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約翰·杜威生於1859年,是美國早期機能主義心理學的重要代表,也是著名的實用主義教育家。在他那個時代,他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技能心理學出發,批判了傳統的教育觀念,就教育本質提出了自己的基本教育觀點“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給當時的美國帶來了一場浩大的教育理念革命。

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就當前,我們把教育和生活、學校和社會割離的這一現狀來說,杜威的教育理念對我們還是存在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1.“教育即生活”

在杜威看來,生活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是良好的教育促進孩子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就是生活。也就是說,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也不能缺少教育。而最好的教育方式,應該是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讓孩子從生活中增長經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具備一個良好的生活條件,從而保證孩子的生活。

杜威強調教育就是生活,不僅是希望施教者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而且是希望施教者不要把生活以外的東西強迫兒童去接受。在他看來,兒童的發展是一個原始的本能生長的過程,對其施加過多的外界因素,可能會對兒童的發展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美國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

2.“學校即社會”

學校教育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學校自然就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那麼,就應該把學校當作社會的一個縮影,讓學校成為一個小型的社會,一個具備雛形的社會。在學校中,孩子的校園生活應該具備一定的社會特性,讓孩子在校園時就適應社會生活,並且,校內學習應該與校外的學習聯繫起來,只有這樣對幼兒的成長才是更有利的。

杜威認為,“學校即社會”並不只是簡單地在校園裡重現社會生活,而應該具備一定的功能:把現存的社會風俗化;簡單和整理各種影響發展傾向的因素;創造一個讓孩子接觸更廣闊、更自然的平衡環境。

現今,大多的學校都忽視了它作為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這一原則,僅僅把學校當作傳授知識的一個場所,讓孩子完成功課,養成某些習慣,儲備大量的知識。最後我們會發現,孩子的社會能力與其所儲備的知識往往是成反比的,一個在學校表現優秀的孩子,社會能力可能嚴重缺失。

教育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把教育和生活割離,孩子所學和生活所需將會不符;學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如果把學校和社會割離,孩子的社會能力將會嚴重缺失,對其未來的生活非常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