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官不是副职长官,那副官是个什么官?

旧中国军队中,副官是十分常见也十分活跃的一个角色,在民国题材的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那副官是一个什么官呢?下面就根据本人掌握的资料做一简单梳理。

副官不是副职长官,那副官是个什么官?

沿革情况

副官就相当于封建时代的庶务官。庶务官,就是在机关内部或领导人身边负责杂项事务的官,古今中外皆同。

自从新的军制在中国被引进,类似的庶务官便一直存在,只是称谓并不相同。光绪三十年(1904年)制订的统一全国新军营制中,在军这一级,设有“护军官一员,经理庶务,管辖制内弁目兵役;执事官一员,随同护军官分办庶务……”这护军官,就是负责军中庶务的总头目,就相当于民国后的副官长,而这执事官,就是民国后的副官。

在镇(相当于民国后的师)这一级,则设有“中军官”一员,执事官一员。这“中军官”就和军里的护军官一样,同样也是负责庶务的总头目,也就是民国时的副官长。

到了协(相当于民国后的旅)和标(相当于民国后的团)这两级,便都只有执事官一员。也就相当于只有副官而没有副官长了。

新军中的营,就相当于民国时的营。在营里,只设“督队官一员,帮同教练管理庶务。”这督队官,类似于今天的副营长。这也就是说,副营长除了协助营长负责全营的教育训练,还要干副官长和副官的活。

新军中的队相当于民国后的连。在队里,也有专门管理庶务的官,这就是一直到今天还有的司务长。不过今天司务长的职责和旧军队司务长已经大不相同了。

这便是副官一职在新军中的设置情况。

进入民国后,军队编制层次名称由原来的镇、协、标、营、队、排、棚改为使用至今的师、旅、团、营、连、排、班。各级分管庶务的护军官、中军官、执事官等,也全部改称后来流行几十年的副官(长)。

和前清相比,此时军队的法制建设渐上轨道,司令机关各部门的职责划分更加具体。以禁卫军为例,其中副官处的职责规定为:

1,管理平时人员、马匹各名薄及人员之补充,考察各旅、团、营就在于经理各事宜;

2,调制全军人员统计表;

3,军司令处物品之补充;

4,掌理日日命令所关事物及命令之传达;

5,掌理司令处内之人事攸关事宜;

6,掌理各项命令之勤务;

7,掌管来往文牍、信件之传达;

8,经理司令处内一切之庶务;

9,管理司令处内之马弁、护兵、匠夫;

10,维持司令处内之军纪、风纪;

11,管理司令处内之守卫。

禁卫军副官处编制上校副官处长 1人,中校副官 3人,少校副官 3人,上尉副官 4人。

北洋的陆军师中,副官的编制较少,仅副官长一人,副官二人,职责规定为:“经理司令处内一切庶务及命令之传达。”

北洋陆军的旅、团、营各级,没有副官处长或副官长的编配,但编有副官一至二人,连则一如既往编有司务长一人,负责连队庶务。

到了国民政府时期,军队司令机关的编制仍基本沿袭北洋旧制,变化不大,副官处的职责与北洋时相比大同小异。以陈调元部第一路军副官处为例,其职责:

副官处设总务、管理两科,掌理下列事项:

1,关于承宣命令事项;

2,关于典礼事项;

3,关于侍从事项;

4,关于交际与调查事项;

5,关于警卫事项;

6,关于军风纪事项;

7,关于勤务事项。

1938年制订的《陆军暂行编制纲领》中,陆军师设参谋、副官、军械、军需、军医、军法等六个处,其中副官处编制中校副官处长 1人,少校副官 1人,上尉副官 1人,中尉副官 3人,同上尉书记 1人,同中尉书记 2人,同准尉司书 4人,少尉司号长 1人,另有士兵若干。

同一规章的步兵旅编制,没有副官处,但编有少校副官1人、上尉副官2人和中尉副官3人。

这一时期的编制,师、旅两级没有副官长。不过编制表中没有,不代表实际执行中没有。卢沟桥事变时,王培臣就是29军37师的副官长;滕县保卫战中,罗辛甲就是41军122师的副官长;红军四渡赤水前的土城战役时,胡秉璋就是川军教导第3旅的副官长。那年头好多军队特别是中央军以外的杂牌军队,不受编制约束而自行设置各类官职的情况很多,一点也不稀奇,超编制增配副官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这一时期的团、营两级,也都依北洋陆军惯例编有副官,一般是团编有副官2人,营编副官1人。

民国二十年颁行的《陆军军队内务规则》中,关于团上尉副官的职责,规定为:

“一、掌命令、报告、通报、日记及各项文件之传达收发事宜。

“二、每日应办文件,除分配专司各员办理外,其余应分别拟定办法,呈请团长核夺。

“三、关于机要文件,及秘密图书等之出入,务宜格外慎重,严密处理之。

“四、编撰本团历史,并负保管之责。

“五、保管关防、门照、车票、船票、公出证、外出证等,并需严密其出纳。

“六、管理本部所属兵舍阵营器具等事,所有消耗物品,应力求节约,以省糜费。

“七、拟定值星勤务及卫戍勤务所需之人员,与派遣之部队,呈由团长核准后,预为通知。

“八、关于传达事宜,应遵照本规则文书处理章规定条文办理之。

“九、担任本部士兵夫之管理训练事宜。

“十、本部军官佐以下,有受处罚者,应将官职姓名、处罚科目及日数等,通告于有关系诸长官。

“十一、本部军士因公或修学等,有请愿延长点灯时刻者,得酌量情形,规定时限,通报于团值星官。”

