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即將進入“肉荒”時代,需90億隻肉雞產能爆發?雞肉代替豬肉是趨勢?!

隨著非洲豬瘟、環保的繼續,各地生豬存欄量逐步降低,據農業農村部數據,2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同比降低20%,將對肉食品市場帶來很大的供應緊缺。另一方面,肉雞面臨幾年來最好的行情,國雞產能得到恢復和增長,而法國祖代雞協議的簽訂,讓白羽肉雞將迎來產能恢復的曙光。

計算發現,要補充失去的1000萬噸豬肉的空缺,至少需要90億隻肉雞。那麼,雞肉能否取代豬肉呢?

能繁母豬降幅20%,填補缺口需要90億隻肉雞

近期,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全國畜牧總站在多個省市進行了生豬產能及產銷形勢變化相關調研。據悉,部分監測點能繁母豬降幅超過了80%。能繁母豬的非理性淘汰的趨勢仍在生豬養殖企業中持續,養戶“不敢養”“不能養”等問題突出。

調研企業表示,當前存量仔豬可提供的上市肥豬僅能支撐到今年5、6月份,後期生豬養殖企業可能面臨可供出欄肥豬短缺,造成屠宰企業豬源緊張的局面。

據農業農村部生豬生產監測數據顯示,1月末河南省能繁母豬存欄 同比減少26%,廣東省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6%,江蘇生豬存欄同比下降18.3%,吉林省定點監測村當前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23%,定點監測規模場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38%。

我国即将进入“肉荒”时代,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肉代替猪肉是趋势?!

豬肉菜式非常豐富

能繁母豬降幅20%,不考慮MSY大幅提升的可能,會有1.4億頭商品豬的缺額。以一隻豬淨產豬肉150斤計算,豬肉缺口達到1050萬噸!這部分未來將形成巨大的消費缺口。短期內,在非洲豬瘟疫苗上市之前,生豬市場的恢復將難以預見,豬肉價格將有可能上漲。

如果這部分缺口由肉雞來補充,以一隻雞全淨膛重2斤-2.3計算,需要的肉雞數量超過90億隻。落在了白羽肉雞和國雞的身上,將如何填補?

我国即将进入“肉荒”时代,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肉代替猪肉是趋势?!

肉雞產能有限,突破口在哪裡?

據統計,2018年,白羽肉雞祖代進口引種量(新西蘭、波蘭)約65萬套,國內(益生)繁育約23萬套,國內祖代雞更新量升至約89萬套。由於美國難恢復引種,種源或依舊以新西蘭、波蘭、國內繁育、法國為主,引種數量或有所提高。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2017年白羽肉雞祖代存欄79.4萬套,由於強制換羽的消除、垂直疾病、環保的影響,2018年父母代數量有所減少。預計2019年大部分時間父母代存欄仍將處於低位,2019年雛雞供應仍然偏少,種雞效益較好。傳導至商品代白羽肉雞及雞肉供給量收縮,雞肉供求緊平衡,雞肉價格較好,預計全年肉雞出欄低於40億羽。

但2018年祖代引種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後父母代的供應將顯著提升。依照2015年祖代存欄95億隻,2016年父母代3113萬套,商品代出欄43億隻推算。2020年,白羽肉雞商品代的出欄維持在42億隻可能性較大,比較穩定。

我国即将进入“肉荒”时代,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肉代替猪肉是趋势?!

另一方面,自2017年8月以來,國雞行情基本維持比較好的態勢,父母代存欄數量穩步增長。據新禽況調研,2018年國雞父母代存欄或可達到3900萬套,年出欄肉雞38億羽。

2019年行情較為穩定,但因環保壓力,沿海省份產能減少明顯,產業轉內陸轉移。兩相平衡之下,目前國雞父母代數量大致穩定,商品代年出欄數量或維持在38-40億隻。但也有行業人士表示,如果算上各地的潛在產能釋放的話,國雞年出欄50億隻也不是難題,難題是如何賣出去。

“豬肉降價空間小這一特點雖然無法改變,但可以通過價格相對較低的肉類來替代它,雞肉是最好的選擇!”王濟民博士這樣表示。

► 王濟民博士的觀點同樣得到了中國畜牧業協會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的認同,他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雞肉因為具備三大優勢,所以可以成為替代豬肉的最佳選擇:

► 首先,雞肉有價格優勢。市場中,豬肉目前每公斤的價格在25元左右,牛肉、羊肉每公斤在40至60元上下,與之相比,每公斤16元左右的雞肉優勢明顯,以此推算,吃一斤豬肉相當於能吃一斤半到兩斤雞肉,顯然,在“肉吃不起”和CPI持續上漲的大背景下,吃雞肉不僅能讓國人碗裡肉類的總量得以保持,還能省錢,更重要的是,縱觀幾十年的雞肉價格走勢,其從未超過豬肉和牛羊肉並能穩定在一定區間;

► 其次,雞肉有結構優勢。從國際肉類消費趨勢看,雞肉是唯一一個能超過豬肉的肉類,以發達國家為例,美國雞肉消費佔肉類的42%,人均消費量46千克以上,日本人均年消費雞肉為40千克以上,佔肉類消費的47%,而中國居民人均年雞肉消費量為10千克,只佔肉類總消費量的21%;

