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詩|第四十期《孝心頌讚》

漯詩|第四十期《孝心頌讚》

淳樸青年感動天,引來嬌妻誓聯肩。

安貧樂道成風氣,孝老愛親稱世賢。

萬事物和隆活計,一生雍睦盛人煙。

蒼頭敬養堪欣慰,赤子關情眾口傳。

人物故事:

黃青華,1988年3月生,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龍城鎮後黃村村民;張五紅(黃青華妻子),1975年10月生,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龍城鎮後黃村村民,原籍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東塘鎮伍家墩村。

孝心小夥帶著殘疾母親打工

“華子,午飯做好了。”中午12點,工友叫黃青華去吃飯。“知道了。”黃青華應了一聲,把最後一顆螺絲擰緊,收拾好工具,洗把臉,然後到廚房盛了一碗麵條,直接走向距他打工車行十多米的住處。這是一間約有十平方米的房子,屋裡有兩張床,一箇舊衣櫃,一張舊沙發。黃青華的媽媽石紀煥躺在左邊的床上,佝僂著身子,臉色蒼白,顯得非常瘦弱。她的手指骨頭翹著,無法伸開。

“媽,吃飯了。”黃青華把碗筷放到床邊的小方桌上,右手伸到媽媽的背後,扶媽媽慢慢坐起來,讓媽媽靠在自己懷裡。他左手端起飯,右手用筷子把麵條夾碎,再一點點喂到母親口中。

“媽,熱不熱?”“不熱,吃著剛好。”吃著飯,母子倆還說著話。

一碗麵條吃了一小半,媽媽說吃飽了,黃青華把碗筷放下,端過一杯水讓媽媽喝兩口,然後慢慢幫媽媽躺下,再把媽媽吃飯時掉在床上的麵條清理乾淨。

收拾完畢,黃青華端起碗,把媽媽剩下的麵條吃完。

黃青華的媽媽患類風溼病癱在床上10多年了。前幾年,主要由黃青華的父親照顧她的起居。2014年,父親因病去世,黃青華就一個人帶著母親來到漯河市區,在打工的修車行旁邊租了個小房子,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媽媽。每天早上,黃青華早起給媽媽穿衣做飯,喂媽媽吃飯,把媽媽安排好了,他才匆匆扒上幾口飯,然後去車行工作。工作間隙,他常回住處看看,給媽媽喂水,帶媽媽到外邊曬曬太陽。母親大小便時,他就把母親抱到凳子上,下面墊一個塑料袋,等母親方便完畢,他再收拾乾淨。等晚上下班回到家,他再用熱水給母親洗頭、洗腳、擦身子。

夏天天熱,黃青華借錢給媽媽買了一臺空調。車行只提供午飯,黃青華常常給媽媽熬米粥燉雞蛋羹當早飯。為了省錢,黃青華總是讓媽媽喝牛奶、吃熱飯,他的早飯多是就著開水吃饅頭。媽媽想吃零食,他立即就去買。每週他都會從市場買來雞肉或者鮮魚變著花樣做好後給媽媽改善生活。公司聚餐,他會帶個飯盒,菜上來後,先往飯盒裡夾一點給媽媽留著。車行有時會組織員工出去旅遊,黃青華從來不去,就在家守著媽媽。

黃青華一邊打工一邊照顧媽媽的事情,感動了許多人。車行附近不少居民,常去看望他倆,“天橋義工”團隊志願者們知道後,定期上門給石紀煥老人理髮。2015年,黃青華被評為“漯河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孝心為媒,小兩口傾情奉母

帶母打工期間,黃青華認識了來漯河走親戚的湖南妹子張五紅,黃青華孝敬母親的事蹟感動了這個淳樸的女孩子,兩人不久便確立了戀愛關係。張五紅說:“青華的孝心讓我很感動,進一步瞭解他後就愛上了他,決定和他一起照顧他媽媽。”

