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陕北在历史上曾是边睡要塞,该地区的行政区划有着悠久的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夏商时代陕北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白翟族部居住地,战国时陕北中部和北部属赵,南部属于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陕北属于上郡西汉时仍为上郡,属于朔方刺史部以后各朝交替设州府,

明代属于陕西布政使司,改设延安府和榆林卫。清代仍为陕西布政使司,设延安府、榆林道民国初期属于陕西省榆林道,以后废道设置专署。之后陕北地区是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建国后该地区的行政区划多有调整和变更。

陕北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延安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1950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同年5月1日撤销陕北行署和原辖的绥德、榆林、黄龙三个分区,所辖各县分别划

陕北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归榆林、绥德、延安三个专署,延安地区属于延安和绥德两个专区管辖,即延安专区的延安、延长、志丹、吴起、富县、 甘泉、宜川、洛川、黄龙、黄陵、宜君等12个县;绥德专区的子长、延川2个县。1956年10月,绥德专区之延川、子长改属延安专区,于是延安专区管辖增至14个县。1958年12月,撤销延川、安塞、甘泉、富县、宜君、黄龙、吴起县,辖地并入延长、延安、志丹、子长、宜川、洛川、黄陵7县 。1961年9月,延川、安塞、甘泉、富县、宜君、黄龙、吴起恢复县级建置,延安专区仍辖14县.1969年9月 30日,改延安专区为延安地区。1972年3月,成立县级延安市,与延安县分设。延安地区辖1市14县。1975年8月 , 撤延安县,辖地并入延安市,延安地区领1市13县。1983年10月,宜君县划归铜川市。延安地区领延安市及延长、 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起、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12县 。1996年11月1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延安地区,设立延安地级市,撤销县级延安市,设立县级宝塔区。

榆林地区行政区划沿革

1949年6月1日, 榆林城和平解放,设榆林分区,管辖榆林、定边、靖边、横 山、神木、府谷6县。1950年5月,成立绥德、榆林两个分区专员公署,榆林分区辖有榆林、神木、 府谷、横山、靖边、定边6县,绥德分区辖有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延川8县。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绥德、米脂、蔑县、吴堡、清涧、子洲6县并入榆林专区,子长、延川并入延安分区,至此,榆林专区管辖榆林、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12县。1958年12月,撤销横山、子洲、清涧、吴堡、佳县、府谷6县,将横山大部分辖区并入榆林县,将佳县并入米脂,子洲、吴堡、清涧并入绥德县,府谷并入神木县,全区共有定边、靖边、榆林、米脂、绥德6县 。1962年,将所并各,县恢复原制,1968年将榆林专员公署改为榆林地区革命委员会,为一级政权机构。1979年改为榆林地区行政公署,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988年9月2日, 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榆林地区辖 1市11县,即榆林市,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县。2000年7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榆林地区,设立榆林地级市,撤销县级榆林市,设立县级榆阳区。

陕北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