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制取消!公立醫院醫生的“鐵飯碗”不保。

我國現如今有3000多萬事業編制職工。隨著事業單位深化改革的推進,曾經吃香的“鐵飯碗”正在被打破。

近日,財政部官方網站發佈的《關於繼續實施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事業編制取消!公立醫院醫生的“鐵飯碗”不保。


長期以來,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公立醫院的待遇一直很好。不過,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 2019年年初,很多省市已經開始行動,如2月28日甘肅省衛健委印發《2019年全省衛生健康10項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福建省3月1日下發《關於開展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省級試點的通知》,試點醫院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重點任務之一,就是依法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實行合同管理,逐步實現同工同酬同待遇。對醫院緊缺、高層次人才,可由醫院採取直接考察的方式公開招聘。而距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所制定的總體目標的時間點2020年,越來越近了,事業單位分類即將完成,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人員出路不同,關係到3000萬在編職工。


事業編制取消!公立醫院醫生的“鐵飯碗”不保。


事業單位是如何分類的呢,目前事業單位分三類:一類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二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三是從事公益服務的。通知指出,其中衛生類所屬的公益類事業單位是大頭,是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這類事業單位情況比較複雜,需要區分情況、精準施策。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和為機關提供支持保障的事業單位差異較大,基本功能不同,服務對象不同,運行機制不同,面臨的問題不同,改革重點也不同,需要區分情況實施不同的改革舉措。

國家已明確:今後公立醫院會取消事業編制,但保留事業單位的性質,將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讓事業單位真正成為幹事業的地方。那長久以來的事業單位“鐵飯碗”還能繼續端下去麼?公立醫院又該如何應對改革呢?


事業編制取消!公立醫院醫生的“鐵飯碗”不保。


在過去幾十年裡,編制對公立醫院的發展和人才隊伍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編制有一定的缺陷。在大家長期以來的思維中,醫院編制就等於“鐵飯碗”,即使態度能力不夠好、服務不夠到位,技術不是特別優秀,但只要不犯重大過失,誰也不能怎麼著。

雖然近幾年同工同酬的叫喊聲越來越響亮,但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而編制把差距遠遠拉開。有編制的員工不僅待遇好,在晉升學習方面也是比非編制的員工有一定的優勢。如果取消了醫院編制,沒有其他的獎勵條件,恐怕難以吸引優秀人才繼續為醫療事業奮鬥。所以,一旦失去了“編制”這個殺手鐧,公立醫院要如何留住優秀人才,除了在薪酬待遇方面下功夫以外,醫院的管理制度也得相對應重新制定。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的用人機制

個別擁有編制“鐵飯碗”的醫務人員出現了“幹多幹少都一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大鍋飯”思想,醫術不精,服務態度不好,對醫療事業缺乏熱情,甚至出現惰性,這種情況對就醫院發展百害而無不利。所以一旦取消醫院編制,醫院變成了一個相當自由開放、寬鬆向上的“動物世界”,大家都要靠真本事去生存、競爭、上升,表現較差的員工可能隨時被取代或辭退,這樣也可以約束員工的行為,進一步規範每個員工的職業道德和提升職業技能,敬業和努力的人會越來越多,醫療事業發展也會蓬勃發展。

對於公立醫院,無論是否取消編制,都需要打破專業技術職務聘任終身制,實行任期制,形成有激勵、有約束、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才能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醫院整體效率,為醫院長期穩定發展做好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