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借你的5000塊什麼時候還我”“還有這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媽,借你的5000塊什麼時候還我”“還有這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親兄弟還明算賬,親母女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可有的母親,擅長裝傻,明明當初借錢時,說好過幾日還你,可現實確實,別說幾日了,就是幾個月、大半年都過去了,仍不見主動歸還。

你若不問,她便不還;你若問了,她給你裝失憶。

年前,我媽跟我借了5000塊,說她手頭緊,就差這筆小錢了。因為從小母親對我也是有求必應,我二話不說,立馬給她打過去了。

我這人也不是愛財的主,覺著剛好我也有,那就轉過去唄,雖說這筆錢於我而言,是筆不小的數目,可放在我這沒有多大用處,借給我媽能發揮更大的作用,這也算是美事一樁。

可我沒想到的是,當初說過一個星期還我的,時間到了,仍不見我媽有歸還的意向,弄得我甚是被動,都不敢輕易赴朋友的約。

口袋空空,連外出會友的勇氣,也乾癟了。

難怪有人說,你的財力,決定你的底氣。

“媽,借你的5000塊什麼時候還我”“還有這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因為過怕了沒錢的日子,什麼母女情分也顧不上了,什麼禮義廉恥也都暫擱一旁了。

大約過了個把月,我實在沒辦法了,只好主動開口,問我媽什麼時候還我錢,豈料她一臉詫異地反問我:“還有這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她的震驚的表情告訴我,她怎麼可能會借錢不還,莫不是我記錯了吧,想趁機撈她一把。我也不想配合她演戲,也不願多爭辯幾句。

我把轉賬記錄打開放大,拿到她的眼前,鐵證如山,看她怎麼辯駁。向來強勢的母親,就算理虧,也不忘趁機教訓我。

說別人家的孩子,也像我這樣工作了,每個月都主動上交伙食費,我白吃白喝這麼大半年,收我5000塊也不過分,再說了,那點錢老媽替你存著,等你嫁人了,加倍還給你。

本來我還氣急敗壞的,聽了這番話,心裡面很不是滋味,

是我自私了,並沒有考慮過父母,一直都白吃白喝,沒有交過一分錢伙食費。

“媽,借你的5000塊什麼時候還我”“還有這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像我母親這樣,變相收錢,實則為兒女謀劃的父母,現實中也不少見。他們這麼做,並不是貪圖那點小錢,而是擔心兒女們花錢無度,待到用錢之際,卻拿不出錢來,只好四處求借,到處碰壁。

我的大表哥,曾吃過這方面的虧。他賺錢不少,可狐朋狗友眾多,隔三差五地胡吃海喝,美其名曰日常交友所需,實則是打水漂,酒桌之上,沒有真正的交情可言。

有一回,表哥家中突發變故,需要用一筆錢,要是他平常省吃儉用,還是能填補上的,可是都揮霍了,身無分文,只好向“朋友”求借,可惜都拒絕了,理由說得千奇百怪,總歸是一條:他們也沒錢,愛莫能助。

自那以後,表哥的父母逼著他每個月上交2000塊伙食費,實則是替他存著,生怕再次出現這樣求助無果的局面,借錢,是考驗交情的。

平常酒桌上說得再天花亂墜,可關鍵時刻,卻退避三舍,避而不見,那樣的朋友不交也罷。

“媽,借你的5000塊什麼時候還我”“還有這事?我怎麼不記得了”

我們都知道,出門在外依靠朋友的道理。可這前提得是,這個朋友算得上真正的朋友。若只是酒肉朋友,大可不必刻意維持,就此散了吧。

有些時候,我們會埋怨父母不近人情,逼迫自己每月上交錢財,他們這麼做,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我們應該感激,而不該心生怨恨。

許多年輕人,他們賺的錢不少,可惜開銷大,或者說不懂得節制,看到想買的就買了,等到月底的時候,發現口袋空空如也,一點留存也沒有。

年輕的時候,或許覺著沒什麼,畢竟一人吃飽全家無憂,可是往後卻不行,總要成家立室,賺錢養家,這樣的習慣和作風,不利於家庭,也不利於夫妻感情。

所以,不要埋怨父母,他們這麼做,真是為你好,逼你養成存錢的好習慣,若是不懂得結餘的道理,人生越往後將越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