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深陷裁员质疑,背后原因真的如表面所见吗?

2018年5月16日,在天津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一个精神昂扬的男人正在做着演讲,掷地有声的说出“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刘强东刚刚参加完马德里世界零售大会不久。

在那次世界零售大会上,刘强东说“希望有一天在我的公司里,再也没有一个人类,百分之一百全部由AI技术和机器人运作“,并表示迟早有一天会把公司里的16万名员工减少到8万名员工。”

所以,“不会开除一个兄弟”算是对于自己此前的言论的一种解释。

那时候,刘强东还是员工的好老板。

但是,随之而来的性侵丑闻,以及因此暴露出来的问题,却是让京东的问题彻底的暴露了出来,伴随着股价的下跌,以及被同行超过的危机,护城河越来越窄……刘强东个人的公众形象一落千丈,公司危机接踵而来,京东不得不立即调整方向。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开始裁撤高管,降低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几名高管陆陆续续因为各种家庭和私人原因,请愿“辞职”。

近日,京东再次传出了各种裁员消息,仅仅是总部,每日的最高离职人就超过了四百人,而在近日,京东内部邮件传出,京东将取消旗下快递员的底薪,另外将增加快递收件任务,揽件将计入绩效,直接影响工资收入。

据了解,快递员的底薪一般在1500—2000左右,在月薪中最少占到15%-20%,取消后对总收入影响不小。

不仅如此,另有网友爆料,京东还将降低快递员的公积金系数,从12%降到7%,下调了5%,这极大可能会降低快递员的收入。

京东深陷裁员质疑,背后原因真的如表面所见吗?

因此,这被部分人认为是京东裁员的“手段”,有员工表示已经考虑离职。

虽然,在今日早上京东已经做出了回应和解释,但是这并不妨碍媒体和公众对它的解读,而更让人不解的是,上个月京东官方在否认裁员的同时,还明确的指出了要在2019年扩招15000人,其中京东物流的人员约为10000人。

这一点,与现在的做法是想背离的。

事实上,两者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京东物流一向都是以派件快速额出名,但是物流C端市场并非京东主战场,而是为自家的商城做服务。

但是,中国的个人快递业务市场十分庞大,有着巨大的盈利潜力,有数据显示,2018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2.8%,比社会物流总额增速高出16.4个百分点。在网络零售领域,受电商消费快速增长拉动,全国快递业务量实现507.1亿件,同比增长26.6%。

从2018年开始,京东开通了物流个人业务,正是进军C端业务,越来越像是一家快递公司,其个人业务被看做是顺丰快递的一个竞争对手。

事实上,京东快递也一直在这一方面努力,不仅开发了微信线上小程序,也学习各大快递一样,开始了最快两小时的上门取件服务。

这被认为是京东物流向C端延伸之后的一个新的盈利点,所以扩招的那一部分,可以被视为新政策下,新业务的开拓部分。

而所谓的降薪变相裁员,则是在新的政策之下,人员流动带来的变动的空缺,也就是说新的业务之下,必然会有一部分员工不能适应,不能跟上新业务的节奏,同样的不能够适应新的工作压力,因此而被辞退,或者说因为不背上“裁员”的帽子,而采取了降低薪酬的方式。

正如京东内部员工所说,新政策像是对现有快递员的考验,能够适应京东物流的转型则留,不能就要被淘汰,所以京东要变,就必须有人为此“牺牲”,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哪怕是京东也不能避免。

根据京东发布的2018年财报显示,京东即将面临的问题也十分的多。

2月28日晚间,京东发布2018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18年第四季度实现净收入1348亿元人民币,高于市场预期的1324.7亿元,2018年全年净收入4620亿元人民币,全年GMV(网站成交金额)近1.7万亿元,同比增长30%。

虽然,在2018年的第四季度,京东的营收要高于市场预期,但是同比仅仅增长22.4%,增速为连续10个季度的最低增速,在给出的2019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指导中,预计营收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

同时,截至2018年12月31日,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数为3.053亿,第三季度京东年活跃用户数为3.052亿,较上季度年活跃用户数增长仅10万,环比基本持平,而竞争对手淘宝和拼多多的活跃用户数依然在快速增长。

京东深陷裁员质疑,背后原因真的如表面所见吗?

同期淘宝的年度活跃用户数为6.36亿,较上季度增长3500万;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数达到4.185亿,较上季度增长3300万,京东平台的用户增长面临着较为明显的瓶颈。

所以,求变已经是京东的第一要务,而减少员工成本,就是增加净利润的一个重要途径。

当然,在这背后我们能看到的还有更多。

此前,京东尽管没有裁员的计划,并且雄心勃勃的要扩招增持。

但是,一方面国内的人口红利见顶,京东各项数据增长乏力,另一方面遭遇了拼多多等新平台的超越,让一直位居第二把交椅的京东位置变得非常尴尬,而这一切的问题,都在股价上体现了出来,尤其是老板被卷入了性侵一案后,组织结构和公司核心竞争力等问题,更是倍受关注和诟病。

也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美国的科技股率先普跌,而国内的互联网泡沫也冒出了头,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节衣缩食,二线互联网企业更是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互联网寒冬说来就来,进入了一眼望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的调整期。

所以,过去十年间中国互联网企业野蛮生长之下所积累的问题,一下子就全部暴露了出来,而京东面临的问题更多,所以一下子被在了烧烤架上炙烤,很多时间我们只是关注焦点,但是其实我们能看到的,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只是没有像京东一样站在风口浪尖而已。

对于京东来说,能够在时代转型的风口就有一个意识到自己本身错误的机会,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更应该算是一种幸运这其实算是一种幸运。

我们应该知道,风口和时代本身就意味着期限,在上一个时代过得最安逸的公司,那么就是下一代死得最惨的公司。

世界上有很多百年企业,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危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企业大多没有经历过时代的转型,百年企业一家都没有,三十年的企业也廖若星辰。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一家成熟的企业是应该在战略调整的时候,多出一些灵活的空间,以适应时代的变迁,让商业战舰更好的转向,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应该能看到更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