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10月17日是第五个国家扶贫日,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首场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宣布,四川省5名先进个人和一县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奖。

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设有“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4个奖项,每个奖项表彰25名左右先进个人。今年还增设了“组织创新奖”,表彰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的县(区、市)、乡(镇),中央和国家机关、省直机关、各市(地、州)所属处级机构,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名额为每年40个左右。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四川省5名先进个人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育贤,荣获“奋进奖”

先进事迹:

张育贤,现任中国科协生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辞掉外企高管,舍弃高额年薪,回乡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方联动”养殖模式,带动16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坚持“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培训贫困户技术、优先收购贫困户饲粮”“三个优先”原则,让2000余户贫困户精准受益。利用“互联网+”,在融E购开展青峪猪义卖,捐资救助贫困重病残疾儿童50多名100余万元。单列贫困家庭子女招聘计划,公司员工中有87名来自贫困家庭,占比达40%。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张渠伟,荣获“贡献奖”

先进事迹:

张渠伟,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他撰写理论文章、政策解答和宣讲课件10万余字,组织干群轮训10.9万余人次。调研提出攻坚督战队暗访、专题片曝光亮丑、“七大”战役攻坚、九比九看问效、驻村纪检员和义务监督员双推监督等20余种攻坚方法,破解督导、推进、监管等三大难题。创新设计“六个一”社会爱心扶贫,累计认捐认助社会扶贫资金7.2亿元。示范引领形成“铁军扶贫”“巾帼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等渠县扶贫特色品牌。渠县累计退出贫困村57个,减贫13661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6%。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荣获“奉献奖”

先进事迹:

刘永好,现任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中国“光彩事业”发起人之一,刘永好牢记使命,以高度责任感和实际行动扶贫济困,24年来在全国14省份投资超过50亿,兴办了上百家“光彩”工厂,惠及上万人。在脱贫攻坚时期,他主动请缨,发动全集团实施“新希望1+1”精准扶贫计划,在云贵川藏等8省份投资兴建20余个产业扶贫项目,计划带动一万名建档立卡户脱贫增收。作为川商总会会长,刘永好带领广大川商深入三区三州,关心帮扶困难群众。仅2017年川商总会会员单位就累计投资产业扶贫项目55亿元,全年捐赠款物5180万元。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荣获“奉献奖”

先进事迹:

耿福能,现任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自1995年起,耿福能带领企业在凉山州发展中药材附子种植带动彝族农户脱贫致富。布拖全县已有6个乡28个村种植附子,种植面积达5000亩,种植户累计收入2500多万元,共计带动4000多种植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在凉山州兴办9家企业,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贫困家庭就业人数667人,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耿福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近3年累计捐款捐物3000多万元,帮助贫困群众,捐资助学,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凉山州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罗雅宏,荣获“创新奖”

主要事迹:

罗雅宏,现任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罗雅宏同志自担任谷莫村第一书记以来,积极探索创新“以奖代补”“以购代捐”“以评促改”“脱贫责任清单”“‘门槛式’扶贫”等精准扶贫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扶贫效益倍增;拓宽“互联网+”扶贫模式,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初步形成了有机核桃、生态乌金猪、有机蜂蜜等特色绿色产业链;建立谷莫村青年先锋队,打造脱贫攻坚突击队、互助抢险服务队和文化宣传队“三支队伍”,建强基层堡垒。

一家单位

南充市南部县荣获“组织创新奖”

先进事迹:

南部县成功探索出“挂图作战”指挥机制、“现场验靶”推进机制、“五方联盟”链接机制、“三议五会”自治机制、内生动力引导机制、党建扶贫引领机制,4年减贫9.5万人,基本实现整体脱贫。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立足“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356个,分户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2.8万户,培训并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3.3万人。建成城乡一体全域供水体系,所有贫困户都吃上了安全水,住上了安全房,教育医疗有保障。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我国第五个扶贫日

四川扶贫艺术作品展亮相四川博物院

今日,以“精准扶贫·艺献真情”为主题的四川省文化厅定点扶贫艺术作品展在四川博物院举办,260余幅艺术作品参加展览义卖。据了解,此次展览将展至21日。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羌绣展示

举办定点扶贫艺术作品展,是文化厅党组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践行“扶贫先扶智(志)”新时代扶贫思想,践行文化扶贫“立志扶智”、“种文化”核心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善美的追求,进一步拓展文化扶贫工作内涵,落实厅党组关于推动文化对口扶贫工作落实落细落地的一项具体举措,是推动文化扶贫措施延伸拓展的一次有益探索,是推动文化扶贫工作深化深入的创新之举。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羌绣展示

2017年以来,省文化厅牵头实施了叙永县非遗+扶贫“扎染扶贫”项目。“一年多来,我们相继培养出20多名扎染‘能人’,并使她们学而能用,及时转化为艺术产品并推向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说是找到了民族文化传承与文化扶贫的最佳结合点,让扎染艺术真正成为文化扶贫的重要载体,助力叙永县扎染产业发展。”项目具体实施负责人介绍到。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扎染成品展示

四川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

“四川扶贫”产品销售示范专区启动

17日下午,在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内,新建成的四川扶贫产品交投专区里好不热闹。来自四川各地的扶贫产品不一会儿就被抢售一空。

今日下午,四川交投“扶贫产品”进高速(服务区)启动仪式在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举行,据了解,这是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四川扶贫”产品销售示范专区。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四川扶贫”产品销售示范专区

小编在成南高速淮口服务区销售专区内看到,来自凉山州、阿坝、广元等9个贫困地区的各种特色产品摆满了展品架。市民杨女士在开业第一天就买了好几瓶猕猴桃汁带回家,她告诉小编:“平时超市里面的猕猴桃汁都不是我们广元苍溪的,我今天来这一看,有正宗的苍溪猕猴桃汁,我就赶紧把最后几瓶全买了,一是支持我们四川的特色农产品,二是苍溪猕猴桃本来就很有名,我平时也喜欢喝。”

成南高速经营开发部经理钟锦琼告诉小编,淮口服务区的四川扶贫产品销售示范专区投资70万元,遵循“不收取商家一分入场费、保证金、管理费,不设任何门槛”的原则,直采直销贫困地区的扶贫产品,引进销售四川凉山、阿坝、安岳、广元等9个贫困地区的石榴、柠檬、菌类等特色产品。

四川5人1县获全国脱贫攻坚奖 来看看他们为何获奖?

全省首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四川扶贫”产品销售示范专区

下一步,省交投集团将加速构建创新扶贫产品销售体系,推动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据悉,今年年底前,省交投集团还将在所辖各高速公路服务区分批次建立28个特色扶贫产品销售专区、专柜,并力争在2019年底前实现扶贫产品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面覆盖,为深入推进全省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发挥引领示范、带头攻坚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