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平:重组中信证券?

上午,传中信证券王东明退休。然后很快市场上就疯传中信证券要被集团重组。彭博记者问及后,集团驻香港发言人说:对此不予置评。

中信证券被重组这事,当然非常可能。本号早有过预言(请看以下深色字体摘录)。

可是,由中信集团主导来重组?本号觉得不太可能。

这次,中信证券被带走的人太多,性质可能极为严重(虽然仍未有定论),今年全中国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笑话,大半在中信证券。想想,如果子公司涉案如此之深,嫌疑如此之大,集团监管责任如何?如果这句话没有定论,浪口刀尖之时,还让集团来操刀重组,恐怕不可能。如何重组中信证券,恐怕只能由国务院或证监会来琢磨及拍板。

所谓重组,大致两个可能,一个往大重组,一个拆分重组。中信证券会如何?

今年9月28日,本号在《中信证券是A股年内最后的交易大机会》中写道:

高盛摩根两家投行总资产之和(根据两家季报,截止9月30日,约17000亿美元),已超越大陆所有证券公司总资产之和。两国证券大公司之间的差距,似乎大了些,与中美两国的经济体量差距不甚匹配。

如何才能做大?兼并重组是有效办法之一。交易者们是否可以想想:如果中国金融业要做大做强,拉动增速不断下滑的GDP,配合国资国企改制大发展规划,推动一路一带等诸多新国策,振奋当前证券市场数千万交易者的信心,是否可考虑下大陆知名券商之间的兼并重组?

尤其是,中信证券是否有与其他知名证券公司(上市或未上市的)合并的可能性?

想想,摩根士丹利也是通过收购史密斯巴尼建立了超越美林证券的美国第一大证券经纪业务,而高盛也曾经积极向花旗靠拢,希望超越摩根大通或美国银行。这些收购或意图收购,都积极推动了美国金融界、投行界的长足发展。那么,大陆交易者们,为什么不能考虑下中国最大、最知名证券公司(上市或者是未上市的)之间后续兼并重组的可能性?

如果是这样,是否有利于中国最好、最知名的券商资产,摆脱阴影,在新的框架下获得新的发展?如果是这样,是否有利于相关证券公司甚至是证券行业整体股价平稳上升?如果是这样,是否有利于稳固大陆证券市场,增加各界投资人、交易者的信心?

如果这种可能性存在,面临困境的中信证券,其股票仍有可能为广大股东带来积极回报。这种回报甚至有可能会有很大的正面溢出效应:中信是最知名券商,它的利好就是全中国证券行业的利好,正面提振行业同时,也会惠及整体股市。

综上所述,考虑到中信证券的行业地位、资产质量,考虑到中信证券股价下跌绝对幅度以及相对同行、股指的下跌幅度,考虑到中信证券与其他知名投行兼并重组的可能性,中信证券(尤其是A股),在2015年内,是有较大交易机会的,值得有心人关注。笔者猜测,2015年内某个时候,或者明年,前文提及的信达汉石会为如此不计成本的大规模短视卖出感到痛彻心扉的后悔。

这个观点,迄今本公号一直未变。有兴趣阅读全文的,请您关注本公众号(波音大飞机),检索下9月28日的这篇预言文章。

回溯下增发历史,中国社保基金在中信证券中有过百亿港币的巨大权益。这个级别的投资对社保也算不小,而社保资金的地位多特殊,国家想法设法也不能让社保赔。

本号觉得,最后的处理,国务院不会让中信证券部分管理层的错而惩罚全体中信证券员工。但国家也不会放过中信证券,否则动静已经如此之大,一点不打,也难以向全国交代。重组也许是最好措施:让观众感觉是一种惩罚,以前的中信证券消失,以往的“灰色”消失,以前的历史重写,全新的中信证券就在眼前(当然,如果真有重组,是不是还叫中信证券也难讲)。今天,历史上如此强势的老董事长被宣告退休,就是重组强烈信号,也是第一步。问本号意见,大概率只会往好了重组中信,不会惩罚性过度罚款或者拆了零碎卖,中国需要这么一家大资本金、国际化、业务齐全的券商,中国还需要更大的国家投行。

就中信证券领导换人,再说两句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这真是个关键岗位。

中信证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梁钧被带走,而中信集团办公室主任将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中信证券董事长,谁想得到。

央企的办公室主任,就是企业的“部长”,和一级子公司主官是同级别,但考虑到办公室主任与公司一把手的紧密关系和朝夕相处,这个岗位显然更为重要。犹如,中办主任是部级干部,但其重要性和核心地位,绝非其他部级干部可比。

强势东总的离开,中信证券当然进入了一个更加不可预测的时代。近年来,金融圈都能感觉到中信集团对中信证券的渐行渐远,不断的减持、引入战投及增发,已经使中信集团在中信证券中的权益占比降低到一个令人惊诧的数字。实质上,中信证券已经是一个“无大股东”万科,在集团的高度支持下,管理层说了算,这也是一种默默的混改吧。金融圈的分析师们都认为,中信集团将逐步彻底退出中信证券,转而更加重视权益占比显著为高的中信建投。

今天上半年,市场上曾热烈传闻中信证券将改名“明明证券”,即使对圈内人,也真是够惊悚够喜剧:一家央企设立、发展、运营至今的全国最大投行,难道有一天竟然可能归于私人控制?所谓明明,一个王东明,一个程博明。前者退休,后者被喊去喝茶至今。看来即使真有此事,也再难成局。

中金和中信,中国曾经最知名的两家券商。一个公司小规模海外上市,一个董事长黯然退休归田。回忆今年上半年,股指豪涨,佣金如山,大家指点江山,意气风发,谁想到2015的这个冬天会这么冷?

本公众号(波音大飞机)本周将首次建立财经交流群,名额有限,若有兴趣,烦您阅读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