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可以全面推广吗?你对“新高考”有什么看法?

微风吹不散丶


新改问题太多,3+3最垃圾,3+1+2好一丢丢,3+2+1又好一点点,但是都不是最佳方案,高考为什么一定要凑齐不相干不可比不科学不合理不公平的3门课程呢?

能否推广可以先看下试点省份。试点省份暴露的问题解决了,再扩散到其他省份,强行推广就是带病推行啊。。。

那现在的新高考存在哪些问题呢?

1、科目无关联,比如本来生化不分家,政史地不分家,现在为什么一定要凑齐3个不相干的科目呢?任意组合注定出不了大师

2、物理没必考,工业科技类生源基数远远达不到80%的基本要求,另外物理作为素质训练核心课程却不必考,还谈什么素质教育呢

3、物理分值低,十年物理不如两年背诵类副科好拿分,弃物理趋之若鹜

4、英语分值高,英语是孤立的工具科目,分值竟然比物理还高,全民苦背单词占用了太多素质训练和实践创新的时间

5、背诵类必考,一个优秀的理科生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在背诵类副科上才能不落选,这是人才不能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

6、背诵分值大,文科类答题和评卷主观影响大,少做个题不影响啥,少背段话就可能落榜啊,但是那些开卷百度都能查到的东西与能力有毛关系

7、选文比例高,晨读加倍,大家都在朗朗背书,这哪是在搞素质教育,哪是在搞科教兴国,洋人是不看你嘴皮子功夫的

8、两考制问题,除非考满分,不然都得两考,负担更重,且两考试题没有可比性,必然影响公平

9、赋分制问题,其实理科优秀文科不差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但是不行的。因为大家都背的很好,你的政治历史地理虽优秀但只能按低分算,文科赋分会刷掉不少科学家啊

10、物理保障机制的局限,年年保障,不对物理高标准严要求,反倒按最低水平算,理念有问题啊,这明显是把科教兴国废弃了啊

11、自主招生,立法执法要分开,本可以在高考框架内通过优化高考科目组合和题型设计解决,而现状高校自导自演,虽堂而皇之却也暗藏猫腻。降分太大数量太多已严重破坏公平

12、综合素质评价,素质除能力以外的部分根本无法客观评价,现状又由底层分散操作,必然导致堵不住的漏洞,一发不可收拾,严重破坏教育公平

思路错了,就是南辕北辙。试点没通过,莫如不改啊。。。

3+3既没有科学性,还引入很多问题。其实高考科目组合多根本不是目的,更不是必需的。而危害最大的问题就是弃物理重文科、轻能力重记忆!

物理是最佳的素质训练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新改去物理效果显著。另外6选3科目间没有任何关联,投入产出价值也没有可比性却都是100分,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大师之路也止步于此了。。。

我们天天在喊素质教育。素质包括品格和能力,品格是可以持续训练的,但却很难客观评价。而能力即可以持续训练,也可以客观评价。

所以,素质教育之品格,训练在平时,做足过程即可。而素质教育之能力,关注结果,需要考试。高考就是对素质之能力的客观评价。

从科目的角度看,我们需要的人才,就是接受过初高中全科教育,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语文)逻辑思维(数学)和科学素养(物理),又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如计算机、生化、政史哲地)有较强技能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长为大师,才能担当重任。

最佳方案:初高中全科教育。高考除翻译和艺术体育专业外,语文数学物理必考150,然后生化、计算机、政史哲地三选一,英语自由选择仅对成绩前10%的学生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统招按对口专业和规划比例录取!

*初高中全科教育加高考物理必考,这样就从根本上实现了文理不分科,避免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纯文科偏科现象。有人可能会说,文科生考物理成绩一定很差,是的,但是大家都不好,所以也就没什么了。但是如果哪个文科生物理成绩也不错那自然会有优势,因为这说明他不仅仅会写文章,更懂得如何科学地写出一篇更有价值更禁得起推敲的文章。而对于那些理转文的学生,这种跨界更是值得鼓励的。。。

而3+3新改,首先初衷就有问题。理科生听不懂政史的极少,文理分科的问题不是理科生不懂政史,而是多数文科生数理水平停留在初中甚至初中前阶段,科学素养太差,培养的都是一堆偏才废材。万一这些人夸夸其谈做了领导,就很可能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阻碍。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啊。文科课程退休了都能学,实际上相当比例的理科生最后都成了通才,但新改为了挽救文科生而去牺牲优秀理科生的受教育权利,愚蠢啊。。。

