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假期休息,平潭蘆洋鄉徵遷幹部堅守崗位推進徵遷工作

6日,正值清明假期第二天,和平大道二期蘆洋段徵遷指揮部卻和往常一樣忙碌。為了確保首期徵遷任務順利完成,蘆洋鄉徵遷幹部放棄休假,趁村民返鄉祭祖的契機,積極入戶做思想動員。

和平大道是高鐵站前廣場的配套路網設施,它的建成將為福平高鐵通車後起到重要交通疏導作用。其中,和平大道二期項目蘆洋段的房屋徵遷能否順利推進,直接影響到和平大道的建設進度。面對徵遷任務,蘆洋鄉30多名幹部鉚足一股勁,一線攻堅克難,在徵遷開始後的7天內就拿下了9座房屋。

多次走訪 聽群眾心聲

“徵遷是個系統工程,一句話說不好,一件事做不好,就有可能導致群眾意願發生變化。”蘆洋鄉黨委書記陳鴻朝是此次徵遷項目的鄉鎮帶頭人,面對徵遷任務,他常叮囑徵遷幹部們,要多聽徵遷戶的心聲,幫他們解開心結,並做好後續的服務,讓他們順心順意。

首批徵遷任務共有19座房屋,這些屋主大多在外,趁著清明期間,村民們從外回來祭祖,徵遷幹部們放棄休假機會,抓住這個節點跟群眾溝通。“對群眾而言是假期,對我們而言也是攻堅的好時期。”蘆洋鄉鄉長林山說。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徵遷戶陳香宋簽下協議,這得益於徵遷幹部的多次走訪。“徵遷政策好不好,群眾心裡都有本賬,關鍵是要給群眾說清楚、算明白。”徵遷幹部蘆汪洋負責陳香宋家的徵遷工作,自徵遷工作開始後,他每天都到陳香宋家中,與她話家常。

“陳香宋今年70多歲,年齡比較大,有些不理解的地方,我們從跟她說到跟她兒子說,不斷講解,幫她們理順所有的徵遷難點,讓他們開開心心簽下協議。”蘆汪洋說。

“他們每天都來,和我們講解,我們很滿意。”陳香宋說。

換位思考 解群眾心結

徵遷不是簡單的徵個房子,還要解決群眾實際的困難。徵遷工作開始以來,徵遷幹部們逐一上門與徵遷戶促膝談心,瞭解他們所想、所求、所盼,一遍遍地宣講政策、一趟趟地上門溝通、一次次地答疑解惑,經過不懈的努力,徵遷戶的思想才一點點地發生轉變。

徵遷戶王美玲家中飼養了幾千只雞和鴨,房屋徵遷了,這些雞鴨該去往何處?面對這個難題,徵遷幹部和徵遷戶都犯了難。

對此,陳鴻朝發動了蘆洋鄉的力量,先是發動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食堂進行購買,還鼓動鄉幹部們向親朋好友宣傳,轉發微信朋友圈讓大家進行購買,幫助解決這些雞鴨問題。

王美玲說:“很感謝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些雞鴨都是我的心血,在徵遷過程中,徵遷幹部不斷幫我想辦法,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都是他們一遍遍和我說,不斷提醒我,很體諒我們的難處,很盡心的幫助我。”

“徵遷先徵心,我們也希望能幫助徵遷戶毫無負擔的簽下,所以我們用換位思考的形式,以‘假如我是被徵遷戶’的思維方式,細心考慮每個徵遷戶可能遇到的每一處困難,解決實際難題。”陳鴻朝說。

持之以恆 順群眾心意

即便已經簽約了,蘆汪洋第二天還是來到了陳香宋的家裡。“家裡搬遷要不要幫忙,有什麼需求記得說。”陳香宋如今一人居住,蘆汪洋害怕老人家搬遷沒有助手,特地再來了解訴求。

“並不是說簽約完之後,我們就不聯繫了,我們還要經常來和他們聯繫,幫他們做好後續的相關工作。做好保姆式的服務,讓徵遷戶順心。”蘆汪洋說。

每天晚上9點,項目徵遷指揮部燈火通明,徵遷幹部們就圍坐在一起,反覆學習實驗區的各項徵遷政策和規定,討論從徵遷戶收集回來的訴求,探討解決方案,相互交流徵遷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徵遷幹部林立勇說:“這樣的例會一方面是相互借鑑好的經驗做法,另一方面,也是自我加壓,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

“討論有利於我們群策群力,想好應對辦法,以便第二天再去徵遷戶家中,打開徵遷戶的心結。”陳鴻朝說。

為了形成相互鼓勁、相互趕追的徵遷氛圍,他們還建立了微信工作交流群,隨時隨地把最新的徵遷動態、心得和碰到的問題發到群裡,進行“頭腦風暴”匯群智、集群力,解難題。

“每簽下一戶,我們的獲得感都是滿滿的,看到其他同事取得進展,我們很振奮,同時我自己也會比照他們,敦促自己把壓力轉換為動力,投入到徵遷工作中去。”林立勇說。

  • 來源:平潭時報
  • 文字:丁 雲 林映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