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農夫也瘋狂


在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所謂“五禮”就是古代社會生活中,人們認為最重要的五件事情。這五件事情分別是:

代表祭祀之事的吉禮;代表喪葬之事的凶禮;代表軍旅之事的軍禮;代表賓客之事的賓禮;還有代表冠婚的嘉禮。



古人把這人生中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合稱為“五禮”。其中,人們去世後的一系列儀式,下葬的講究,墓碑的雕刻以及日後的祭拜掃墓,都屬於凶禮的範疇。

凶禮在中國古代被奉為“五禮”之一,可見古代人十分重視死亡這件事情。因為人們對喪葬儀式的特別重視,由此也衍生出了種種墓葬習俗,以及關於墓葬的獨特文化。

在墓葬文化中,墓穴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古人在選定墓穴時往往需要找風水先生前來堪輿墓穴的選址,還有坐向甚至是下葬的時辰刻度都有很特別的講究。

而墓碑,又是整個墓穴中的重中之重。墓碑等於墓穴的“門面”,相當於一個人的“臉面”和最後的一重”證明單“,所以半點都馬虎不得。因此在墓碑方面,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一種固定的寫碑方式。



清明節掃墓祭祖的傳統即將到來,我們到了墓地祭掃的時候,首先會先注意到墓碑上的文字。但是在今天已經很少有人瞭解墓碑上的文字具體是什麼意思了。尤其是墓碑上居中豎寫的幾個單字:“故、顯、考、妣”。

這幾個字基本上在每個墓碑上都可以看得見,那具體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來講解一下。

故:這個字還是很好理解的。就是去世、過世的含義。古人在表達上講究委婉含蓄,尤其是面對死亡這樣大事,如果直接寫“死”、“亡”這樣的字眼,會顯得對死者不敬,所以通過“故”這個字來表達,既說明了含義,又足夠含蓄。

顯:和“故”字的理解方式差不多,從字面意思就能過判斷,所以“顯”就是顯耀的意思。值得注意的在古代這個字是不可以亂用的。只有達官顯貴,家門顯赫的人家,才能夠在去世的親人墓碑上使用這個字,普通的老百姓,也就是所謂的“白丁之家”,不能稱故去的親人為“顯”而只能用“先”。先和顯諧音,意思其實也是一樣的,“先”更多的是一種敬稱,而“先”則是對一個人的美稱。所以古人對別人介紹自己的過世的父親時,會說“先父”或“先君”,也就是這個道理。



考和妣:考代表的是父親,妣代表的是母親,考為父而妣為母,含有對故去的父親或母親的懷念和尊重的意味。我們有一個成語叫“如喪考妣”,意思就是表達一個人像失去了父母親一樣難過。歸有光寫過一篇著名的《先妣事略》,裡面的“先妣”就是去世的母親的意思。值得注意的是,考和妣,只是用於故去的父母,而不能用於尚且健在的父母,這一點大家要注意,不要鬧了笑話。

故、顯、考、妣這幾個字在墓碑上面非常重要,通常都是書寫在墓碑中間的位置,我們稱之為“中榜”。中榜的寫法也很有講究,如果是夫妻合葬墓的話,丈夫的名字,也就是先考一定要在左邊,而妻子的名字,也就是先妣則是要寫在右邊。因為根據周禮,古人以“左”為尊,也就是“重男而輕女”。

除此之外,在書寫墓碑名字時也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的尊稱如:男子可以加公、府君、和諱字,女子可以加氏、孺人。例如:故顯考王府公諱一心之墓。其中,顯考”反映是男性,“王府”反映墓主的族姓,“諱”是晚輩對長輩的尊稱,“一心”是他的名字。



除此之外,在寫中榜時也一定要注意的一個東西就是“合生老”。

什麼叫合生老呢?就是字數要依"生、老、病、死、苦"五個字循環應用,其中“生”和“老”是屬於吉利的數字。所以人們的墓碑中榜的字數都會取11,12,16,17,21,22這些數字。因為這些數字都是排在“生”字和“老”字的位置上,因此是屬於吉數。