然后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科目。方向自选可以的,但是科目任选就是没考虑科目间的关联,所谓生化不分家,政史哲地不分家,你让学生任选科目懂生不懂化,懂政不懂史,懂史不懂地,这选出来的都是啥?四不像的庸才。不利于大学的进一步培养,更别指望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做出新的发现,大师之路到此为止。

怎样去设计一个好的高考方案?要从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的顶层考虑。

高中的目标是什么?是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不要求多专,但不能偏科,不能是某个方向的白痴。就是说文理艺体啥都懂一些,这样离校后不至于偏置,还可以继续自学所有感兴趣的领域。

大学的目标是什么?是一个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学生,同时在专业领域和专业交叉领域有一定技能的学生。缺乏基本素养难堪大任,缺乏专业技能难做事情。

知识结构上看,物理是科学的代名词,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本身就覆盖了很多领域,配上计算机更可以如虎添翼。生化不分家,懂生不懂化药水配不明白,懂化不懂生就不好评估化工对人的影响。政史哲地更是人文四杰,都通才能洞悉人文地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而英语则是一个孤立的工具科目。

所以问题就很清楚了,语文数学物理150作为必选科目,考察一个学生的基本素养。计算机,生化,政史哲地是三个可以自由选择的方向,考察一个学生的知识背景。而英语则可作为自由选择科目,仅对成绩前10%的学生给予最高20分的加分。

现状!!!物理课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程,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6选3后没人考了。选考的人不说80%,60%都不到。还谈什么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呢。。。

十年物理、五年化学、三年生物、两年地理啊,政治历史看看新闻联播三国演义觉悟就上来了,老了都能读史记。而这些文理科目分值居然是一样的?用脚趾头想都不合理。

为什么会有所谓的“文科生”存在?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觉得物理难?这根本就不是天生的,其实是因为理工教育没有从娃娃抓起,很多孩子小时候玩具都没玩明白,就早早垮掉了啊。。。

末了,了解一下各国的STEM教育计划,对比下现在的新高考。

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美国政府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计划,并不断加大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投入,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


火狐520



衡水名师大讲堂


新高考是一项非常复杂和棘手的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所以,一定要深入研究,并先进行试点。我以为,先是科学的理念,而这个,我们就缺乏;其次,根据科学的理念,进行顶层设计;再次,根据顶层设计,进行具体的安排部署;第四,安排部署还是要先行试点,要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后,全国推广。这个进程,至少是十年的时间。教育改革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万万不可轻率从事,而应慎重慎重再慎重,抱着高度高度高度负责的态度!


人本质地生活


新高考能否全面推广?根据先前公布的方案,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18个省市成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三批试点省份,不再实行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变为3+3(6选3)。然而,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试点的18个省份,除江苏、河北、重庆、辽宁、福建、湖南、湖北以及广东8个省市按原计划启动之外,其余10个省份暂定推迟一年实施新高考选科“3+3”模式改革。 新高考改革第三批试点省份从18个省减至8个。

“3+3”模式是什么? 为何“3+3”模式会受阻?

3+3模式,第一个“3”,指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 第二个“3”,指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任意选择三门,作为选考科目。 3+3模式下,选考科目有20个组合,与高考实行文理科相比,考生从文理2个选择增至20个选择,选择难度增大。


“3+3”模式为何受阻? 来自上海政协委员施华《关于改进和完善目前“3+3”高考模式的建议》,通过分析上海、浙江在实施新高考“3+3”模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很深刻的点出了“3+3”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 1.改革后,选择物理专业的考生大幅下滑,不利于国家高端物理人才的培养。 2.等级制评分标准的不完善,使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比如,100个人考物理,95个尖子生考了90分以上,剩下的哪怕考89分也是E了。 3.文理学科区分不明显,不利于国家不同方向人才的培养。 4.“3+3”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理工科人才的缺失,从而导致理工科专业的认知度降低,影响了理工类高校的整体实力。

面对已实施的“3+3”模式所暴露出的弊端,在此背景下,业内又提出了“3+1+2”模式作为“3+3”模式的“升级”版。所谓“3+1+2”模式是指:“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其中语文、数学各150分,外语120分;“1”,指在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采用卷面分数,计120分;“2”,指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每门科目100分。(也有消息说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门以外的或历史或物理科目,五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

至此,“3+1+2”模式,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3+3”模式已暴露出的问题。 3+1+2模式较3+3模式的优点在于:

首先,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避免考生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 其次,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 再次,同科目因为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大为缓解。

“3+1+2”模式解决了选科问题,是否就意味着新高考改革能很快推广?新高考改革还有哪些亟需解决的难题?