关于中尉副官的职责,规定的特别专门,就一句:

“保管军旗,并辅助上尉副官办理事务。”

那也就是说,团部中尉副官就是专门保管军旗的。

规则中对于营副官的职责规定为:

“参照团部上尉副官服务之规定,处理营本部一切事务。”

抗战胜利以后,美式参谋工作体制植入国军司令机关,这时的司令机关由人事、情报、作战、勤务四大主业参谋和其他特业参谋组成,在军师旅各级,原先的副官处被弱化为副官组,其职责大体仍如旧时一样。不过这一美式参谋工作体制一直到大陆解放,也仅在极少数单位中执行,国军绝大多数单位,执行的仍然是从北洋时期沿袭下来的“八大处”体制。在这一体制下,副官处仍然是仅居参谋处之下的第二大处,副官长也仍然是各级主官除作战以外负责各项杂务的最高负责人。

实际情况

副官处这一机构,大体就像有些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副官长这一差事,则几乎和今天办公室主任的角色一模一样。

著名将领中,吴佩孚曾任北洋陆军第三师的副官长,顾祝同曾任建国粤军的副官长,张治中曾任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的副官长,张自忠曾任第二次北伐时西北军的副官处长。

八路军新四军中,也有副官处和副官的配置。晋察冀军区组建之初的参谋长唐延杰,之前就是八路军总指挥部的副官长。徐曰文、徐服等,曾任八路军的副官处长。黄序周、张经武等,曾任新四军的副官处长。平江惨案中遇难的罗梓铭,是八路军总部的少校副官,皖南突围后,杀害项英等人的叛徒刘厚总,是新四军副官处的副官。

除了军队机关设置副官若干以办理各项杂务,高级将领也编配有私人随从副官。比如制定于民国三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军事委员会会本部编制表》中,就规定:“本会各委员设随从参谋上校一、中校一、随从秘书同中(少)校一、副官上尉一。”

至于割据一方的军阀部队,高级长官配置专门服务于个人的副官,就更是司空见惯。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时,身边配有副官多达8人,副官长即少将军衔的谭海。

彼时长官身边的随从副官,基本等同于今天高级官员或老板身边的生活秘书,主要负责长官的生活起居、传达、接待、警卫等杂项事务。这些副官,官阶可能不大,也可能很多年并不升迁,但往往是长官生活中的贴心部下。这又有点像封建时代的家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国葬》中的主人公秦义方,就是这类人物。

那时的旧军队,封建残余思想根深蒂固,官僚作风特别盛行,以至于许多团长、营长都有随从副官,跟在身边提包儿打伞,耀武扬威。照编制,团部营部有副官,但团长营长本人是没资格编配随从副官的,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实际配有副官。这很像今天有些部门的领导,虽然编制上没有专职司机,但照样有实际上的专职司机。

不一样的是,今天这些当官的,虽然实际上享用专职司机,却假装没有。旧军队的军官,却没有这样的避讳,他们对自己给自己配备的随从副官一般都很高调,很显摆。官员互相之间也很夸张地使用,比如在一些社交场合,就像酒席上的恭维话一样,人们对带兵官身边的卫士、随从,往往也以副官称之。上世纪五十年代有部电影《天罗地网》,片中,特务专员郭浩带着卧底的公安侦察员进入到国军残部驻地时,对着残军团长介绍说:“我的随从,王善福。”残军团长马上对着部下高喊:“带王副官去休息。”这便真实反映了当年的军中习俗。

由于随从副官就是负责长官个人杂项事务的,而那些割据一方作威作福的军阀们又全不受军队编制条例的丝毫约束,于是,原本负责军事相关庶务的副官,其职责便有了无限的外延,遂使这一官职在很多时候和很多地方变了味儿、走了样儿,就出现了专门给长官饲马、养狗、陪打牌、陪唱戏玩票的副官。旧桂系陆荣廷公馆中有专门的“马排长”、“狗排长”、“金鱼排长”,这些穿着军装佩着军衔的排长,就都不是带兵打仗的,而是专门负责给主子养马、养狗、养金鱼的。按中原地区军中惯例,这些人就是副官,只是广西那时的称法不一样罢了。《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化装土匪时,就是“饲马副官”的身份。虽然这只是文艺作品,“饲马副官”这一官职却反映了当年的实际情况。

民国时期有一句话甚是流行:“参谋满街走,副官多如狗。”既然有饲马的养狗的副官,也就有专门伺候少爷小姐姨太太的副官。1936年出版的《张宗昌祸鲁记》中描述,说张宗昌数不清的姨太太们,每人“均有副官一人,护兵二人,汽车一辆,其余奴仆厨役无数。”就是当年副官一职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副官这一差事的窘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