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訂婚他親姑隨了五千塊的禮,親姨事後得知有些尷尬,結婚跟隨五千,生孩子該咋隨?

颳風下雨出太陽


其實我覺得隨理這東西要看個人能力,別人隨5000是他能承受這個數,而且是姑姑,家裡富裕一些多給侄子一些也不過分的。

但不可能作為一個標準,我覺得隨禮完全沒有必要在意別人隨多少,真要這麼攀比起來那沒意思,不去直接曬資產了。

還有就是隨禮也不能太少,最起碼的夠婚禮那天的飯錢,再稍微添點,就可以了。吃的不虧心,也對喜主表達了心意。


萬象情


有些時候隨禮份子真的是讓人很尷尬,你說人家趁100萬在水裡的時候,人家拿出1000塊錢也就是個皮毛。可是咱有1000塊錢咱拿出500塊錢,你說這樣的比例簡直是無法衡量。但是當你把這個錢隨到自己親人面前的時候,兩個人一對比,瞬間你會覺得想找個地方鑽進去,因為你隨的太少,人家隨的太多。


我也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我妻子的侄女結婚的時候,由於我和舅哥、舅嫂就少,我們處的都是非常的好。再加上我媳婦兒與侄女兒也處得特別的好。所以拿多少錢就成為了我們比較猶豫的事情。因為我還有姐姐,她們兩口子現在下崗在家,條件也不是很好,如果同樣是姑姑,到隨禮的時候拿不一樣的錢就很尷尬了。所以我在水裡之前和媳婦兒與姐姐去商量,我那善良的姐姐也表示,就這麼一個侄女,怎麼也不能小氣了。最後,我們兩家一商量都拿了一樣的錢。事情辦的也是非常的圓滿,我們兩家也都是非常滿意的。

其實水裡這件事情就是這樣,要量力而行,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一時的禮份子可以少一點,但是我們過日子還是天天如此的,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的費用都沒有了,到時候誰還來管你呀。所以我說,在紅白喜事上,親戚朋友不要那麼太重視隨禮的多少,而要看人家對你的感情有多少,還是和和氣氣的相處,這比什麼都重要,比什麼都幸福。


伊春美食美客


這種事情有時候沒辦法,老家農村哥哥姐姐弟弟們,沒事從來不打電話問候一下你過得好不好(包括512地震,除了我姐姐打了),一打電話就是隨禮,生娃或者結婚隨禮300元(工資1000左右),500元(工資2000左右),考上大學的獎勵性的給3000元。我生孩子報喜也一分錢沒我,我孩子考上大學也一分錢沒有(除了我姐給了600元)。一共老家七個孩子,還有結婚兩次的,有什麼辦法?都是至親後代,都是喜事,通知你你在外地又回不去就出錢唄,再說就你有正式工作,就覺得你有錢。你能不給嗎?不能!當時我上大學的時候分家的哥哥們沒有出一分錢,借也不借,跟哪個說理去。要問怎麼隨禮,想怎麼隨就怎麼隨,有回禮有算意外收穫,沒機會回禮也別惦記。


然也34240


家裡挺和睦的,家風就是尊老愛幼,誰有能耐誰付出多,從小到大,家裡人都是這樣,從來不攀比也不抱怨!家裡我從小看到大的表弟考大學,因為我工作順利工資頗高拿了六千禮錢,四年後家裡老姨生大胖小子,四十多了因為生病這是第一胎,這算是我家更大的喜事了,可惜我工作不順,工資縮水,只拿了三千老姨說什麼都不要,知道我的難處,我還是強硬的給了,但老姨也經常通過別的方式補貼我,很慚愧,家裡也是這樣誰經濟好點誰給的多點,誰經濟差點誰拿的少點,大家不會因為多少而去計較,感情都是一樣的,不是每個人都在人生的高峰期,可能有人會說,你會拿回份子錢,計較什麼?😁當然不是,我沒上大學,我不會收回學子宴,我拿出的錢肯定不會等價回來,但我不在意,每年依舊會給老人,比我小几歲的表弟妹過年錢,他們永遠不會反給我,這注定有去無回,但我依然每年會給他們,跟直系親屬不用像外人一樣計較,掙的多就多給點,少就少給點,不用攀比,親人之間如果太計較得失,就別處了,比看到外人還心塞


大城小愛中的沙


這種情況我也經歷過,最好的辦法就是提前商量商量,統一禮金數。

我在農村長大生活,拿我家的例子來說,家庭不算差,比一般的強點。家裡也有那些特別富裕的親戚,有的時候隨禮他們就會起頭,多隨禮。我們家勉強能支撐,有很多過得不好的家庭可能一個月也賺不來那些錢。這樣的隨禮對人家來說就是一個壓力,一個大坑啊。這個時候,別管什麼親戚不親戚了,那些隨著困難的都對那個隨大禮的有意見!

