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桃花颂

常德这座小城,北靠太阳山,沅水穿城而过,古称“朗州”、“柳城”,现在又叫“桃花源里的城市”,风景如画,人杰地灵。东晋大文豪陶渊明,一篇《桃花源记》,为这座城市,打下了桃花的烙印,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今天也来说一说桃花。

桃花是爱情的象征。最早关于桃花的诗文,大概是《诗经》了吧,“桃之幺幺,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用桃花的鲜艳,赞美新婚妻子的貌美,几千年前的古人,就已经用桃花来象征爱情了。崔护在《题都城南庄》中写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游玩长安南边小院,在一片桃花中,偶遇心爱的姑娘,回忆及此,思念不止,等到来年再去小院,姑娘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桃花依旧,给人空留遗憾。

常德桃花颂

桃花是友情的象征。李白在《赠汪伦》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仙一生游历中国,到处结交好友,关于友情、离别的诗文也非常多,用桃花潭水比喻友情,还是第一次。

桃花是春天的象征。春天百花齐放,万物复苏,为何单以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呢?有诗为证。香山居士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用山寺桃花的盛开,打破了无处觅春的惆怅。

桃花是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要说对桃花推崇备至的,当属明代堪称诗画双绝的郑板桥,“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摘得桃花卖酒钱”(桃花庵歌),桃花配酒,正是诗人出世生活的向往与写照,抛开尘世中的喧嚣,在一篇桃林中饮酒吟诗,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常德桃花颂

桃花是隐士与风景的完美结合。历史上大凡隐士,都会以风景为衬托,以诗唱和,这其中最有名,风景最美的,当属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寨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高山、白鹭、桃花、流水、斜风细雨、隐者垂钓,这是一幅多么完美的画面。

最后看下在常德做过朗州司马刘禹锡的桃花诗文,“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樽前” (《忆江南》),桃花流水配上竹叶美酒,可以不醉不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