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退休 有老人向他“吐槽”:看个展览弄得跟参加运动会似的

最新消息,单霁翔卸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王旭东接任。

单霁翔退休 有老人向他“吐槽”:看个展览弄得跟参加运动会似的

单霁翔(资料图) 程功摄

“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单霁翔出生于1954年7月,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师从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0年至1984年,单霁翔赴日本留学,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回国后,他历任北京市规划局副局长,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房山区区委书记,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等职。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2012年1月,单霁翔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正式执掌“紫禁城”,距今已有7个年头。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两个人花了5个月,走遍了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房屋。据助理说,光是鞋就磨坏了20多双,“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单霁翔认为,“今天大家接受传统文化的方式、生活的节奏都不一样了,我们故宫人要主动适应这个变化。”

7年来,故宫在“变”字上下了大功夫——

2015年,故宫举办“石渠宝笈特展”,展出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卷》、宋徽宗赵佶绘《听琴图轴》等国宝,引发观展热潮。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收获一片赞誉,带火了文物修复师这个群体。

2017年,单霁翔登上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展示了《千里江山图》、各种釉彩大瓶和秦代石鼓。

2018年,故宫推出《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通过巨幅互动长卷、沉浸剧场、球幕影院,构筑出真人与虚拟交织、人在画中的沉浸体验。

2019年2月,故宫成功举办“上元灯会”,这是故宫第一次大规模夜间开放,紫禁城第一次被真正照亮。

故宫还推出了许多“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如故宫口红、“御用笔记本”等,受到年轻群体的追捧。

此外,故宫加强网站的建设,把1862690件文物藏品都公布在网上,并把每一件藏品都拍摄出影像,网友不仅能查阅到每一件藏品的信息,还能图文并茂地阅读藏品背后的故事。

“被网红”的故宫看门人

一系列成功的尝试,令原本“高冷”的紫禁城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故宫及单霁翔本人也都成为“顶级网红”。

然而,单霁翔认为自己其实是“被网红”,“我就是在故宫博物院里面看门,每天观众有序地走进这座博物馆,我们做好服务”。

2015年9月,石渠宝笈特展开幕。由于看展的人太多,观众们要么排六七个小时的队,要么起个大早、在午门外等待、一开门就百米冲刺往里跑,才能近距离看一眼《清明上河图》。

一时间,“故宫跑”成为热词。现场有老人向单霁翔“吐槽”,自己年纪大了,跑不过年轻人,“看个展览,弄得跟参加运动会似的。”

排队看展的观众

为了解决问题,单霁翔到午门口现场办公,工作人员连夜赶制了1000个号码牌,“故宫跑”消失,改为分组领号、排队参观。

展览最后一天,为了让排队的观众们不至于白跑一趟,单霁翔当场承诺: “最后一个观众看完以后,我们才关门。”

怕观众们渴了饿了,单霁翔安排工作人员烧了2500多杯茶水,还翻箱倒柜找出800盒方便面,分发给大家。他自豪地说:“故宫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发方便面的博物馆。”

等看展览的最后一家人离开,已经是凌晨4点,天快亮了。

故宫新院长、书记同期履新

长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故宫博物院新任院长王旭东是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此前为敦煌研究院院长。此外,故宫新任党委书记都海江也于3月上任。

1967年2月,王旭东出生于甘肃山丹。他本硕博均毕业于兰州大学,1991年进入敦煌研究院,开始从事壁画及土遗址保护。

据王旭东自述,他从小出生在甘肃农村,家乡非常缺水,所以他当时的梦想只有一个,就是当一名水利工程师,到了考大学的时候,他填写的所有志愿,从一本、二本到专科,全部都是水利专业,最后如愿被兰州大学水文地理与地质工程专业录取。毕业后,他直接毫不犹豫回到家乡搞水利了。后来,敦煌研究院搞石窟保护,需要专业人才,于是到兰州大学招人,老师向敦煌推荐了王旭东。

2014年12月,王旭东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2017年10月当选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2017年5月“国际博物馆日”,敦煌研究院成功晋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3月,文化和旅游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都海江出任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单霁翔退休 有老人向他“吐槽”:看个展览弄得跟参加运动会似的

都海江出生于1965年6月1日,籍贯安徽宿松,曾任国家博物馆副馆长,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等职。

此前,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由副院长纪天斌兼任。

日前,单霁翔透露,故宫目前正在进行中的两项最大的工程——为时18年的“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和为时8年的“平安故宫”工程都将在明年,也就是2020年竣工。

2020年,是故宫600年华诞。上任之初,单霁翔曾表示,要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如今,接力棒交接完毕,新班子将带领古老的故宫走向未来。

单霁翔自称被网红

《上新了·故宫》、紫禁城里过大年、故宫上元灯会……一系列的活动将故宫“打造”成了“网红”。与此同时,“故宫商业化”也引起了社会争议。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公布紫禁城600周年“庆生”展览计划的同时,也回应了“故宫过度商业化”的质疑。他明确表示,宫墙内的“退商业化”将持续推进。

单霁翔对记者说:“商业化内容是故宫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但不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我们的工作重心一直在文物的修缮和展览的策划方面。近年来,一直在尝试‘退商业化’的努力。比如:去年我们就腾退了宫内的14处经营场所。这种宫墙内的‘退商业化’将持续推进。”

据介绍,保和殿两侧的古装拍照,今年9月将随着合同到期而离场,这里将改造成为观众服务场所。“走到这里,参观已过半,希望人们能够坐下休息休息,看看我们的影视资料,喝到一杯热水。”单霁翔说。

按照故宫保护总体规划,到2020年故宫的开放面积要从现在的不足50%扩大到80%,到2025年开放到85.2%。鉴于如今已经开放了一些库房和城墙,到2020年开放面积肯定会突破80%。此外,故宫博物院文物展出比率两年内也将远超目前的2%,今年年底将达8%,明年预计达到12%,并向30%的目标迈进。

此次为紫禁城600岁生日庆生公布的30余项展览,只是目前已经完成策展的一部分,大约占系列总展览数目的将近一半。在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底,数十项展览将遍布故宫博物院各处的展厅,包括午门正殿及东西雁翅楼、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神武门等处。从历史遗存、书画器物、宫廷文化、文人雅士、节庆风俗、世界文明、考古发现等方方面面,展现故宫的深沉魅力。

单霁翔告诉记者,令人欣慰的是,故宫的观众中,30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一直是我们致力的方向。除了将相关类型文物按照不同亮点分类陈设的主题展览之外,我们还会大篇幅开放原状陈列展厅,让大家看到一个从前没见过的故宫。此外,一个新的展示方式——仓储式展陈的推出,不仅能够唤醒大量沉睡库房的馆藏文物,使它们进入日常保养的状态,还能大比例增加它们对外展出的机会,让观众、学者能够见到、研究到。

单霁翔表示,“不搞文化活动、不搞宣传,故宫的影响力可能会不够大,愿意和故宫合作的单位就少,那么我们做事的经费、影响力就小。要想办这么多展览,要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修缮故宫的环境、绿地和地面,油饰门窗,这些都需要资金。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集中这么多资金给一个单位,所以我们需要有这方面的宣传,但是不要把我们宣传成过度商业化了。我不是网红,我是‘被网红’的;我们商业化也是‘被商业化’的。”

2020年,故宫博物院内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等两个单位都将迁出故宫。腾退出的这5栋楼将供故宫工作人员使用。届时,故宫古建里办公的1450多名员工、消防、武警将离开古建筑群,进入现代建筑。同时,故宫内更多的区域有望对外开放。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综合 长安街知事 北京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