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黑龙江农村,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难道在老家就没有一点发展吗?非要出去打工吗?

我还年轻33


东北也有发展,出去打工和不出去打工,因为行业不同而去选择有发展前景的地区。

黑龙江也有大的发展前景,比如大豆深加工,玉米的深加工,森林资源的细化利用,这都是有发展前景的产业。

东北人到外地打工是与东北人的性格特点惜惜相关的,由于气候原因,东北人冬天无法下地干活这时农民们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聊天吹牛,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东北人试探性的到外地打工,因为在外举目无亲,他们不管干什么活都很努力,黑龙江人独特的吹牛的方式得到了不少收获,使得年收入比在当地强很多,慢慢地形成东北人都外出打工了。

:

当年闯关东去的那部分人,在80年后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开始发展,又有部分东北人通过这部分人出来到处打工。

以上原因,导致东北人都
到外地打工了。


农村风影


我是黑龙江嫩江人,我是属兔的,年龄就不说了,女儿上大一了。我来说说我们那里的情况我村里在早几年前土地就流转了入了合作社是每亩地400元,合作社是大机械连片种植,闲下的农民没事干了,内点地钱一年也不够干啥的(俩口人的地孩子没有地),没办法出来打工了,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出力的活,一个月挣个五千左右块钱,老婆四千左右。说实话在外面在好也不是家,一年去了房租费,水电费,吃喝拉撒也剩不了几个钱,家里还有高龄的父母,我们在外边也照顾不了,一年只能回去一次,特殊情况还不能回去过春节,没出来过的人不知道。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出来打工啊,但是在家里也没有合适的事儿干。


波波维奇稀罕普京1


出去打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在老家混不下去的,一种是认为老家没发展的。我就是龙江人,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眼下也30多岁了,也算是见证了东北这20年来“老工业基地”发展。

家乡有发展,但生态固定了,虽然不想说富的越富,但穷的真的越来越穷。就以我个人来说吧,我还是有些能力的。在老家县城里打工也就拿个3000的工资,除却出大力的工作,这都算高薪了;眼下我在北京工作,业绩稍微好点,一个月就顶在老家工作半年,干得好的话领导还有奖励,虽然花销大一些,但总体来说比老家赚得多太多了。试问如果是你,同样的付出你选择在哪里工作?

人离乡贱啊,如果有办法谁会愿意打工?像我老家的邻居,起码还有一些土地可耕种。我家算是外来户,一点土地都没有,每年都是靠父亲、母亲打工赚些钱把我养大。父母的传统思想就没有想过走出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我不行,哪怕我改变不了,但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轻松一些。在家无所事事,生活节奏超慢,大号的光阴都浪费了。

所以,想要赚钱,想要改变生活现状,不走出来又能怎么办?这几年东三省的经济一直低迷,先不说什么原因,就说经商的、种地的,又有几个真的赚到钱了?


职场找老王


东北~~~怎么说那!我是东北这一块儿的人!现在基本上算定居在南方啦!我还是喜欢老家。活的舒服! 东北老家是两极分化的地方,有钱的人很有钱,没钱的是真没钱,但是都不会挨饿! 以前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回老家和朋友出去在街上看到宝马,朋友还会发出惊叹:哎呀,宝马啊! 但是这两年回去再看到宝马,大家也都淡定啦!有关系的很好赚钱。 再说说在农村种地,东北种地有两个好处,第一,地方大,地多,不像有的省市土地一人一亩半亩的我们那里一般的人家都有几十亩。 第二就是时间短,4月份开始种地。10月1号基本收完!夏天还要休息大半个月。一年也就是休息大半年都不止!像我村里的那些。现在一年种几百亩,多的种上千亩。一年几十万还是有的!


这事儿您不知道


种香蕉是根据市场行情,价格根据当天成交价格,有时高,有时低。以前我们租地给别人种,一亩2000多,现在1000都租不出去,行情难控制。

所以,我们寨子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而且打工还有收入。


林心道


因为东北之前是小生态经济(全国其他地区也适用)

在2008年以前,东北经济模式是这样的:

农民种粮食赚钱后,到附近的县城,乡镇消费吃饭,洗浴,服装等!然后附近乡镇市区的个体工商户每天购买农民的蔬菜。餐饮,服装,理发,水果蔬菜是东北最赚钱的行业。

但是,东北就业岗位太少了,很多人开店都选择饭店,烧烤,水果店等。导致店铺饱和,大鱼吃小鱼!然后就有一部分人把店铺转让,去南方发展。同样是开饭店,理发店,烧烤,洗浴等擅长的领域!

再后来,淘宝的兴起,东北的服装百货,电脑手机,家电日杂,超市等行业再次受到网购的冲击。

原本每年百姓赚的钱,是流向县城的,然后市区的人给农民就业,买农民的蔬菜和日常开销!

