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最美人间四月天,湖北麻城看杜鹃。麻城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是黄冈市代管市,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中国映山红第一城、中国十大诗意小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孝善文化之乡、湖北省双拥模范城、湖北省园林城市、湖北省卫生城市和湖北省文明城市。

四月的麻城大地,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近两年,麻城市充分发掘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着力推动文旅融合,促进全域旅游,文旅融合发展项目不断推进,文化旅游品牌活动精彩纷呈,文化旅游产业取得不俗业绩,使这座名副其实的“花城”,充满无限生机。


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寻梦麻城:红绿交织 多姿多彩

麻城历史悠久,有“千年古县”之称。春秋时期,这里发生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柏举之战;公元338年,后赵部将麻秋在此筑城,遂有麻城之名;公元598年设麻城县治;1986年撤县建市。境内有谢家墩后岗遗址、金罗家古城遗址等10余处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址,有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楚天第一塔”柏子塔,是湖北省文物大县(市)。

麻城山川秀美,风光旖旎。全市共有100万亩杜鹃林,龟峰山连片10万亩古杜鹃群落,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群落,其面积之大、年代之久、密度之高、品种之纯、花色之美,世界罕见。两年一届的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成为享誉全国的重大节日和旅游品牌。杜鹃花、山茶花、杏花、玫瑰花、福白菊“五朵金花”,构成大别山中心城市和旅游门户城市——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麻城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

麻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流传着赵氏子以孝感盗、麻姑救民、帝主扶危济困等美丽传说,孝善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近年来,麻城市将孝善文化作为城市的底色,确定“大别花乡,孝善麻城”的城市品牌定位,提炼出“忠勇孝善、奋进创新”的麻城精神,在全社会形成明孝善、崇孝善、弘孝善的良好风尚。

“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是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元末明初至清代中叶,持续500多年浩浩荡荡的移民史,使得川渝地区迄今有6000多万麻城移民后裔,每年来麻城孝感乡寻根问祖的川渝人士络绎不绝。麻城移民滋养了川渝文化,磨砺了川渝精神,在中华文明史上写下精彩篇章。


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麻城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策源地和红四军、红二十八军诞生地,孕育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其中乘马岗镇走出26位将军,成为“全国第一将军乡”。大革命时期,麻城有13.7万人投身革命,6万多人加入红军,6200多人参加长征,解放后仅幸存200余人。麻城市烈士陵园、乘马会馆列为全国、全省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麻城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间戏剧麻城东路花鼓戏、民间歌舞麻城花挑、皮影戏、东山老米酒酿造技艺、东山吊锅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麻城东路花鼓戏剧院被中宣传部授予全国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麻城东路花鼓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曾美玲入选2018年度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追梦麻城:突破难点 打造亮点

麻城是黄冈市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第一大县(市、区),在黄冈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麻城也是集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国定贫困县(市),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欠账较多,短板突出,在黄冈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2018年6月25日,黄冈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动员大会召开后,麻城市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长蔡绪安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25个相关部门和19个乡(镇、办)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机制,精准着力,尽锐出战,迅速兴起创建热潮。

——召开市、乡(镇、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出台《麻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压紧压实创建责任;

——召开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创建项目,出台任务清单,印发《麻城市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麻城市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创建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落实示范区创建重大项目规划和场馆建设、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及创建工作经费,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履行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体责任。

在为示范区创建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政策和资金保障的同时,麻城突出重点抓市直,破解难点抓乡(镇、办),打造亮点抓村(社区),不断把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

——投资12亿元,建成占地1300多亩的孝感乡移民文化园;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市图书馆新馆;今年再计划投资2.6亿元,动工新建占地439亩,包括剧院排练场、文化馆、美术馆、体育馆在内的的市文化体育中心,完成市文化馆、市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启动市博物馆展厅提档升级;

——按照“财政资金保岗位,部门经费保运转,事业发展增投入”的模式,由“委托制”改为“派出制”,落实每个乡(镇、办)综合文化站编制不少于2人的要求;按照新建50万元/个、改扩建30万元/个的财政补助标准,新建、改扩建一批乡(镇、办)综合文化站,全面提高乡(镇、办)综合文化站达标率;

——全市452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均设立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建成文体广场424个,百姓舞台184个,湖北省中心农家书屋3个,全国农家书屋示范点1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实现全覆盖。

“一个以市区为龙头,乡(镇、办)为纽带,村(社区)为基础,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谈到麻城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麻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新任党组书记、局长屈正修信心满满。


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筑梦麻城:以文促旅 以旅彰文

4月初的麻城,杜鹃含苞,紫藤吐蕊,桃红柳绿,茶花正艳。

4月6日至7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全国人大代表张辉带队,众多实力派演员和黄梅戏新秀,走进麻城景区,在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古孝感乡都度假区、孝感乡文化园倾情献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带来文旅融合的饕餮盛宴。

清明刚过,曾被清代乾隆皇帝御赐巨匾“杏花古刹”的岐亭镇杏花村,青砖瓦舍,山环水抱,林木滴翠,杏花如雪,令游人沉醉忘返。

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脉,是麻城最大的资源财富。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麻城市深度发掘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方式,加强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


杜鹃花开别样红——湖北麻城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划定乡村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线,加强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使“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上的东西走出来,静的东西动起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歧亭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和付兴湾、王家畈、小漆园、谢店、刘家湾、龙门河、大屋垸、桐枧冲、石桥垸、龙井、东垸、梨树山、牌楼、东冲等14个中国传统古村落,经过精心打造,成为麻城优质旅游资源,一年四季游客不断;

——发掘孝善文化资源,推动寻根文旅产业发展。以孝善文化、移民文化为纽带,采用鄂东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仿古建筑为主,妙手打造城市客厅,建成国内首座移民文化主题公园——麻城孝感乡文化园,复活了一段“问君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的尘封历史,成为湖北省用文化激活城市魅力的典范和千百万移民后裔的精神家园;

——发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旅游目的地。投资1000多万元,对乘马会馆进行修缮、扩建,成为大别山红廉文化教育基地;精心打造“全国第一将军乡”乘马岗将军故里、红军饭店等红色景点,推进大别山红星英烈园等项目建设,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发掘生态文化资源,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打造龟峰山旅游风景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风景名胜区和“中国菊花之乡”福田河镇、“东山老米酒之乡”木子店镇等旅游名镇,“赏茶花、鉴杏花、看杜鹃、送玟瑰、饮菊花、品老米酒”成为麻城市全域旅游的代名词,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福地”应运而生……

“不是天上的霞,不是画家的画,它比霞美胜似画,那是家乡的杜鹃花……”麻城籍当代著名诗人熊明修的一首《麻城杜鹃花》,唱出多少人心中的向往。

“麻城杜鹃花是北纬30度最激荡人心的红色花海,是大别山最美的红飘带。”

麻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蔡绪安表示,“红色代表勇气、革命、吉祥、喜庆和美丽。2019年,麻城人民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和脱贫摘帽任务,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着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奋笔书写新时代麻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告慰革命先烈的英灵。”(李青松 夏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