例如:故顯考王府公諱一心之墓。就是11個字,因此這樣算:“生、老、病、死、苦,生、老、病、死、苦,生……”第11個字是“生”字,也就是在生位上,這就是“合生老”的意思了。

有些人在寫碑文時為了“合生老”,就可以加字或者減字,以此來達到“合生老“的要求,比如說之墓,可以刪掉“之”字。而前面也可以加上“皇、清、故、先”等字,或者再加上一些諱如“府、宮”等字來達到”合生老”的要求。

以上,就是古人流傳下來的墓碑文化和墓碑上“故、顯、考、妣”幾個字的意思和由來。歡迎補充。



END.


博書


最近這些年,農村確實流行給先人墓前立碑。我爺爺奶奶是1994年去世的,前些年也立了碑。碑上用的是“顯”。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墳地的這些墓碑,確實如題目所說,有的寫著“顯”有的寫的“先”,還有的寫著“慈”。此外,還有“考”“妣”“諱”等字。這都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規制,非常講究,是不能亂用的。

碑文能透漏出很多的信息,懂得的人能根據碑文直到墓裡埋葬之人的姓名、生卒年、家庭情況,去世時族人情況,立碑人與埋葬之人的關係等。

各地風俗不同,墓碑上所刻內容也會有所不同,甚至相同的字在不同地區代表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南北差別大。

下面我們按照題目一個一個來說。

這個很好理解,就是故去的意思。在古代“故人”有兩個意思,一是指老朋友,還有一個意思就是指死人。


這是對先人的一種敬稱。後面一般會跟著父或母字,顯父,顯母。根據清朝學者的記載,這個“顯”字在以前是寫成“皇”字的,也就皇父,皇木。這並不是說其父母是皇帝皇后,而是古人對故去的先人的美譽,以示死者的尊貴。後來因為規定“士庶不得稱皇”,就改為了顯字。

我們會看到,有的墓碑用的是顯字,有的用的是先字。這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說先字是對逝者的尊稱,顯字則是對死者的美稱。在有的地方,死者去世是父母、岳父母戒亡,且下有子孫才配用顯字,一般的人只能用先字。


考/妣

這個也簡單,考,指的是父親,妣,指母親。也就是說這個墳墓裡埋的是立碑人的父親或母親。

除了考和妣,有些地方也會用嚴和慈二字,意思差不多。嚴指父親,慈指母親。嚴父慈母嘛。

此外還提現大家注意區別使用“諱”和“智”字。古人講究忌諱,尤其是晚輩不能直呼長輩的名字,所以在立碑時提到長輩的名字也要作諱避處理。提到男性長輩名字時用“諱”,提到女性長輩名字時用“智”。如,公劉諱XX。


南京老張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在農村並不是所有農戶都會給逝去的家人墳前立碑,這個可能與家庭富裕程度會有一定關係,一般村裡有錢人就會有立碑講究,而普通農戶往往並不注重,只有墳頭而已!而關於立碑時間,一般需要守孝三年之後才能進行立碑工作,三年內是不能掃墓添土的!而關於在墳前墓碑上會寫哪些內容,一般會事先刻好墳墓中去世者的名字、身份和生卒年月日,以及立碑後人名字、安葬和立碑時的年月日等內容。由於立墓碑會有很多講究,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至於題主說到的這幾個墓碑上常見字眼,下面就結合我們這邊農村的情況簡單聊一下:



關於墓碑文字“故”:就是指逝世、離去的意思,也就是指墳墓裡安葬之人!

關於墓碑文字“顯”:也可以為“先”或“顯”,這其實是對去世之人是敬辭。例如“顯考”是指先父,是對於去世父親的美稱,而“顯妣”則是指先母,是對於去世母親的美稱!

關於墓碑文字“考”:也可以用“父”,一般是指墳墓中安葬的父親。由於去世之人多為長輩,一般在墓碑上會加一些尊敬之語,以表後人尊敬長輩之意,因而,如果農戶家的父親去世後,往往就會在墓碑上稱呼為“考”或“顯考”。另外,亡故的男子也會加“公”或“府君”,這可能與傳統觀念中男人是一家之主有關係!

