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距离产生美”背后的秘密——保持适当的空问和距离

曾有一篇短文,题为《距离也是一种美》

文中是这样写的:人与人的交往何妨拉开一段距离。由于有了距离,所以就有了主体和客体的存在。视线通透了,看对方也长远些;而且主体和客体的位置常常可以互换。朋友交往,不必短期全线出击,炙热烫人;也不必利益稍有冲突,霎时势成虎牛。只需闲时常记起对方,给一个电话,听听对方的声音;相约去看一场电影,打打网球;星期日茶聚,海阔天空,握杯清谈,淡淡然,时间会流成溪流。文友之道,宛如观荷,亭亭如盖,盈强欲开,最宣运观。而香随风送,无语沁人,至妙境。太过近前,反见残枝枯叶,腐水困积,不免败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都有一方荷塘。我观彼荷,彼观我荷。自悦与悦人,享受优游与宽阔。

著名诗人雷抒雁先生有一首极有哲理的诗《星星》,他是这样写的:“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什么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说的也是“距离产生美”这个道理。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近距离看看月亮

事物和事物之间如此,人和人之间是怎么样呢?叔本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憎恶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曾有人以豪猪作比喻,豪猪浑身长满了刺,在天冷时为了避寒都想互相利用体温,于是就尽可能地靠近,但又不能太近,因为身上都有刺,结果豪猪们就在谁也刺不到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靠在了一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保持一种“豪猪的距离”。

这里就涉及社会学中的个人空间,社会学中的个人空间是指环绕一个人四周的直接区域。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来测量。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做了大量的实验之后,提出了一种理论,认为个人距离有4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距离又都有自己的活动和关系特征。人们选择特定的距离进行互动,不仅反映着而且有时还塑造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种个人距离:分别是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一家人亲密无间

亲密距离:是一个人与最亲近的人相处的距离,在0-45厘米之间

陌生人进入这个领域时,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我们看到,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互不相识的人通常保持着直的身躯,尽量避免身体的接触,另外,尽管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孩子们在各种公共场合保持这种距离,但对于成人而言,在公共场合保持这种距离是很不合适的。专家们认为,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也最为敏感的距离,每个人都必须谨慎地把握这个距离。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个人距离:0.45-1米人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亲切交谈,又不致触犯对方的近身空间。

一般朋友和熟人在街上相遇,往往在这个距离内问候和交谈;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社交距离:一般在1-3.5米。其中1-2米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

例如在银行取款时要输人密码,为了保护客户的机密,银行要求其他客户必须站在“一米线”之外。2-3.5米是远一些的社交距离。商务会谈通常是在这个距离内,相互之间除了语言交流,适当的目光接触也是不可少的,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对方。在屏幕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大多是中近景,这是为了缩短与观众的距离。因为这个景别的视觉效果是主持人与观众的距离只有两米左右。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公众距离:一般在3.5-7米左右,往往是公众集会、知名人士给别人做演讲时保持的距离。

超过这个距离人们就无法以正常的音量进行语言交流了。

霍尔指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际距离的准则会有所差异,但基本规律是相同的。和喜欢的人交谈要靠得近,熟人要比生人靠得近,性格外向的要比内向的人靠得近,女人之间比男人之间靠得近。仔细想来,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都建立在恰当的交往距离之上,而人与人之间的某些冲突却往往是从不恰当的距离开始的。因此,在交往时恰当地运用“距离语言”,我们才能在越来越拥挤的地球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在越来越频繁的人际交往中科学地把握好距离。

很要好的朋友关系被人们称作“亲密无间”,而人与人之间真正到了亲密无间的程度之后,又往往会自动滋生出许多矛盾。因此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必要的,只是不同程度的朋友其距离的大小可以有区别。这里所说的距离,主要指的是应有的礼貌和尊敬。有些人一和人混熟了,就丢掉了分寸感,进入了所谓不分彼此的境界。物极必反,一到了这种程度,友情就快走向反面了。

原因在哪里呢?

就在于一旦到了“不把他当外人”的时候,就自然会把一些看似小节实际上始终挺重要的问题放到无关紧要的地位,例如:说话的态度和方式等。这样就势必增加了误会或摩擦的可能性。

为什么许多恋人结婚前好得一天见不到就吃饭不香,三天见不到就没心思做事,一周见不到就会生场病,一个月见不到就差不多要命;可等到结了婚,按理应该算是遂了心愿,可不出一年关系就变了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双方离得太近,彼此都不把对方当外人,模糊了彼此以礼相待的界限。不仅是夫妻之间,其实无论任何人之间,必要的距离都是不可缺少。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庄子・山木》有云:“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酸;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孔子日:“仁者爱人”。这就是人际关系的至理名言,这就是保持人际关系中美的距离。好比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一样,早晚的太阳距离地球较远,使天空出现了灿烂的朝霞和晚霞,使人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较近,就使人感受到炽热,每当一阵雷雨过后,它就使天空出现了灿烂的霓虹,向人们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距离的存在让我们顿悟:

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

原本汹涌的大海,领悟其汹涌,无需登上轮船;

原本湛蓝的天空,欣赏其湛蓝,无需翱翔天际。

万物之间均是因距离而产生美的,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因能保持适度的距离而产生情感上的美。

学点心理学——距离产生美

如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姉妹之间、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土级与下级之间,等等,无不保持在适度

的距离上,才能构成和谐家庭、和谐环境、和谐社会。不同主体之间关系距离的远近因人而异,而衡量这些关系的距离标准就是美,美就是令人值得回味的、值得颂扬的高尚的情感关系,美就是和谐关系,就是共鸣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