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萬菱信基金:今年A股可能是脈衝式行情 更看好成長板塊

今年以來,A股市場全面回暖,各大指數紛紛反彈,成交量再創近期新高。在申萬菱信基金總經理來肖賢看來,今年市場上漲基礎是預期的改變和投資人風險偏好相對提升,但想要看長線的牛市,還需要通過經濟數據的驗證,今年更可能是脈衝式的行情。看好成長股、科創板的機遇,公司也將針對這些領域推出特色化的指數產品捕捉成長風口。

市場走勢有待數據驗證

今年更可能是脈衝式行情

“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我們對市場的預期並不十分樂觀,但沒想到一季度市場行情起來了。我們在不斷修正自己的看法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問題,可能未來三年全球經濟都會緩慢下行。”最近在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時,來肖賢說,美聯儲預期今年9月底宣佈結束縮表,反映出美聯儲對經濟的擔憂,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的龍頭,其放緩對全球經濟來說存在一種速度減緩的牽引作用,因為它是最大的需求端。

在經濟預期不太樂觀的情況下,今年A股市場為什麼能產生行情?來肖賢認為,主要原因是去年底市場處於新老年度交替、最悲觀的時刻,但今年市場開始發生各種預期的轉變,包括財政政策、銀行信貸、社融數據和流動性等。

他舉例說,社融數據方面,去年底還在預測社融和貸款數據可能在今年二季度才會企穩反彈,但春節前市場各種傳言預計1月社融數據將上揚,到節後公佈的數據完全超預期,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4.6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如果畫張圖可以發現,社融數據根本不存在緩慢見底,而是直接往上翹,所以,創業板、中小板反彈強勁,因為流動性釋放以後,邊際效應改善最明顯的是小市值、缺錢的企業。還有券商大金融板塊,因為券商是貝塔,市場越好,它越賺錢,有疊加效應。”

但來肖賢也提醒,近期大盤在3000點至3200點附近震盪,很大原因是第一波加貝塔的過程較快,投資者獲利後有了結心理;還有,現在大家都不敢預測未來兩三年,因為後續基本面還要通過數據去驗證,3月和4月年報、季報的數據出臺,市場肯定會有出乎意料好的或者不好的情況出現,“所以,現在這個時候市場在交鋒,就跟冬季和春季交界一樣,天氣變化較大,時好時壞”。

來肖賢坦言,今年對市場的判斷沒有2018年那麼悲觀,但也不是說特別樂觀。“今年市場上漲的基礎是預期的改變和投資人風險偏好在緩慢抬升,但想要看長線的牛市,還需要通過數據去驗證,一步步增強信心,才可能會出現慢牛。從機構投資者角度來看,我們認為,今年更可能是一種脈衝型的行情,因為還要看真實經濟數據等情況。現在資金很敏感,CPI、PPI、PMI等數據出臺可能對市場產生衝擊,導致市場下跌,但如果再釋放樂觀信號,市場又會來第二波行情。所以,這種脈衝行情究竟是效能衰減還是放大,直接決定了今年指數是收出大陽線還是下跌或收平。”

更看好成長板塊

佈局科創、成長產品

來肖賢認為,今年投資者更多會從結構性方面賺錢,而不是指數方面,成長板塊更值得關注。“2月創業板表現突出,市場表徵成長的風格成為主流,我覺得從邏輯上來說,一是中國經濟結構要轉型,包含了大量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一批小公司比較靈活,很快就實現轉型,佔領一定市場份額,實現爆發;二是今年北上資金超過千億,外資配置白酒、家電等大盤股,而中國本土投資人的研究覆蓋面更強,選擇的餘地更大,從小股票中尋找阿爾法可能性更大。”

申萬菱信的傳統優勢在指數和量化投資,來肖賢表示,公司產品線的佈局,會跟當前對未來市場的判斷有相關性。

來肖賢透露,去年申萬菱信在滬深300價值上做了很好的持續營銷,今年可能會推出表徵中小企業的指數產品。“之前我們將所有資產拉出來看了一遍,發現前期跌得最狠的是以中證1000為代表的股票,因為市場總有周期,從邏輯上來說跌得最狠,說明這個板塊的估值也已經降得更低,從投資者的角度考慮也是佈局的時候。今年中證1000反彈的速度比我們想象更快,從年初低點到現在已經漲了35%,到了這個位置可能會有波動,我們非常明確,一定要儘快趁勢佈局這樣的產品。”

申萬菱信今年還打算推出科技、成長類的產品。來肖賢說:“我們在去年底就看好成長,作為國家大政方針的科創板的推出,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想法,正好切入這個時機做科創、成長類的產品。”

來肖賢也表示,在佈局科創、成長類產品時,申萬菱信也會繼續堅持差異化戰略,利用好公司成熟的指數管理團隊。公司正用指數和量化的金融工具來打造有特色化的科創成長產品,“隨著科創板的推出,這兩年一定會有很多同類型的產品,這時候在拼資源之外,公司一定要找好策略和角度,打出差異化的路線來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