1.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要求非常之高。新高考以“两依据一参考”为核心,在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完全顺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高考改革的目标和导向是不容置疑的。但与以往注重考试科目、高校招生的改革不同,新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改革要求非常之高。

2.新高考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学生在达成普通高中学科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科目进一步学习并参加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这一制度既满足了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与爱好,又延伸了高校的专业培养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但制度安排也带来了高中教学组织的重大变革,延续数十年的班级授课制要转型为选课走班制,各科目任课教师的配置因为学生对科目的选择发生了变化,教室空间也因为学生选课走班而捉襟见肘,甚至编排不出新的课程表。


3.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暂不完善。新高考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纳入学校教育,覆盖思想教育、学业指导、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全部内容与过程,并把学生的表现准确无误地加以记录。这就要求高中学校建立全员德育机制,全方位地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相比教学机制的完善,伴随教学过程有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考试要求、试卷与成绩评价等作为支撑,还有教务处、教务员等相应的管理体系支撑,然而素质培养却往往停留在概念上,并无机制与配置的支持。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就必须将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升学指导等内容完全纳入学校的培养体系中,并重构满足全面培养要求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

除此之外,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学校资源配置,甚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资源配置都提出了要求。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还在为消除超大班额而努力,50平方米的教室挤进了六七十位学生,课桌上教材、教辅材料和试卷堆积如山,如此狭小的教育资源配置水平远不能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需要,新高考所要求的选课走班、综合素质培养等当然更无从谈起。



另外,同一省份的基础教育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全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差距更大。

新高考改革再一次暴露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巨大差距,提高资源配置水平,才能满足新时代高考改革的要求,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新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实施所需的教育硬件资源和大量优质师资力量和管理机制等软件资源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考改革的进程。


果壳中的宇宙118


新高考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案探讨

一、新高考改革方案, 部分省市实行的3+3或3+2+1或3+1+2方案至少存在三个严重问题。

1,不同学生考不同科目,分数含金量不同,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却要在同一平台上算总分,动摇和破坏了几十年高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基本考试制度,助长投机取巧,产生严重社会矛盾。

2,违背了自然科学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规律,将培养出更多一知半解的半罐水学生,严重破坏和削弱了全民科学素养,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增加了耗费社会资源。

二、 高考改革方案建议

(一)、英语不加入高考,象计算机那样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从小学到高中都可参加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级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二级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相当高考英语90分水平),三级相当高考英语120分水平或一本大学英语入学水平。一本大学录取时,英语过三级是必要条件,二本大学录取时,英语过二级是必要条件,大专、职业大学录取时对英语不作要求。

(二)、其他科按以下方案二选一实施。

方案一,不分文理科。语文、数学各150分,理综300分、政史(合并)200分,地理简单常识内容作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加入高考,但地理全面系统的内容编入大学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学习。

方案二,分文理科。语文、数各150分,理综、文综各300分。

三、以上方案,知识全面系统,学习任务在中小学和大学合理分配,不同学生学习任务的轻重不同,学霸有前途,学渣也有出路。


user7127236647167


支持新高考改为3+1+2模式并将外语、物理、历史都改为120分采用原始计分


zfhjhbnhuikhgffff


新高考中考物理、化学的人数大大减少了,说明我国基础科学在退步,国家天天在喊培养技术人才。这样培养吗!


光一二


毕竟有很多地区现在不敢贸然加入3+3,我所在的内蒙地区今年依旧没有公布加入,想来有一些实际原因的,教师和教室数量普遍难以满足这种自由选课的要求。

还有学生还不能更早的明白选课与大学专业的关系,还需提前渗透


嗜睡的精灵479


我对高考失去信心,我觉得这个国家目前,或者以后可能都不再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与其累死累活的傻干,不如寻求简单快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