎馬一生,他指揮部隊打了一個個惡仗、硬仗、苦仗,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其身上所體現出的“勝戰”精神,折射了他堅如磐石的共產主義信仰、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捨生忘死決戰決勝的使命擔當。

韓先楚是我軍的一員著名戰將,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他一生身經百戰、幾無敗績。解放戰爭中,他擔任3縱司令員被敵人懼稱為“旋風司令”,率領的“旋風部隊”所向披靡,令敵聞風喪膽。回顧韓先楚的戎馬一生,他指揮部隊打了一個個惡仗、硬仗、苦仗,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其身上所體現出的“勝戰”精神,折射了他堅如磐石的共產主義信仰,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捨生忘死決戰決勝的使命擔當。從老一輩優秀將領身上汲取“勝戰”的精神和指揮藝術,是提升各級指揮員指揮謀略素質的有效途徑。

勇於迎難、難而逾堅的敢戰之魄

在戰爭中做出決策是指揮員的職責之一。“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戰爭的不確定性,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決策的風險程度。重壓之下方顯志堅,危急之中方顯忠魂,只有明辨形勢,敢於決策,勇於擔當,才能抓住戰機,決戰決勝。

1946年冬天,國民黨調整部署,決定首先掃蕩南滿,穩固後方,再向北滿進犯,調集8個師10餘萬人從瀋陽地區出發,兵分三路向南壓來。敵中路第25師直逼安東,企圖迫使4縱在安東地區與之決戰。面對全美式裝備號稱“千里駒”的第25師,時任4縱副司令員的韓先楚,經過深入分析敵我力量對比、戰場情況後,在我與敵兵力對比不足2∶1、裝備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確立了與敵會戰老爺嶺打殲滅戰的策略。經過3天3夜的苦戰,4縱從三面攻上老爺嶺主峰,炮兵火力覆蓋黃家堡子敵指揮所,全殲敵第25師,活捉師長李正誼。雙方戰鬥極其慘烈,我軍發動七次攻擊仍未得手,韓先楚氣得咬牙切齒:“拿不下老爺嶺,我韓先楚誓不為人!”新開嶺戰役,首創在東北戰場上全殲國民黨軍一個整師的戰績,是我黨我軍在東北地區最困難時期打得最有震撼力的一場勝仗。正如毛澤東所指出,“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韓先楚面對佔據優勢的敵人,敢於硬碰硬打殲滅戰,既體現了高超的指揮藝術,也體現了頑強的戰鬥精神,更體現了過人的膽魄。指揮員要具備善於“鏖戰”的素質,不僅要有戰勝強敵的霸氣,還要有認真分析敵我優長找到制勝關鍵點的底氣;不僅要有持久作戰、連續指揮的韌力,還要有抽絲剝繭、精細指控的能力。唯此,才能奠定“勝戰”之基。

足智多謀、謀無失策的廟戰之法

戰爭不僅是力量的對抗,也是精神和智慧的較量。身為指揮員,建立在正義和責任基礎上的勇才是大勇,與智慧結合起來的勇才是神勇。“勇怯在乎法,成敗在乎智”。韓先楚征戰一生,幾無敗績,正是因為他好戰而不輕戰、善戰而不盲戰。

