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本文作者黄强

在南京画坛上,李味青绝对不是一个大名头的画家,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没有高级职称,没有名人光环,没有获过大奖,没有大人物褒奖,他隐居在民间,为爱好作画,他是个没有名衔却繁荣于民间的平民画师。但是南京很多人家有他的绘画,有很多画家曾经拜在他门下,他在南京市民阶层中有很好的声誉,很好的人缘。虽然若干年后,有人称他为中国最伟大的画家,未免言过其实,但是他是一个受到市民欢迎的画家,确是事实。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1,李味青的画】

李味青(19091223—19970920),原名李树滋,字味青;曾署竹竿里人,晚号葆真老人;江苏南京人。1927年毕业于江苏省第四师范,师从谢公展、马万里、梁公约、萧俊贤;1944年与黄君壁于重庆举办画展,郭沫若、于右任等社会名流前往观展,轰动画坛;曾供职于国民政府交通部。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2,李味青先生年轻时】

解放后,因为在国民党政府供过职,被开除公职,成为没有单位,没有工资,没有社保的社会“闲杂人物”,饱受不公正待遇。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3,李味青的画】

我也是李味青先生的学生,小时候,曾经与几个同学,每周去竹竿里五号李味青老人家学画。我们那时候的学画,并不是现在的师徒教授式的,一不要付学费,不要送礼;二也没有专门的授课形式。每次带几幅习作,请李味青老人指点,他指出那笔画的不好,那笔有点模样,而后,现场示范,画上一束兰草、一株枇杷、一串葡萄,这几项小品都是笔墨简单的,易学易画的。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4,李味青的画】

回去以后,照着他的画作,我们照瓢画葫。下周再把习作带来请他点评,示范,如此反复。兴致所指,老人也会画上一幅四尺、六尺的紫藤葡萄之类的大画。记得当时我也就十来岁,而李味青老人大概是七十岁上下,满头银发。说一口南京话,直白干脆,声音宏亮。印象中他住在城南评事街一带,典型的南京平房。从没问过老人的生平,我们就是学画,是否有大名头衔对我们都不重要。只是听说他解放前曾在中华民国交通部任职,1954年受到冲击,失去了公职。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5,李味青的画】

李味青先生生在南京,在南京城南住了几乎一生,他画作署名,总不忘写下“白下”或“竹竿里人”。印象中,他擅长大写意,率意简括的形态,纵放遒劲的笔墨,挥笔之间,一幅色彩艳丽的枇杷就呈现在眼前。他也常常做墨笔画,墨竹是他最爱画的,并不都用宣纸,常常在用于习字的毛边纸上泼墨画竹。他是个民间画师,为南京百姓画了数以万计的画,几乎是不收费的,许多底层百姓家中都挂着他的作品。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6,李味青的画】

味青老人喜好太极拳,又擅长画墨竹,“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时常在月色下,观察竹子的投影,以此画到纸张上。据说他经常骑着一辆破旧单飞自行车,凌晨四五点就到达中山陵打起太极拳,并且观察月光下的竹影,竹影婆娑,太极比划,动静结合,或揉或刚,竟然引起了哨兵的关注!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7,李味青的画】

在味青老人画案上的一方巨砚常年不清洗,宿墨连环使用。画界一般以为宿墨不可用,但是他不讲究,用墓在于心,在于技法。正如不擅于用焦墨的,是一团黑漆。宿墨也是鲜活的,看你怎么使用。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8,李味青的画】

学画期间,1982年10月,老人在清凉山古崇正书院举办过一次画展,没有领导出现,没有媒体捧场,但是很多跟他学过画的人,都去了,我们一群有他学过画的小伙伴,也去了书院捧场,我留下了与味青老人唯一的一张合影。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9,1982年10月1日李味青在南京清凉山举办画展】

与味青老人学画半年,因为学习,也因为兴趣,后来并没有继续习画。但是老人课徒画的十多幅写意画,却一直保留在家。

南京的民间画家著名者有赵良翰、韩少婴、张正吟,其中民间悬挂其画作最多的莫过李味青。李味青的画题材都是普通的花草,市民司空见惯的,如紫藤、葡萄、枇杷、芭蕉、荷花、兰花,虽然不高贵,却寓意深刻。普通好养活,百姓的物什,然而并不是随风而倒的墙头草,也不是附弄风雅,娇贵难伺候的名贵花草。当年我没有意识到李味青老人为什么选择这些花草作为表述的对象。当我了解到老人的经历,在被开除公职的情况下,顽强地生活在民间,为广大平民奉献画作,却不收取报酬,就能深刻地理解李味青绘画的内涵,象征着一种精神。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10,李味青的画】

20世纪50年代,人民美术出版社就出版过李味青先生的画集,很受欢迎。1958年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来南京,对李味青先生的大写意赞不绝口,把他与齐白石对比,称之为“南李北齐”。但是建国后,因为他在国民政府工作过,就被开除了公职,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多少年来,李味青先生没有单位,没有工资,没有社保,成了社会“闲杂人物”。相比齐白石的盛名,李味青先生一生落魄,限制了他艺术的发展,也因此湮没了他的才华,他本来可以成为画坛的一位高手。尽管主流画坛上并不认可李味青先生,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大写意水准之高,他是隐藏在民间的绘画高手,远胜很多有大名衔的“大画家”。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11,李味青的画】

李味青先生的画非常朴实,题材普通,但是用笔遒劲老辣,生趣盎然,也可以说是平民本色。他的画作清奇、脱俗、简练、飘逸,一如他清静的生活和清淡的人生;格调奇古,骨力精劲,风神超逸。画家王雪涛说:“李味青先生笔力强健,笔墨挺秀,在中国花鸟史上不可多得。”书法家、教育家胡小石教授推崇李味青的笔墨“味青用笔雄强,挥霍似赵悲翁中岁之境。”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图12,李味青晚年】

在沉寂了很多年之后,十来年前,李味青先生这样的民间画师,忽然受到了关注,画也炒热起来,价格飙升。有评论甚至称之为伟大的画家。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作为曾经向他学画的学生,当然希望先生能够得到社会重视,但是拔高与吹捧,并不是尊敬先生,亵渎了他的独立人格。李味青先生的大写意确实非常了得,笔墨随意点缀,却枝叶盎然,一枝一叶,凝聚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但是他的绘画成绩尚为达到大家的水准,名家、大家、大师是有差别的,大师的帽子满天飞,那是帽子工厂吹出的泡泡。当代绘画史上,大写意一支,应该有李味青的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些吹捧,抬高画价的,不过是想借先生之名,抬高他们手上的藏画,以此牟利。

曾经有画商向我提出购买手上李味青先生的绘画,我没有同意。这十几幅绘画,是李味青先生当年课图的画稿,也是他留给我的纪念。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中国服饰画史》《服饰礼仪》《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新著《古代服饰与时尚》《古代军戎服饰》,2019年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绣罗衣裳照暮春,黄强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

他的画多留存于南京市民家 平民画家李味青

黄沙百战穿金甲,黄强著,商务印书馆201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