關於墓碑文字“妣”:也可以用“母”,一般是指墳墓中安葬的母親。同樣原理,為表示敬重亡故的長輩,如果農戶的母親也已經去世,這時墓碑上就會稱呼為“妣”或“顯妣”,同時,一般對於墳墓中的女子也會加“氏”或“孺人”。

如果一戶人家的父母都已經過世,這時在墓碑上書寫就會遵循傳統夫妻關係中的“男左女右”,也就左尊右卑來進行排序!而對於逝者的生卒年月日,一般會刻在墓碑中榜的兩側,也會依照男左女右順序排序,大多會將年月日都寫齊全,以便後人能及時瞭解先人的情況,以便更好的寫清家譜或家族傳承!


而最後關於立碑人,一般會刻在墓碑的右邊,也稱為“虎邊”,按理說墳墓主人的子女都應該寫上,也會按照長幼尊卑以左尊右卑排序,如果子女中已有去世之人,應該要在名字上加框標註,以便後人能更好的識別瞭解!不過,有時候子女過多或有些後人不願鐫刻自己姓名,這時就可以刻上“子女敬立”、“叩立”或“百拜敬立”等文字方式也是可行的!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龍百曉生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在農村的墓地中,我們常常在墓碑上看到“故顯考某公諱某某、故顯妣某門某太君之墓”這樣的字眼。也有的沒有“故”字,稱為先考先妣或者顯考顯妣。其實,墓碑上的故、先、顯等用法非常講究,不能隨意亂用,也不要隨意解讀。下面,晏子就從這些字的意思及來歷,說明一下用法上的講究。

“考妣的詞意及用法”

“故”也好,“先”也好,“顯”也好,都是加在“考妣”之前的,是對“考妣”的一種修飾。所以,我們先要知道考妣的意思。

考妣,原指父親和母親,不論是否健在。《爾雅·釋親》:“父曰考,母曰妣。”成語有“如喪考妣”,說明考妣願意即為父母,和去世無關。後來演變為專稱去世的父母。《禮記·曲禮下》稱:“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嬪,婦人有法度者之稱也。”也就是說,父母去世稱考妣,妻子去世稱嬪。漢朝鄭玄註釋,“考,成也,言其德行之成也。妣之言媲也,媲於考也。 ” 意思是說,父親撫養教育之女之德成,母親相夫教子其德儀與父親的功業相媲美,這反映了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時期家庭中父母的分工和地位,也反映了古人對父母的尊敬。

考妣詞意的轉換,應該和古人的諡法制度有關。古代達官貴人去世後常用一個字來評定其一生,稱為諡號,普通的老百姓沒有資格受諡。但是父母對於子女都是有功德的,出於對父母的感念,父母去世後,普通百姓也想模仿達官貴人們給父母弄一個諡號,於是“考妣”做為對父母的讚揚,就成了普通老百姓對父母的通諡,專指去世的父母了。

“故、先、顯”的意思及來歷

“故”,即故去之意,是對去世之人的一種諱稱,直接說“亡”或者“死”,顯得不雅和不莊重,所以,才會用“故”字代替。不過,墓碑都是給去世之人立的,所以這個故字用不用是不要緊的,加上這個字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大部分的墓碑中,直接說先考妣或者顯考妣。而明清以前的老墓碑中,常常會發現這個字,說明古人樹碑更講究莊重,寧願意思重複,也會加上這個字。

“先”,指先人,已經去世的人,在考、妣之前加一“先”字,也表示父母已去世。《簡明古漢語詞典》對“先”的解釋中:“已故的,例:思厥先祖父”。所以,加先,直接證明是已經去世的前輩。古人用詞講究莊重和雅,“先” 是“亡”的諱稱,又是一個敬詞,所以在墓碑上加個先字,也是為了表示自己的懷念和和哀痛之情。先考妣,是對已故父母的敬稱。

