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三姐》至今不见翻拍?是经典无法超越吗?

5号公民


《刘三姐》肯定是翻拍过,提问者居然提出这个问题,有原可谅。直接原因是没有看过翻拍的《刘三姐》影视作品,间接原因没有听说翻拍过《刘三姐》一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刘三姐》,绝对是当时歌剧电影中的精品,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绝对是刘三姐的不二人选。她生生把刘三姐演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黄婉秋的刘三姐已经像烙印一样刻在广大观众的心里,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刘三姐就是黄婉秋,黄婉秋就是刘三姐。二者已经融为一体了。

所以呀!后人再想拍《刘三姐》,刘三姐的扮演者就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无论你把刘三姐扮演的如何惟妙惟肖,都无法与黄婉秋的刘三姐相提并论。刘三姐的扮演者红不起来,刘三姐的文艺作品当然也鲜为人知了。


四海漫游


百度了很久,才百度到2010年,林湘萍和舒畅、刘冠翔、鲍国安等就合作拍过电视剧《刘三姐》,大家可以去搜搜看,可能会能找到片源,至于好不好看,自己体验。我说了不算。

但《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还是有很大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的。再说了,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当时的刘三姐演员黄婉秋是一个桂林纺织厂的女工,而之所以她会成为刘三姐的演员,是当时中央文化部要求要拍这个刘三姐,是全广西进行海选出来的。是真正的海选,全广西人民参与海选出来的。怎样个海选法呢。举个例子说明,一个街道有三个单位,每个单位都要组织一个刘三姐的戏台班子,从莫老爷,到狗腿子,一应俱全,三个班子来比赛,谁唱得好,选一个最好的班子出来代表街道参加区里的刘三姐比赛,区里比赛出来的班子,代表区参加乡,从乡到地区,地区到市,再到自治区,这样一级一级的赛出来的,最后让来自北京导演定最后演员。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不是娱乐节目。听老人家说过黄婉秋在这批刘三姐里面不是长得最漂亮也不是唱得最好的,当然,她能最后选到区里唱的也不会差,但导演认为她是最符合的刘三姐,所以定了角色为她,而同时将唱得最好的傅锦华定为刘三姐的B角兼配音。

最后片子里的演员,除了老渔夫、莫老爷和李秀才还有那个坏管家,是北京那边另外配的实力演员外,其他的演员很多其实都是这个比赛里的选送上来的各个临时戏班子中的演员。特别是对唱的那环节的那些刘三姐背后的那些群众,大部分都是这样来的广西演员。里面不少原本都是选送上来刘三姐和阿牛哥来的,就是周妹子也是选送上来的刘三姐之一,听说当时导演说她长得太可爱不象刘三姐,所以后来作了阿牛哥的亲妹子。

所以在七十岁左右的那一代广西人,很多人都演过刘三姐中的人物,唱过刘三姐。因为一个村有一个村的刘三姐,一个乡有一个乡的刘三姐。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刘三姐,一个学校有一个学校的刘三姐。

但是当时比赛唱的,不是电影版刘三姐,而是广西西北区域的一个地方戏种-彩调剧,而且这个戏种是属于用汉语方言桂柳话唱的地方戏种。

虽然现在都附会说刘三姐是壮族人,但是电影里从来没有说过刘三姐是什么族的,而且剧中衣饰,全部都不是少数民族服装,广西无论哪一个族的服饰都不长那样,唯一接近度最高的反而是侗族服装和古代汉服(当然是平民服饰,不是达官贵人的装束,莫老爷穿的就是员外服)。当然不能否认传说最初是来自宜州当时的宜山地区的,那里的确是壮族占比大过汉族,属于比较纯粹的壮族地区,也有不少其他少数民族,所以刘三姐是壮族人的可能性也很大。传说中是在柳州鱼峰升的仙,但拍戏时为了更好看,选的是甲天下的桂林做的电影背景。其实在广西民族的融合性很大,各族是错杂而居,互有通婚是常事,一个家N个民族的存在都是常事,以前大家对民族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现在搞得越来越标新立异到好似异域风情一样,其实更多还是旅游的经济效益在作怪。

