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谣言,这两个人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说到武大郎和潘金莲,我们的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身不满五尺、面貌丑陋、头脑可笑的粗俗男人和一个美丽风流却不守妇道、与奸夫合谋杀了自己的丈夫的恶女人。其实在历史中,武大郎和潘金莲是真实存在的,但是现实中的武大郎和潘金莲与《水浒传》中描述的却是天差地别。

因为一个谣言,这两个人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水浒传中武大郎的原型实际上是明朝阳谷县的县令武植,在中年时考中进士,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武植身高七尺,气宇轩昂,聪颖过人且崇文尚武,但自幼家境贫寒,父母早亡,没什么背景。武大郎的妻子潘金莲是一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武植一开始在潘家打工,潘金莲的父亲见他为人老实、勤快,所以把女儿许给了他。武潘二人郎才女貌,和睦恩爱,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可惜,幸福的日子被武大郎的一个朋友的到来打破了。武植少年时贫穷,曾得一位好友资助求学,后才得以高中,这位好友却名落孙山。好友家中不幸发生火灾,便来投奔武植,以求得一官半职糊口。

他来到阳谷县一住就是几个月,却不见武植有把他留下来安排事做的打算。好友以为武植故意避而不见,认定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所以一气之下回了清河县,并在回乡路上到处散播谣言以泄心中恶气。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令其声誉遭受极大损毁。其实不是武植故意怠慢,而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农忙时期,武植一直忙于政务,没顾上好好接待他。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胡诌编排的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巧传到了施耐庵的耳朵里。于是施耐庵将武大郎与潘金莲的故事写进他的小说《水浒传》中,从而有了我们今天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评价。

因为一个谣言,这两个人背了一千多年的黑锅


直至1949年,武植墓被发现,他的事迹被记载到在了墓志铭上,人们这才了解了事情的真实情况。武植的墓碑铭文记载:“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09年的时候,施耐庵后人正式向潘、武两家道歉。可惜的是,《水浒传》的影响太大,以至于潘、武两家名声尽毁,至今没能改变过来,可见谣言是多么的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