後來見得多了,也想出一個辦法。像題主說的那種情況,你隨1000,她非要隨5000。這種情況好辦,你讓她也隨1000,剩下不管是4000還是5000給孩子“壓腰”。現在農村都有這樣的習俗,也適用於那些關係特別好的親戚朋友。而且壓腰的錢是不用寫在賬上的,是偷偷給孩子新人的。而且壓腰的錢可多可少,一萬也不多,幾百不少,你不給也沒什麼。這種情況就可以避免題主說的那種尷尬了。

我是85後,一直生活在農村,希望我的建議能幫到你。



獨行彩雲間


我覺得這種事情還是量力而行吧,有多大的經濟基礎做多大的事情。不要因為別人出的多少而心裡不舒服,我一直不支持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

每個家庭的經濟能力不一樣,拿我來說,三口之家,沒有老人支援,我們兩口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小孩子每月花費很大,有房貸要還,我小侄女滿月的時候就給一千塊錢。我弟媳的朋友有一個就給了兩千,但是我並不覺得不合理,我就只有那個能力,我在我能力範圍最大的化的出禮了,總不能為了面子下個月喝西北風吧。

我覺得這個隨份子錢就是個惡俗,金額大了大家隨了心裡不舒服,不隨會被人DISS,金額小了又覺得傷面子。總之,希望這個陋俗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所改善,大家都不要被這個東西困住。


流落在街角的貓


親戚間隨禮是個學問,我個人覺得是考慮當地的平均水平及眾親友的承受能力。太高太低都不好。禮尚往來嘛,你給的太高,人家到時回得也要高。給的太低,又顯得不夠情分,總之要綜合考慮,還要照顧“左鄰右舍”。

按我們這兒的習俗,像這位網友的婚事,姑姑隨禮一般和叔、伯相比,姑姑也可稍低;而姨家一般不和姑家比較,可和舅家相平衡。

這也是個不好平衡的事。在接學生時認識一位姓李的夥計,他原在工商所工作,妻子在企業退的,工資不高。說起妻子的二弟岳父去世,妻子和兄弟幾人商量拿多少?大舅哥張口:拿三千吧!老李說:我當時那個咬牙呀!大舅哥兩口子都是幹部,他還是副縣,兩人月入1萬5,我們兩人一月才6千多。咱能比嘛!

我也深有體會,遇紅白喜事,兄妹多的商量好一齊拿,又好看又顯團結,多好!可遇到那不體諒別人的兄長,金口一開,咱這窮工人就得服從,可這回家後怎麼把“預算”再平衡可就難死人了。好在老婆大度:不怕,嘴裡緊緊也就出來了(笑)。

禮尚往來,隨的是心情,禮的是情分。我要是大款,想多拿,我絕不去顯擺,我會對弟弟妹妹說:不要攀比,根據各家收入狀況,拿個平均數吧。隨後專把喜主叫一邊,你願意再給一萬,也是你的本事。皆大歡喜不好嗎?


嶧縣西門裡老李


先說下,不管男女,兄弟的孩子都是侄子,姐妹的孩子才是外甥,比如,你是個女同胞,那麼你孃家哥哥弟弟的孩子是你的侄子而不是外甥,你姐妹的孩子才是外甥。

再回答問題,小輩結婚,最為長輩隨禮量力而行就好,富裕的多點,困難的少點,這很正常,沒必要這個都要比較。

我小舅子結婚,我紅包給一萬。那是不是他所有的姐夫妹夫都要給一萬呢?顯然不是,這只是表達自己的心意而已。


風華淡去


這問題問得讓人哭笑不得,親姑和親姨有毛線關係?幹嘛要隨一樣的份子錢?(請原諒我講粗話了)

親戚孩子結婚,表示一下心意,是很正常的人情來往。但給多少,要看關係親疏,個人能力,還有之前彼此間的互動,同時也參考所在地區的風俗行情。但具體給多少,還是要視具體而定,而非跟某某某一樣才行。

比如,親姑給5000元,那是親姑家境比較好,跟孃家親密,所以給個5000元,她認為比較合適。但親姨雖說也跟自家姐妹情深,也疼外甥,但就是家境一般,壓力大,想給多不可能,你就是給個200或500元,也是可以的,畢竟能力有限啊!如果自家親戚嫌少,那是她的問題,能好來好往最好,不行的話也就算了吧。沒必要打腫臉充胖子!

有人說:人情緊如生死。將人情與生死相提並論,我本人表示呵呵。太誇張了吧,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對待人情世事,隨心隨境即可。得之我幸,失之也可。最主要問心無愧即可。


木子每733


隨禮多少是很頭疼的問題。但禮尚往來隨大局就好。關係好的,一般舅姨或姑佰叔都會商議著給多少,差別不會太大。如關係不是那麼融洽,不商議,那條件好的可能會多給。不管給多少,收禮的人就不應該挑理。人情往來圖個熱鬧,加深親友之間的關係,走著走著更近了。就怕親戚間有那麼一個格色的,明明商議好給多少了,他非多給一點。或者是以各種理由收份子錢的,比如五十歲,六十歲,六十五歲或每一年的生日請吃飯而總收親友紅包的,那就討人厭了。當時不會說什麼.過後會報怨的。長久會丟了親情變得孤立,於是就有了親戚不如外人。人心換人心,別算計、別計較,請珍惜血濃於水的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