而现在时代变了,农民和市民的工资不断涌向浙江!你去看一下一个地区每天的快递包裹数量就能计算出来。一个百万人口的小县城,快递包裹大概有4万个左右!也就是本地资本,每天流失几百万元!一年流失十亿元以上!

很多市中心的店铺也没有了往日年收入几十万,几百万的风光!

这导致的不仅仅是一部分人离开,而是所有行业都收到冲击。因为以前赚钱的有钱人都去南方了,大饭店,洗浴等高端领域自然生意就不好。以前二十岁左右的小女孩都是去卖衣服,去饭店上班,现在年轻人都在上大学。招工难,不得不雇用30-40岁的人。这样年龄段的人留在东北是因为有孩子走不开!

看一个城市的活跃度,就观察药店的数量(老龄化程度)理发店数量(年轻化程度)

以后会怎么样,十年后再看!


家东北味道


大家好,我是我似骄阳378.黑龙江桦南的。看到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黑龙江江人我来说说我的理解。

黑龙江省是东北最大的农业大省,经过几十年黑龙江人的努力,把昔日一个“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北大荒”变成了今天赫赫有名的北大仓,成为我国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由于科技的投入,大型机械化的使用,黑龙江的农业规模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量富余劳动力日益突出,于是这一部分人都转向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出国)和地区打工。

剩下的农民很多都是承包外出打工人的土地继续维持生活。为什么出现这种 情况呢?因为在我们这里基本没有什么长年工作,而县里的很多工作也都在每月两三千左右,甚至一千多(主要是女生)也比比皆是。外地有三四千或五六千每月的工作我们为啥不去?

您说是不?以上是我个人看法,欢迎大家都来讨论。谢谢。





我似骄阳378


黑龙江 帝国的东北边境,与俄罗斯接壤,朝鲜韩国,日本隔海相望。曾经的共和国工业长子,全国老重工业基地,全国原字号材料廉价供应基地。

曾经北大荒如今的北大仓,寒地黑土这么好的优势,如今怎么就这么不堪了那?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全球同纬度国家相比,黑龙江的冷排中上,但夏季时的温度要比他们都高,国外因为一直冷,导致人和产业会离开。而黑龙江夏季是很美好的,冰城夏都,避暑的好去处,这种环境导致人口总基数很大。

2.农业采用小户精耕细作,和千百年前没太大区别。睁开眼看下国外农业早已进入大型农机现代化,现在智能化也以在路上。我们的农业是投入大成本高产出低质量差。

3.上一点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没法与国外农业竞争,我们自己的农产品质量不佳我们只能进口国外农产品。这就产生恶性循环。

4.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却没有足够的产业,就业除了农业外,因为曾经的体制问题导致没有太多产业来吸纳就业,很多产业在黑龙江或者东北都是空白。

很多因素混在一起导致黑龙江农业不能给个人家庭小户农业带来太多收益,同时又没有太宽太多的其他就业渠道,所以感觉黑龙江不行了,大量人离开黑土地,现在南方大街上很容易听到东北话的,网上有个调侃说生活在南方有几个东北朋友太正常了。

至于说黑龙江喝农业以后有没有前途我觉得是有的,而且大有作为。


龙Na


家里太难混 老家黑龙江小县城 从小在县城长大的人都能知道 其实就那百十个有钱人 他们有一个圈子 没有关系很难入这个圈子 但是干什么事还多少跟这个有关系 现在我们这除了父母事业单位的能安排孩子上班 升学的一般留外地了 做生意赚那点钱不够养家糊口 大多数人出国务工 我们这离俄罗斯韩国近 还有去日本的 年轻人基本在大城市干 最早有轧钢 糖厂 面厂 水泥厂 现在都黄了 下岗的都是现在的中年人 有几个好点的个人企业例如供热 只能招那么多人有点关系都进去了 中青年不出门讨生活怎么办 现在的黑龙江还是太注重关系 有没有能力无所谓 关系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孙鹏鹏888888


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东北都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那会儿东北人手里都拿着铁饭碗呢,可是工业创新意识跟不上,导致了这些老久的工厂苦苦支撑以后,都免不了倒闭的命运,其实这不是东北人或者东北领导的问题,这是世界快速发展的结果,比如说,很长一段里,我们自己造不出汽车发动机,如果给这些企业给这些工程师一点时间,肯定能造出来,可是我们的社会需要快速的发展,还有就是既然给你时间造出来了,跟国外同价位的发动机比起来,我们质量也跟不上,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选择是,直接进口国外的发动机,或者把国外的工厂以及先进的工业技术,引进来,能合资的就合资,不能合资的就独资,国外经过过百年积累与沉淀的公司,肯定就把我们东北这些老久的工厂给挤兑垮!所以才导致了整个东北的工业都不景气,我们国家走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虽然在工业时代落后于世界,但未来的下一个世纪我们却走在了全世界的前面,比如人工智能,手机支付等等,随着祖国的强大,国家肯定会引导东北的工业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