其实刘三姐是当时拍来为了阶级斗争宣传的,但却意外走红到了另一方面,就因为当时对民族认识的一种无概念,所以也在电影中表达了出。在剧中一点都没有着眼于刘三姐是什么族,根本没有表现说明。说白了刘三姐只是代表无产阶级穷人,劳苦大众,去跟剥削阶级的代表莫老爷斗智斗勇这么一个很有那个时代特性去解读的故事。所以刘三姐只要穿着劳动人民的衣服就够了,这不是一个民俗或是民族文化宣传。但最后却是以歌走红,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剧中的歌,和最后好人有好报就够了。反而没有多少人去注意到最初导演想要表达的内涵。

我想起前段时间悟空问答上有问对广西人的印象,很多都形容说一个黑矮瘦丑。我建议大家去看看旧版刘三姐,看看刘三姐背后的和歌群众,再来评价。

我试图去找一张图镇楼,发现除了刘三姐,别的人都不是很清晰,就象是下面这样的。

不过还是可以看得出刘三姐背后左手边的那个姑娘长得很清秀^^

有兴趣的话,大家还是去看原片吧


用户101550121599


这部电影,当时很受欢迎,具有一定的时效性,那种体裁,放到现在,不一定受欢迎,毕竟观众的口味是不停变化的!

这部电影中的唱歌环节是很重要的,如今的观众,肯定没有耐心去电影院看歌剧类电影!

那么,如果想把这部电影翻拍成受现代观众喜爱的电影,必定要做重大的改动,但是改动后的《刘三姐》,估计就只是披着刘三姐外衣的商业电影了!


影迷君Agent


上个月刘三姐主演黄婉秋还一家四口在深圳龙华羊台山唱山歌。



羊台山a


原版的电影《刘三姐》的拍摄地好像是广西桂林的风光,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而影片是以音乐风光而又富于故事情节,使六十年代的观众对这部电影达到痴迷的程度,场场爆满。最引人入胜的则属黄宛秋主演的刘三姐的形象印象深刻。对财主的恨和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含蓄表白,以及广西彩调剧的唱段,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听来非常好听。是一部极其经典的电影。,


发烧友959


影片《刘三姐》拍摄于一九六0年,至今差不多快六十年了,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

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时过境迁,斗转星移。经过多年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已经起了根本性的变化。当年被打倒、批斗、羞辱过的财主莫怀仁们,重新登上了历史舞台,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如今又被树立起来,进行歌领、宣扬、赞美。所以,《刘三姐》这部以农民反抗地主阶级压迫、剥削,赞美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为主题的影片,已经失去了时代效应,不宜再进行翻拍。

但大家不会忘了刘三姐——那个古灵精怪的渔家女。她用优美的歌声,充满了机智、诙谐、风趣的曲调,与财主莫怀仁之间的斗智斗勇,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形象。


古道浪人ZWR


实践证明翻拍的没有出彩儿的。一些经典的老电影数一数翻拍了哪部让你觉得印象比老片更深刻?文艺的春天百花争艳的时侯一些电影厂没事干,干脆翻拍经典吧,结果赔了个底朝天,当然都是国家的钱啦。听说南征北战,永不消失的电波,平原游击队等被翻拍还有电视剧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都是失败作品!经典深入人心谁也难以超越,翻拍就是烧钱儿。


强歌69363307


刘三姐让秀才(知识分子)很没面子,所以就~~~~了。


QGH164749977


先否定题主先,实际是有翻拍的!只是平平。

另外,如果翻拍,去那找有山有水有茶山的地方?(都有现代建筑物了)谁有本事作十首八首应戏动听的歌???(难道又唱原版的歌?)…正如主持人问狄龙一样:为什么不再拍"英雄本色"续集?狄龙:我去那里再找一个"张国荣″……


如来佛祖的杰作


是的。当经典成为永恒,还有谁敢与其一较高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