黃青華曾多次對張五紅說:“我家裡窮,媽媽又癱瘓,還得吃藥,你跟著我會吃很多苦的。”“你媽媽就是我的媽媽,只要你好、媽媽好,吃再多苦我都不怕!”張五紅的回答總是那麼幹脆。

說到做到。為照顧好未來的婆婆,張五紅跟黃青華學著給老人餵飯、穿衣、洗澡……每次餵飯,張五紅總是先嚐一嘗,溫度適中才送到老人嘴邊。老人不能自己坐立,張五紅便把她抱在自己懷裡一口一口慢慢給老人餵飯;老人大小便不能自理,她便一天給她換幾次紙尿褲。

為了讓老人吃得舒服一些,張五紅還學會了做河南人常吃的麵條。婆婆想吃什麼,她總是想辦法讓老人滿足。五紅說:“我沒有媽媽,青華的媽媽就是我的媽媽。”

張五紅在家排行老小,父母過世早,是哥哥姐姐把她拉扯大的,也是被寵大的。張五紅的老家家裡條件十分優越,遠在湖南的大哥得知五紅的情況後,心疼地說:“你身體弱,從小都是我們照顧你,現在每天把婆婆抱來抱去的,怎麼能受得了?忘掉青華,回家來吧!”“哥,沒事兒,我媽才70多斤,我抱得動!”。對於妹妹的決定,哥哥姐姐們一度很失落。張五紅說,她知道哥哥姐姐不忍心看她吃苦受累,“我如果離開了,青華怎麼辦?媽媽怎麼辦?雖然我們的日子過得艱難,可是三個人待在一起,我感覺是一個完整的家。哥哥姐姐都是很善良的人,他們總會明白我的。

2017年2月,張五紅和黃青華領了結婚證,考慮到張青華家裡經濟困難,張五紅提出不辦婚禮、不買首飾、不買新衣服、不拍婚紗照。

婚後,他們回到後黃村生活。黃青華打工掙錢,張五紅照顧婆婆。然而,黃青華一個月2000元的收入要養三口人,顯得捉襟見肘。想起在湖南做生意的哥哥姐姐,張五紅決定和丈夫帶上婆婆去湖南打工。

2017年4月,張五紅帶著丈夫和婆婆來到湖南省株洲市,見到了久別的哥哥姐姐。在大哥開的飯店,黃青華和張五紅學起了做滷菜。那些日子裡,雖然忙碌,兩家人卻處得和諧融洽,黃青華、張五紅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有了好轉。然而,南方潮溼的空氣讓石紀煥老人的病症加重,加上不習慣當地的飲食,她很想回老家。為了婆婆身體著想,張五紅和黃青華商量後決定回漯河。就這樣,在湖南待了7個月後,一家人又回到了後黃村。

回來後,夫妻倆決定賣滷菜。從2018年4月份開始,張五紅在家裡一邊照看婆婆一邊做滷菜,黃青華則每天出攤售賣。

由於生意剛開始,顧客不算多,但許多吃過的都成了回頭客。張五紅說:“青華是道德模範,就是少賺點,我們也要講誠信,保證質量,讓大家吃得放心!”這個淳樸的湖南妹子在黃青華做生意資金緊張的時候,當掉了自己從孃家帶來的唯一一隻金鐲子,把換來的錢用於支持家庭。

在後黃村,黃青華、張五紅不僅以孝心贏得了鄉鄰的敬佩,還以淳樸的人品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村支書黃金河說:“村裡孝敬父母的年輕人也不少,可是像青華和五紅這樣精心照顧癱瘓婆婆的卻是第一個。可以說,這個好媳婦,把我們村孝老愛親的風氣帶得更好了。” 2018年3月,張五紅被後黃村和龍城鎮評為“好媳婦”,7月份被漯河市委宣傳部評選為“十佳市民”。

詩作者|王秋霞(一塵) 漯河市詩詞學會副主席

(通訊員|圖片 許可 1513957286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