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玲:春游司马迁祠

张金玲:春游司马迁祠

张金玲:春游司马迁祠

文\张金玲

题记:司马迁,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天资聪颖,敏而好学。10岁就能诵读古书。20岁时,在父亲司马谈安排下,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考察史料,走访民间。38岁,他继承父亲的职务担任了太史令。掌管文书,记载史事。他42岁时开始撰写《史记》,48岁时因李陵一案受牵连,惨遭宫刑。出狱后做中书令,历经18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3000年的历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长达526500字。他空前绝后的文采,对中国历史文化无人取代的卓越贡献,还有他遭遇旷世屈辱后的坚韧不拔,让人景仰、诚服和击节赞叹,鲁迅曾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人为纪念这位伟人,修建了司马迁祠。

念龙门毓秀,黄河东渡;三千岁月,太史公书。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值出游的好时节,带着孩子走出课堂,投身大自然,一起风追司马,拜谒享誉国内外的司马迁祠。

跟着导游,穿过祭祀大道,两边是栩栩如生的石雕群,十二本纪,组组经典,画龙点睛。尽头是高耸的司马迁铜像。走过芝秀桥,仰头可见司马迁祠依山而建,这座山坡就是太史坡。由此沿坡上行,就将正式进入祠墓的建筑群。首先映入眼帘的这个木牌坊,系清代重建的,其门额上有启功大师题写的匾书“汉太史司马祠”六个大字。检过门票后,脚下踏着的古道全部是采用石条铺成的,上面还有车轮碾轧、风雨侵蚀的痕迹,凸凹不平,是一条真正的千年古道,北宋时期称其为“司马坡”或“司马古道”,在韩城还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下了司马坡,秀才比驴多”,是在赞誉韩城地灵人杰,盛产人才和文人。

行至半坡,有一座木制牌楼,它是元明建筑物,上面书有“高山仰止”四个字。《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诗句。司马迁在写《史记.孔子世家》时,曾用这句话来赞誉孔子,把这4个字用在这里,也是在赞誉司马迁品德高尚,德高如山,备受世人景仰。

攀过99级台阶,(为什么是99级?不凑个整数建造100级呢?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古人对于不同的数字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古称九为数之极,九九则是至高无上了。修99级台阶就是用以比喻司马迁历尽千辛万苦,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有九九归一的意思。)台阶中间有一座砖砌牌坊,上书“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迁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就是其出处。牌坊两侧对联的内容是:“圣人光道统,汉史竟经文。”

登其巅极目远眺,可东望滔滔黄河,西眺巍巍梁山,南瞰古魏长城,北观芝水长流,可谓山环水抱,气象万千。壮观的自然形式和秀丽的风光,映衬出司马迁的高尚人格和伟大的业绩。

行至最高处献殿,处处感受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周围是700多年的古柏,碑文都被很完整地保护下来,上面记载了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各朝文人前来缅怀、祭拜留下的赞誉之词。

献殿行礼过后,一行人来到殿后的司马迁墓(始建于公元310年),墓顶有一古柏,枝分为五,人称“五子登科柏”,墓冢周围嵌以八卦和兰花砖雕图案,也称“八卦墓”。我正跟着导游讲解在细细考究,一行蓝眼睛的外国游客吸引了孩子的目光,跟随的翻译在流利地讲解着司马迁的生平史,通过与翻译交流之后得知,这四名外国友人来自英国,不远万里来祭拜司马迁,由此可见《史记》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顺着坡道下到南侧,途径守望家园展馆、史圣济世经展馆、巨著惠万代展馆、铁笔著春秋展馆,里面展览了《史记》中有名的列传故事挂画,其中《陈涉世家》、《公仪休拒鱼》、《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张骞通西域》、《卧薪尝胆》、《毛遂自荐》等等有名的历史故事都是出自司马迁笔下,有的已载入教科书,其中《公仪休拒鱼》也作为如今廉洁教育的经典教材。

“妈妈,那个故事我知道”,上一年级的女儿指着负荆罪的画册,继续说道:“你上次给我讲过这个成语故事”。当时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次带孩子出来,真的是太有意义了,这既是一次出游,亦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经过导游讲解,孩子对司马迁的生平基本有所了解,对以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大帮助。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顺境中,受不得一点挫折。司马迁含冤受宫刑后,竟能在痛苦的边缘奋笔疾书,完成自己年轻立下的目标,写一部能够“藏之明山,传之后人”的巨著。他正是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才留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豪言壮语,才成就了《史记》这样的鸿篇巨制,才铸就了流芳百世的辉煌。

逆境使人成长,记得罗曼·罗兰曾经说过:“生活就像把犁,一方面割破了你的心,一方面掘出新的源泉,我要坚韧,就像珍珠贝一样,重塑自己的伤口,在伤处磨练出一颗灿烂的珍珠,闪闪发光,照耀自己的人生!”而司马迁就是坚忍精神的写照。司马迁让我们懂得在逆境中生活,学会去缩小已有的痛苦,不能遇到一点挫折就把它想象得十分可怕,只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悲观厌世。司马迁用他的行动告诉人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张金玲:春游司马迁祠

张金玲:春游司马迁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