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翰科技“跑步”奔向科创板,王思聪、刘永好将“大丰收”?

安翰科技“跑步”奔向科创板,王思聪、刘永好将“大丰收”?

近日,上交所披露,安翰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翰科技”)被上交所问询。至此,首批受理申请书的9家企业均已进入问询阶段。

安翰科技科创板IPO的保荐机构是招商证券,招商证券保荐的科前生物也进入问询阶段。

01

王思聪、刘永好间接持股

招股书显示,安翰科技聚焦消化道系统健康,依托涉及精准磁控、专用芯片、人工智能、只能制造、微光学成像、图像处理、无线传输等多个技术领域的新一代胶囊技术平台,主营“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主营业务收入均来自该单一产品的销售及服务。

凭借“磁控胶囊胃镜系统”机器人这单一产品,安翰科技吸引多位明星股东,获得不少投资,2017年末最近一次融资的公司投后价值达到59.6亿元,股东多达31位,其中不乏明星股东投资的企业。

比如,王思聪通过全资公司和参股公司持股了宁波朗盛二号,后者持有安翰科技4.56%的股权。

太保和新华保险参股的宁波软银稳定成长则持有安翰科技1.68%的股权。

另外,刘永好的全资公司和新希望集团的控股子公司均为安翰科技的股东。

一旦安翰科技被问询后获上交所通过,接下来就能进入提交注册阶段,上述明星股东有机会凭前期投资在二级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02

“美年系”是大客户

安翰科技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3.6亿元,实际控制人为吉朋松、肖国华、XIAODONG DUAN(段晓东) 和XINHONG WANG(王新宏),后两者为美籍人士,另外,公司股东宁波安翰同舟、张丽、WEI DOU、WEN WU和WEI LI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致行动人。

安翰科技转战科创板前,原计划冲刺创业板,本次科创板IPO拟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股票,募资12亿元,用于互联网医院平台及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消化道胶囊武汉生产基地升级建设项目、人工智能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研发项目和补充营运资金,其中,第二项拟用资金占比超四成,第三项拟用资金约三成,两者为主要募投项目。

安翰科技资质较为亮眼,2016年-2018年(即报告期内),安翰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5亿元、1.72亿元、3.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7%,归母净利润为2862.42万元、-1033.78万元、6594.19万元

以其2017年末最近一次融资的投后价值59.6亿元来看,满足预计市值10亿元绰绰有余,此外, 2018年其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540.66万元,同期营业收入约为3.22亿元,也符合10亿元预计市值的财务标准。

其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387.73万元、4916.66万元和7844.81万元,逐年增加,研发投入三年合计约1.61亿元,占三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6.49%,不低于15%。

不过,据招股书显示,安翰科技报告期内从第一大客户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加盟店(包括“美年大健康”、“慈铭”、“奥亚”、“美兆”等体检品牌及加盟店)的销售收入约为0.93亿元、1.27亿元和2.46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1%、73.5%和76.27%,对民营体检机构尤其是“美年系”机构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需要指出的是,安翰科技曾与三大头部民营体检企业(金域、慈铭、爱康国宾)接触并达成试用,后与慈铭体检和其背后的美年大健康达成合作协议并在各大门店推广使用。

相比之下,安翰科技的磁控胶囊胃镜在医院渠道并未打开销售局面。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其来自基院渠道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730万元、2637万元和5217万元,占比仅15%、15.55%、16.6%

最后,安翰科技的收入基本来自于国内,报告期内海外销售收入仅仅超过11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不足0.5%。

记者 王莹

排版 潘洁

安翰科技“跑步”奔向科创板,王思聪、刘永好将“大丰收”?
安翰科技“跑步”奔向科创板,王思聪、刘永好将“大丰收”?

[email protected]

安翰科技“跑步”奔向科创板,王思聪、刘永好将“大丰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