“顯”,有顯示、顯赫之意,用在墓碑上,取聲名遠播之意,是對去世之人的一種溢美之詞。而顯字用在墓碑上,是從皇字演變而來的。

根據清朝徐乾學 的《讀禮通考》,古人在祖、考及妣之上,都加一個“皇”字,但元大德年間皇帝詔書改為“顯”字,因為普通百姓不能稱“皇”,雖然墓碑上的“皇”字的取義是美和大,但是皇帝身份顯赫,不讓普通百姓用“皇”,那麼普通百姓只能改用“顯”字。由此可見,墓碑上用“顯”字,是因為皇帝干預,由“皇”字演變而來,“顯考妣”,也是對已故父母的一種讚美,說明已故父母“德行昭著,聲名遠播”。

“先”和“顯”不得亂用

先和顯,一個是對已故父母的尊稱,一個是對已故父母的美稱,按說用哪個都是可以的。但是,古人其實是非常講究的,因為古人的樹碑方式和我們不一樣,古人去世即可以樹碑,而我們現在一般的規矩是父母都去世,且最後一個燒了三年,方可立碑。

古人對先和顯的用法,最基本的講究,就是看去世之人的親人情況。如果去世之人前面沒有尚在世的長輩,下面已經有了孫子輩,這種情況可以算做德行圓滿,可以溢美了,所以用美稱,稱為“顯考妣”。但是,如果去世之人去世時還年輕,前面尚有長輩在世,後面又只有兒子輩尚無孫輩,那德行還不圓滿,立碑時只能稱為“先考妣”。

現在,我們通行的一般是孫子為爺爺立碑,就是說給先人立碑時,去世的人已經有了孫子輩,這種情況下,去世的人前面一般已經沒有了長輩,就不必用敬稱,完全可以用美稱了。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墓碑,一般都稱為“顯考妣”,只有在老墓碑上才會看到“先考妣”的字樣。


齊東晏子


在農村,講究逝者為大,白事也要比喜事要更重視,這也是儒家思想重先祖的一種體現。父母去世後,子女都要為其立碑,而墓碑上的“故、顯、考、妣”這幾個字,好多人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下面我來說一下:



“故”就是已故的意思,這個不用多說

“顯”是一種尊稱,一般是對生前有威望,德高望重之人的稱呼



“考”是指父親

“妣”是指母親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有的墓碑上是“先考,先妣”,有的是“顯考,顯妣”,音同但有區別。“先”一般是普通人家,老百姓用的多,而“顯”通常是有威望,德高望重的人用的多。古代的時候等級制度森嚴,墓碑上的文字是也是不能亂用的。歡迎大家評論一起探討,有說的不對的地方請多指正。


核桃樹下話三農


我們國家自古以來就是有以死者為大的傳統,並且都認為入土為安是對死者最大的尊敬,尤其是在農村對這些習俗更是很有講究的,對於自己已故的親人都有立碑的習俗,而在墓碑上總不能直接刻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等稱呼,這樣看上去對於死者也太不尊重了,所以都會用“故,顯,考,妣”來區分身份和輩分,那麼如何區分呢,那麼小閆就跟大家簡單講解下這幾個字的含義,那麼大家也就容易理解了!

1、故

這個字從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故,就是已故的意思,多數都是用在自家的長輩或者親人身上,用以表達對於已故親人的懷念之情,這個字是最常見的,因為大多數立碑的都是自己的親近之人,咱們在反過來想想,能夠處理妥善處理後事的,怎麼可能只是萍水相逢的泛泛之交!

2、顯

這個“顯”字,也有用“先”字的,至於使用哪個字還是取決於那個地方使用,最起碼能用這兩個的,肯定得是長輩,還有就是隔了很多輩的長者,再有多數都是德高望重的人,從這一層面來看的話,先字就沒有顯字更能表達出對於祖先德行昭著的讚揚。

我們古人講究三不朽,既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來說,怎麼可能有立功和立言的機會,所以就從“徳”上多做文章,這樣才能不怠慢了自己的祖先。而如果用了“先”字,則表明父母雙方只過世了一位,

這兩個字的用法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有的地區要是用上了“顯”,則表示父母雙方都已過世,很好記的方法就是,有先有後,先過世了一位,自然還有一位活著了!

