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灭“亲”,到底该不该灭?

卫庄公的妻子叫庄姜,是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庄姜长得非常漂亮,但是一直没有生过孩子。后来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一个女子,生了一个儿子孝伯,可是孝伯又早逝。这个陈国女子的妹妹戴妫和卫庄公生了个儿子,就是卫桓公。卫庄公的妻子庄姜把卫桓公像自己的亲生儿子那样对待。

大义灭“亲”,到底该不该灭?

庄公宠妾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公子州吁,他十分受庄公的宠爱,喜好兵器武事,庄公却不加禁止,庄姜则很讨厌州吁。

大夫石碏劝卫庄公说:“人们常说,疼爱孩子应当用合乎于正义的道理去教导他,不要使他走上歪门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产生邪恶的根源。而这些恶习的产生,都是因为父母的过度宠爱。您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恐怕会酿成很大的祸乱。不恃宠而骄,为人骄横却可以安心处于下位,地位在下却可以不心存怨恨,怨恨却能够自我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如果背离了天理人伦,而去做那些违理的事,就会招致祸害。作为统治民众的国君,您应竭尽全力来除掉这个祸害,而您此时却是在加速祸害的到来,这样做怎么可以呢?”

卫庄公却没有听从石碏的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公子州吁交往十分密切,石碏阻止他与公子州吁交往,但儿子石厚却听不进去。直到卫桓公当上国君的时候,石碏就告老还乡了。

大义灭“亲”,到底该不该灭?

后来石碏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在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由于州吁是弑君得到的君位,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作为州吁的左膀右臂,石厚向自己的父亲石碏,请教可以稳定君位的方法。

石碏想了想,说:“假如可以去朝见周天子,能被周天子所认可的话,君位就能安稳了。”

石厚又问:“怎么才能让周天子同意朝见呢?”

石碏对儿子说道:“陈桓公现在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陈国与卫国之间的关系很友好。假如前去拜见陈桓公,请求陈桓公向周天子请命,相信周天子一定会答应接见的。”

石厚就跟随州吁一起,到陈国请陈桓公帮忙。而石碏也已经提前派人秘密来到陈国见陈桓公,并携带密函,密函中写道:“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

大义灭“亲”,到底该不该灭?

不知就里的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抓住了,陈国请卫国人来处置他们。同年九月的时候,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往陈国,在濮地杀了州吁,同时,石碏也派出了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前往陈国,把自己的儿子石厚给杀了。

从古到今,人性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造成了许多人生的悲剧。那所谓的”大义灭亲”,正是人性和社会、道德之间冲突的一种体现,是选择让人性服从公道法则的结果。

故事中石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他是心存“大义”的,然而,当时的道德和法律是有阶级性的,今天的“大义”,以后可能会变成“小义”或者是“不义”。

大义灭“亲”,到底该不该灭?

人性又必须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必须遵从社会的法律法规,否则人性中那种野性的部分会破坏人类社会的稳定,甚至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