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銀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長年薪54.6萬,不...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隨著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逐步披露,市場也得以窺見銀行人的薪酬狀況。

記者梳理已經公佈2018年業績的19家A股上市銀行年報發現,銀行員工薪酬依舊傲視群雄,其2018年稅前人均薪酬是統計局公佈的201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10倍,高達36.3萬元。

19家銀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長年薪54.6萬,不...

銀行不再是金湯匙?這份薪酬很打臉

隨著銀行競爭壓力和工作強度的加大,部分人士眼中的銀行已經不再是金湯匙。

但從已披露年報的19家A股上市銀行中,依然可以發現銀行的薪酬充滿了競爭力。

人均年薪酬高達36.3萬元,遠超出全國2.8萬元平均水平,即使僅以北京2017年10.15萬的人均工資來看,銀行人均薪酬也是其3.5倍,銀行業依舊屬於超高薪行業。

19家銀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長年薪54.6萬,不...

統計局:2018年人均收入

雖然人均薪酬較高,但也不少人員反映自己被平均。

某上市銀行成都地區櫃員向記者提供的一份工資單顯示,該職員2018年全口徑收入(五險一金和稅前)為13.5萬元,其中工資/績效/補貼合計7萬元左右,年終獎大約6.5萬元,僅為該行人均年薪的50%左右,屬於被平均人群。

“2018年我們網點效益一般,因此我拿到的錢也比2017年少了約6萬元,各個支行收入差距也比較大,但除了支行行長和負責人外,一般情況下績效好的客戶經理拿的最多,人數最多的櫃員,收入肯定是屬於被平均的那部分。”該櫃員表示。

此外,某會計師事務所參與過銀行年報審議的工作人員表示,這裡的人均薪酬並不是指員工拿到手的錢,而是指公司支付的費用,包括公司繳納的五險一金和福利費用,扣除這部分才是員工到手的,之後還要繳納自己部分的五險一金和稅。

平安銀行董事長稅前477萬

國有行一把手薪酬不如阿里程序員

雖然銀行基層員工反映自己“被平均”,但實際上國有銀行高管拿到的錢也並不多。

以國有大行中薪酬“最慘”的工商銀行為例子,曾經的“宇宙行”董事長,目前已經走馬上任證監會主席的易會滿,2018年稅前已支付薪酬僅為54.6萬元,加上工商銀行繳存的社保公積金等,總薪酬也只為67.3萬元,和阿里P7級別的程序員差不多(而且還沒有股票),據多位銀行業工作人員介紹,多數績效正常的股份行支行行長薪資,也高於工商銀行董事長。

除了工商銀行外,其他國有銀行如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的高管薪資水平也不高。

年報顯示:

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總薪酬為71.13萬元;

中國銀行董事長陳四清總薪酬為69.04萬元;

農業銀行董事長周慕冰總薪酬為70.30萬元;

原交通銀行董事長彭純總薪酬為72.45萬元。

19家銀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長年薪54.6萬,不...

相比於國有大行董事長、行長的“低薪”,股份行董事長、行長的日子要好過不少,平安銀行公佈的年報顯示,2018年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2018年總薪酬達到477.70萬元,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薪酬也有469萬,如果按照一線城市標準來看,也只是剛實現“財務自由”。

此外,在國有行,相比於董事長、行長等一把手職位,銀行如董秘、首席財務官、熟悉風險官的薪酬反而更高。我們分別以“宇宙行”工商銀行和股份行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招商銀行為例,看看高級管理人員的薪酬對比。

19家銀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長年薪54.6萬,不...

銀行高管薪資與能力、職責是否不匹配?

博鰲論壇期間,3月29日德勤中國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發佈了《中國六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實踐研究報告(2019)》(下稱“報告”),報告認為國有銀行的薪酬制度失衡,進而導致人才流失嚴重。

報告顯示,六大國有大型銀行董事長、行長2017年薪酬為60-70萬元,高管平均薪酬為 60.8萬元,而同期國外某國銀行董事長薪酬約合人民幣1.42億元,其他高管薪酬均在6500萬元以上;花旗銀行董事長薪酬為1.16億元;高盛銀行董事長薪酬為 1.44億元,其餘高管薪酬平均也超過了1億元,妥妥的富豪。

19家銀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長年薪54.6萬,不...

此外,較低的薪酬水平和較大的薪酬差距也造成了國有大行人才的流失。《報告》顯示,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薪酬卻是六大商業銀行執行董事薪酬的9倍多,一些國有行地方支行行長的年薪高達200萬元,遠高於總行董事長、行長。薪酬水平倒掛在制度上對中層管理者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也導致了銀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為何部分大型銀行高管薪酬水平較低?

這與2015年的“限薪令”有關。根據規定,2015年1月1日起,國有銀行董事長、行長、監事長以及其他副職負責人的薪酬,按照國家關於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見執行。如果按照該規定,銀行中管幹部的薪酬水平難以超過平均薪酬水平的5倍。

對此,《報告》則提出,可以考慮縮小“限薪令”的適應範圍,擴大市場化選聘的職位,讓具體負責經營的副行長等也採取市場化薪酬體系。

但是,也有多位銀行業人士提醒道,不能用中國銀行業高管的薪酬簡單類比國外銀行業高管薪酬。

“中國的銀行,尤其是國有大行的銀行高管,更多是公務員概念而不是銀行家概念,很多都是有行政級別的,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多家國有大行高管還都調任過證監會主席、銀保監會主席或者各地省長、副省長等。”

某在國有大行工作多年的銀行從業者表示,“即使是市場化選聘,一方面如此之高的華爾街的薪酬體系是否就是合理?另一方面在中國銀行業這樣擁有較多國家資源並帶有權力限制性質的行業,採取過高的薪水是否合適?都需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