3、考和妣

我們都挺說過一句文言文“如喪考妣”,說得意思就是傷心的如同自己父母過世了一樣,所以考妣指的就是父母,那麼如何區分呢?

根據《考工記》中有記載,“考,成也;妣,媲(pi四聲)也。”可以理解為父親完成了自己的功業,把自己的兒女都撫養成人了,可以說是盡到了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母親主要就是相夫教子,通過自己的德行和儀容來影響自己的兒女,對於家庭的貢獻也很大,母親的德儀是可以和父親的功業相媲美的。

從這兩個字可以體現出了我國傳統農耕文化中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典型農戶家庭!在這種模式的影響下,也確定了父親和母親在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

現在已經知道了這四個字背後的含義,我們也就不難區分墓碑上文字所代表的親人身份了,比如墓碑上寫著“故顯考、故先妣”也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也有加上祖的,如“故顯祖考、故顯祖妣”,不難理解就是父輩的父輩,也就是爺爺或者奶奶之類的長輩!

那麼,對於墓碑上這幾個常見的“故,顯,考,妣”大家應該有所瞭解了吧!


草根小閆


死者為大,所以從古至今,給已去的故人(尤其是父母)立碑是一件非常有講究的事情。

比如立碑的時間,不能隨便選一個時間就立,而是通常在先人去世1週年或3週年,且是在清明節前後或者農曆10月初1前後。

再比如立碑的方向要與墳地穴位的山向一致,碑的高度要高矮適宜,基本達到高不過頸低不過腹。還有立碑人及其後代的姓名要按照輩分的高低,性別的不同鐫刻在碑的右邊,碑的左邊就要刻上碑主人的生卒年,除此之外呢就是碑的正文了。

碑的正文是立碑人對死者的稱呼以及死者的姓名,那麼這裡面就要用到題主所說的“故,顯,考,妣”等字了,那麼這些字都是什麼意思呢?下面為大家一一解答:

先說“考妣”,這兩字一般都是同時出現的,比如成語“如喪考妣”,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好像死了父母那樣悲痛,形容非常傷心和著急,多指貶義。

所以“考妣”的意思就是指父母,當然指的是死去的父母,如果父母還在世的話可不能喊他們“考妣”,要不然肯定會被自己爹媽打死……其實這也是有出處的,《禮記·曲禮下》裡記載:“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而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碑的正文不僅僅顯示“考妣”還常常會在“考妣”之前加上一個字,這個字要麼是“先”,要麼是“顯”,即“先考,先妣,顯考,顯妣”,那“先”和“顯”又是何意呢?

通常情況下如果父母只有一人去世的話用“先”,除此之外如果已故之人的上一輩依舊有健在的,而且沒有孫子輩的那也用“先”,有“先走一步”的意思。

而“顯”的話就與“先”有所不同了,父母都去世的話用“顯”,除此之外如果已故之人的上一輩已經沒人健在了,那就表明已故之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最高,且有了孫子輩,那這種情況也要用“顯”。

但不管是“先”還是“顯”都屬於對已故之人的尊重。


還有就是“故”,“故”,顧名思義,即故去之意,也表示對死去之人的尊重與懷念,通常與“先”,“顯”搭配使用。


鹹魚閒聊


這個有嚴格規定,而且弄錯了是要鬧大笑話的。

當然了,就算是笑話,也是內行人能看出來,外行一般不注意也無法發現。

那麼,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這幾個字往往不是單獨出現的,常常是組合出現,比如故顯考、故顯妣、先考、先妣,這些東西顯得很是繁複,常常看得人一頭霧水。

