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這一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史學家卻說在元代就開始了

漢字的簡化運動改變了長久以來只有知識分子才能讀書的局面,促進了現代人受教育的程度,但是,從時代背景來看,似乎,簡體字的出現,在隋唐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但是,古代,漢字的簡化趨勢卻生生地被遏制了,並且還加強了字體繁體化的演變,為什麼要這樣呢?

新中國的這一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史學家卻說在元代就開始了

歷史上記載,簡體字最初是出現在隋唐時期的,而後在元代達到了一個簡化的“巔峰”。

當時,漢字的發展經歷了幾個曲折的發展,比如說,從篆體、草書、隸書到楷書等等。而其中較為相像的,簡體字據說就來源於草書。可是,真實的草書卻又太過於狂放不羈,沒有多少人能看懂。因此,在唐、宋時期,繁體字的使用仍然是一個大的流行的趨勢,不可替代。

比如,當時的一個社會現狀,元朝的政府,根本不重視文人,所謂的文人在那個時候,是和娼妓、乞丐一樣的地位。文人無用,不受尊重,但是卻又促使當時的文人往“簡化”的趨勢發展,後來更是就開始創作一些普通老百姓都能看懂的藝術,以元曲為代表。

新中國的這一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史學家卻說在元代就開始了

元曲,是一種“簡化”了的藝術,因為其簡潔易懂,朗朗上口的特徵,在民間流傳很廣,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元曲,在元代就和現在的流行音樂一樣流行,古時的人們視其為一個娛樂的方式,和現在大家爭相恐後的買專輯、支持歌手一樣,在元代的時候,人們就追捧那些“元曲”的角兒。這樣一種情況之後,隨著元曲的流行暢銷,一些書坊也因為一些相關的關係盈利。

新中國的這一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史學家卻說在元代就開始了

但是,當時的元曲暢銷帶來的書籍隨銷,而繁體字又十分得繁瑣複雜,印刷一本書往往需要花費非常多的時間,因此,出於商業利益的考慮,書坊的老闆和印刷公司進行了一個漢字的“簡化”。

據歷史記載,元代的簡體字數量甚至比現在的簡體字數量還要多,一度達到了6000多個。

新中國的這一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史學家卻說在元代就開始了

但是,元代的漢字簡化並沒有完全的進行下去。

在明代時期,對於這些經過了“簡化”的文字,當時的政府並不認同,他們對漢字簡化字的使用採取了強烈的打擊鎮壓,導致後來的普通老百姓再也不敢使用簡化字體了。

為什麼古代的政府要打擊這種簡化字呢?

當時明代的政府認為:老祖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而這些漢字簡化就是對老祖宗的不尊重,是被世人唾棄的一種行為。

其中不僅是明朝政府,就連之後的清政府也是這樣認為的。漢字簡體字的使用,受到了徹底的遏制,民眾又開始使用繁體字起來。而且更讓當時政府不滿意的是知識分子的領域被外來人侵犯了,簡化字使得當時的婦人孩子都能識字,這在當時以“讀書”為榮的社會無疑是一個侵犯,少數人的權力被多數人掌握後,少數人當然會打壓這股“簡化”的趨勢。

新中國的這一運動徹底改變了中國,史學家卻說在元代就開始了

當然,今天的我們學習的漢字都是“簡化”的漢字了,使用起來也方便多了,對此,你又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