► 最後,肉雞養殖具有周期短、數量大的規模優勢。與豬、牛、羊生產週期半年至一年不同的是,白羽肉雞的生產週期在42天左右,其週期短、成本低而可控,而肉雞養殖也是目前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其能便捷快速地為國人提供優質的動物蛋白。所以,無論是價格,還是持續供應,雞肉都是豬肉的最佳替代品。

少吃豬肉、改吃雞肉是國際性大趨勢 我國已是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國

► 少吃豬肉、改吃雞肉也是國際性的大趨勢。李景輝總裁介紹,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肉雞生產國,是僅次於美國、巴西、法國、荷蘭的第五大肉雞出口國,目前,我國的雞肉產量為每年1300至1500萬噸,但我國的消費卻停留在發達國家60年代的水平。事實上,目前美國人均雞肉消費量已遠遠超過了牛肉和豬肉。

► 增加白肉消費減少紅肉消費,改變肉類消費結構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消費趨勢。李景輝總裁介紹,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裡,不僅美國的肉類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經濟發達的日本和肉雞產業發達的巴西,國民的肉類消費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在1961年至2009年期間,日本的人均禽肉消費由1千克/年增加到18千克/年。同期,巴西的人均雞肉消費由2千克/年增加到41千克/年。在美國、日本和巴西,雞肉已成為當地居民肉類消費的當家品種。

► “目前我國的人均禽肉消費量只佔肉類消費總量的20%左右,相當於美國上個世紀60年代水平,這種情況下,多吃雞肉,一方面能抑制CPI快速上漲,更重要的是,順應國際肉類消費趨勢,讓國人更強壯!”王濟民博士這樣表示。

我国即将进入“肉荒”时代,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肉代替猪肉是趋势?!

節地節糧、低碳健康 “一高三低”的雞肉應換下豬肉

► 吃雞肉拉低CPI只是改變膳食結構、推進雞肉消費的諸多好處之一,而雞肉的節地節糧、低碳環保、營養健康則已經在中國學界形成了共識。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畜牧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劉玉滿告訴記者,養殖及消費白羽肉雞首先能節地節糧,我國要確保18億畝耕地面積“紅線”和16億畝糧食播種面積“底線”,同時也要發展畜牧業,獲得優質的動物蛋白,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是走“節糧型”畜牧業發展之路。

► 加快發展肉雞產業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因為肉雞的飼料轉化效率明顯高於生豬。在我國目前科技水平下,肉雞的料肉比為1.8:1,而生豬的料肉比為3.0:1。換言之,同樣生產1千克肉,肉雞比生豬可節省37%的糧食。2009年我國豬肉產量為4890萬噸,如果其中的30%轉變為生產雞肉,就可節省糧食540萬噸。如果把節約下來的糧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國目前玉米的單產水平每畝350千克計算,可節約耕地1500多萬畝。

► 其次,以白羽肉雞為主的養雞業還是低碳產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AFO)的一項報告,畜牧業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最大元兇,畜牧業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佔全球總量的18%,超過全球交通運輸的排放,全球9%的二氧化碳、37%的甲烷、65%的一氧化二氮都是由畜牧業造成的。據國外碳足跡專家研究,在集約化動物飼養體系中,按照生產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計算,生產1千克牛肉產生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為14.8千克,生產1千克豬肉為3.8千克,而生產1千克雞肉只有1.1千克。同樣地,如果將目前我國豬肉產量的30%轉變為雞肉生產,那麼,每年可降低近4000萬噸的二氧化碳當量。此外,肉雞產業還能提供大量優質有機肥,可以替代化肥使用,為發展有機農業提供必要條件,進而形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體系。

► 再次,與豬肉、牛羊肉等紅肉相比,作為白肉的雞肉還有這有效改善國民健康狀況的作用。肥胖被公認為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因為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是某些癌症都與肥胖有關。有報告稱,目前我國的肥胖人口規模已高達3.25億。人類肥胖與不科學的肉類消費結構密切相關。我國城鄉居民目前的肉類消費結構大體上是豬肉佔64%、禽肉佔21%、牛羊肉及其他佔15%。相關的科學研究證明,提高雞肉在肉類消費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肥胖的發生。從營養學的角度看,同豬肉和牛羊肉類相比,雞肉具有“一高三低”的營養優勢,即蛋白質含量高、脂肪低、熱能低和膽固醇低。雞肉中的蛋白質含量高達22%,牛肉為20%,豬肉為18-20%;雞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1%,牛肉為5%,豬肉可高達30%;每100克雞胸肉的熱能為90千卡,牛肉為205千卡,豬肉為290千卡;每100克雞胸肉中的膽固醇含量只有82毫克,牛肉為104毫克,豬肉為100毫克。此外,雞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佔脂肪酸總量的24.7%,因此,更有益於人類健康。

► “一系列數據表明,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雞肉消費都在呈現強勢增長,併成為主流,為了健康國人也應該改變固有的肉食結構,將碗裡的部分豬肉換成雞肉!”中國白羽肉雞聯盟總裁李景輝這樣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