首先,《禮記》規定,父親、母親、妻子去世後,稱呼為考妣嬪,其中考為成,代表德行有成之人。妣對應蓖,蓖為配,配於有德行之人。嬪為女官稱,為亡妻美稱。

所以,不管是先考,還是顯考,又或者是故先考都是對自己或者別人亡父尊稱。

那麼同樣,不管是先妣,或者是故先妣或者顯妣,都是對自己或者別人亡母的尊稱。

這裡還有點有意思的地方,其實,在古代,顯考或者先妣原本是指高祖或者高祖母的,後來就作為亡父亡母的美稱了。

顯考、顯妣是彰顯父母德行的詞。但在以前,是皇考而不是顯考,這裡就要說說元成宗了。

本來,秦朝之前,朕這個字誰都可以用,但到了元成宗這裡,他不樂意了,於是民間只好用顯來代替皇。

另外就是故考,故妣,這個非常好解釋,故是亡,考是尊稱。但是我們還可以看發現一些碑文上會出現故顯考和故顯妣這樣的詞,這在古代是沒有的,只有近代的碑文裡才這樣刻。




鄉村黑嫂


在農村,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啥意思?有什麼區別嗎?

雖然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不同的殯葬儀式,但是在給逝者建墓立碑時的傳統都大多相似。在很多地區都有在墓前立碑的傳統,墓碑上的刻文可以讓人對逝者的身份以及立碑者的信息一目瞭然。那麼墓碑上的“故、顯、考、妣”刻文是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這裡,當家裡有老人去世後,都會將老人葬在整個家族的墳地裡,在剛剛學字的年紀,看到不認識的字或者是詞的時候便會問大人讀什麼,是什麼意思。在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便注意到了每個墓碑上所刻的碑文都不相同,有的墓碑上是故先考、故先妣,有的墓碑上則是故顯考、故先妣,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一般墓碑上的刻文多是故先考和故先妣,故的意思是已經去世的意思,故考指的是去世的父親,故妣指的是去世的母親。一般墓碑多是由逝者的子女來立,所以便是故考、故妣。在故考和故妣中間加一個先字,其實是子女對已逝父親或母親的尊敬、思念之情。

在農村的墓碑中常見的刻文便是故先考、故先妣,但是也有少數例外,有的墓碑上會刻有故顯考、故顯妣,雖然先和顯都讀“xian”,但是要表達的意思卻不相同。其實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刻有故顯考、故顯妣的墓碑很少,這是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再去世以後都能用顯來形容,一般只有對社會做過貢獻或者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人,在去世以後才能刻有顯字,也可以說顯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其實墓碑上所刻的文字也屬於一種文化,雖然現在要求對喪事一切從簡,但是我們該知道的文化不能簡化掉,更應該將這些文化傳承下去,你們覺得呢??


小馬話三農


介紹一篇“傳統訃聞專有名詞”解析,看看這個估計對這類的疑問會有幫助:

1. 顯考:子女對已逝父親的尊稱,與其年齡、長輩(祖父、母)是否健在無關。較謙虛或對外人可稱先父、先考或先嚴,但不可因死者未滿60歲或其他任何理由稱“故考”。

2. 顯妣 :子女對往生的母親的尊稱,與年齡或祖父母是否在世無關。較謙虛或對外人可稱先母、先妣或先慈,但不可“故妣”。

3. 公: 對年長男性的尊稱,通常連接在姓氏下方,如李公、王公等,此“公”與“阿公”毫無關係,因此,只要是年長的男性不論是不是已經當祖父都可稱公。

4. 母: 對女性長者的尊稱,通常連接在夫姓下方如黎母、錢母等。臺灣人則習慣稱媽,如劉媽,蘇媽。

5. 諱 :加在已故男性長輩名字前面的字(平輩或晚輩免)。依照傳統習俗晚輩不能直呼長輩的名字,但訃聞若不書其名,則收信者不知何人往生,故仍書其名但加諱字以示尊重。如林公諱耀祖,或劉公諱名建中。

6. 閨名: 與男性名字前的“諱”字功能類似,加在已故女性名字前面的字,以示對往生者的尊重,如高母陳夫人閨名靜梅、吳母嚴夫人閨名麗娟,但與現代人生活習慣不同已較少使用。

7. 夫人: 古代一二品官之妻稱夫人,三品官之妻稱淑人,四品官之妻稱恭人,五品官之妻稱宜人,六品官之妻稱安人。 訃聞中夫人加在已故女性孃家姓(本姓)之後,是對婦人表達敬意的尊稱,如柯母江夫人。