1948年10月,東北野戰軍主力對錦州的國民黨軍發起總攻,由2縱、3縱、6縱第17師、炮兵縱隊主力組成北線作戰集團,韓先楚任司令員的3縱負責攻擊配水池和大疙瘩這兩個錦州外圍的主要據點。這兩個據點互成犄角,分別由3縱的7師、8師負責主攻。當攻打配水池時,敵人的闇火力點和倒打火力點突然射出密集的子彈,衝鋒的戰士紛紛倒下,傷亡極大,主攻營600多人只剩下26人,前進受阻。韓先楚心裡著急,趁著天黑冒著敵人的炮火,強忍著胃病發作的疼痛,由警衛員背到7師前沿指揮所。通過深入火線的近距離觀察,他判斷其後方有便於敵人傷員後送和彈藥前運的交通壕,於是指揮一個連從側後插過去,切斷了這條敵人的“命脈”,從而迅速拿下了這兩個據點。正所謂“善戰者,見敵之所長,則知其所短”。攻打錦州時,韓先楚準確的辨析力和細緻的洞察力,是促成這次戰鬥勝利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到戰場前沿去,就不能正確判斷,勢必會延誤戰鬥進程,造成更大傷亡,對全局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洞察力是指揮員指揮作戰的前提,硬碰硬式的戰鬥在帶來巨大傷亡的同時,卻不一定帶來勝利。善於從細節中洞察關鍵,從全局洞察戰爭走勢,巧妙用兵,才能達到作戰的目的,此為“勝戰”之法。

以奇謀勝、勝敵不意的奇戰之術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不拘一格、靈活用兵是老一輩軍事家戰爭指揮藝術的突出特色。這一點在韓先楚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因時、因敵、因情用兵,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1947年9月下旬,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秋季攻勢,韓先楚赴任3縱司令員,受領了殲敵威遠堡至西豐間的53軍116師的任務。3縱原作戰方案是首先殲滅西豐之敵,然後向縱深擴大戰果,但韓先楚主張直接攻打威遠堡,一方面威遠堡是敵人的腦袋和心臟,守軍只有一個營,是敵弱點,攻打這裡出敵不意;另一方面,我軍可半路伏擊來援之敵。最終東總批准了韓先楚的方案。9月29日,3縱各部一天半強行軍100公里,於30日拂曉前進入攻擊和阻援地域,7時許主力向威遠堡發起進攻,回援的敵軍也遭3縱打援部隊伏擊,損失慘重,敵116師師長劉潤川被俘,3縱成功地完成了奇襲的壯舉。奇襲威遠堡成就了韓先楚“旋風司令”的威名,這主要得益於他對敵情的準確判斷、對戰法的靈活運用,從敵人意想不到的地點和快速發起進攻是戰鬥勝利的關鍵。現代戰場更是瞬息萬變,作為指揮員必須具備快速決策、快速指揮、快速行動的能力,從而把握“勝戰”之要。

靠前指揮、揮戈如虹的率戰之行

指揮員在作戰中責任重大,一個“率”字可以體現韓先楚的大將之風和務實之行,他既有“將軍奮勇、三軍用命”的表率作風,也有細緻研判、準確決策從而帶領部隊取得勝利的統率能力。

海南戰役前夕,“最後一戰”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是面對大海而引起的恐懼心理和懼戰思想也隨之而來。面對這樣的局勢,韓先楚毅然決然地親自率部發起海南戰役。攻打海南時,韓先楚乘指揮船衝在登陸部隊的最前方,指揮船離岸50米左右,灘頭陣地還沒有完全打下來,韓先楚就跳下水去,率部向岸邊衝鋒。登岸後,為了隨時做出判斷、把握戰場的主動權,他始終衝在隊伍的一線。在他的感召下,3縱官兵士氣高漲,旋風一般衝破敵人號稱“海陸空立體防禦”的灘頭防線。當友鄰部隊在美亭和澄邁方向被守軍包圍時,韓先楚迅速帶領3縱官兵實施救援。

在北京總參謀部作戰值班室,代總參謀長聶榮臻打斷一位處長的彙報,問“韓先楚在什麼位置?”處長說已經上島了。聶榮臻一下重重地坐在椅子上說:有這一句就夠了!“先之以身,後之以仁,則士無不勇矣。”韓先楚身先士卒、以身作則,與士兵安危與共的作風,激勵部隊捨生忘死、奮勇殺敵。指揮員勇敢,能夠增強士氣、士氣高漲,就可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尤其是在特別困難、特別危險的形勢下,更需要指揮員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帶動,讓部隊轉危為安,化不利為有利,真正體現出“勝戰”之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