8. 孺人: 古代七至九品官之妻稱孺人,訃聞中加在已故女性本姓(孃家姓)之後,現代常用於對老婦人的尊稱,如陳母金泰孺人。

9. 府君: 府是對他人住家或家人的尊稱,如府上、尊府。府君,原指官人之家,在訃聞中是對該府男主人的尊稱。因此,不具宅主身份的往生者,不宜用詞稱謂。

10. 時間 :訃聞最重要的功能是告知親友死亡日期(歿於)、出生日期(生於)、家祭(奠)、公祭(奠)及發引時間。現代化訃聞大多以國曆為主,農曆為輔,部分基督,天主教徒以主歷(公元)為主。

11. 壽終 :按古禮在自家終老之男性稱“壽終正寢”,女性則稱“壽終內寢”,在醫院往生則用“病逝於xx醫院”,意外死亡則寫明事故地點及死因如“在自宅因地震往生”。

12. 年齡: 傳統習俗往生者的年齡越大,子女越有面子。因此訃聞記載以虛數為主,一般而言30歲以下稱“得年”,30~60歲者稱“享年”,60~90歲稱“享壽”,90~100歲者稱“享耆壽”,100歲以上者稱“享崇壽”。

13. 未亡人 :按古禮夫歿時妻自稱“未亡人”,現代人有感於“未亡人”有性別歧視之嫌,因此大多改稱“護喪妻”。

14. 隨侍在側 :指往生者斷氣前後這段時間,家屬(通常指子孫等晚輩)在其身旁陪伴,照料或助念。

15. 親視含殮: 含是指飯含:古禮,將糧食摻和碎玉、珠、貝等物放死者口中,現代喪禮已少見此儀節。 殮是指小殮:古禮,子女親自幫往生者穿壽衣。

16. 遵禮成服 :依照古禮長輩往生後晚輩在為其大殮後,應擇吉日良辰依血緣親屬遵循服制開始著孝服。現代,大多改在出殯當天才穿孝服,但訃聞中仍沿用此語。

17. 停柩在堂/豎靈在堂—— 停柩在堂:入殮後將靈柩停殯在自宅中。 豎靈在堂:將遺體送往殯儀館冷藏,再將魂帛設在喪宅以便親友上香弔唁。

18. 發引 ——古禮,指出發前往xx墓地安葬,或xx火葬場火化。

19. 叨在—— 置於訃聞主文文末,有叨擾、打擾、懇請之意。

20. 鄉、寅、世、戚、親、友 誼 ——鄉誼:同鄉之誼;學誼:同學之誼;世誼:兩家有世交之情誼;親誼:親戚之誼;友誼:朋友之誼;叨擾這些與往生者或發訃聞者有上述情誼的人,也就訃聞的受文者,故應與訃聞第一行第一個字切齊,並印成紅字以示尊重。

21. 哀此訃聞—— 以哀傷沉痛的心情向各位鄉,寅、世、戚、親、友報告此不幸的喪息。

22. 反服父母 ——依照古禮,嫡長子之喪父、母需為其持服,現代指父、世親健在而子、女先亡,也就是俗稱的“白髮人送黑髮人”。

23. 不杖朗失/杖期失/護喪夫 ——不杖期夫:妻亡,父、母親有一人健在,夫稱不杖期夫。 杖期夫:父母皆亡,妻歿,夫稱杖期夫。 護喪夫:現代無論夫之父母是否健在,大多自稱夫或護喪夫。

24. 承重孫/承重曾孫 ——承重孫:承受喪祭和宗廟重任,按宗法制度,本身及父都是嫡長(正室所生之長子)而父先亡,在祖父、母死亡時即作喪主稱承重孫。承重曾孫:若祖父及父皆亡,曾孫代祖父、父親為曾祖父母治喪稱承重曾孫。

25. 族繁不及備載—— 指往生者家族繁衍茂盛子孫眾多,難免有遺漏或未將姓名列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