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会抱怨孩子的敏感和胆小,但回想起来...

每当小孩子想对家庭有所贡献的时候,成年人习惯性地说:你太小了,你的劲儿不够大,你会把东西摔碎的,你不行......

成年人这是好心劝告,但孩子的感受是:我太小,太慢,太笨手笨脚,我无法靠有益的行动获得归属感。久而久之,内心力量就缺乏机会成长。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增强孩子心理力量的,哪些是带走孩子心理力量的。

有时,我会抱怨孩子的敏感和胆小,现在回想起来,跟我们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有很大关系。

一直以来,阳阳都被姥姥照顾得很仔细,不是怕受伤,就是怕添乱。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让他尽可能地参与到家庭生活中去,让他觉得自己对这个家庭是有所贡献,有自己的位置。

这样,才能慢慢地增强他的心理力量。

过年期间,姥姥回老家了,我独自带阳阳。在家里不管什么事情,只要他感兴趣,我都让他参与其中,尽可能多的让他自己事情自己做。

一次晚饭,我把豌豆荚拿来让他帮我剥成豆子,他很乐意地接受了,中间我要帮忙他都不让,直到

自己把豆子全剥完

晚上,爸爸回来后他赶紧把豆子端过去给他看,很自豪地告诉爸爸这是他剥的。

所以,“相信孩子”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主要得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有时我会抱怨孩子的敏感和胆小,但回想起来...

我们去超市买东西出来,因为没带环保袋,东西也不多,我和爸爸就每人拿几件。当时阳阳也要求帮我们拿东西,于是就把面包让他拿,我当时想面包不怕摔,掉地上也不会坏。

但阳阳要求拿酱油。我同意了,并说服他爸:“他想做事情时你怕他做不好,不给他锻炼的机会,他怎么成长。”

一路上,阳阳还不断地关注周围环境,时不时地腾出一只手来指点江山,或者把瓶子不断地变换方式拿。看得我和他爸爸的小心脏忽上忽下,后来干脆不看了,随他去。

结果阳阳安全的把酱油瓶拿到了车上。下车后,他还要求自己拿回家。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两人都没对阳阳说:“你要小心拿着”或者“别摔碎了”之类的语言。因为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有不信任或暗示之嫌。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会给我们意外的惊喜。

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生活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建构心理力量是很有帮助的。如果我们放手让孩子去做一件事了,那就完全信任地交给他,让他去做,不要再指手划脚。

虽然孩子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汲取了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做事奠定了基础

马学红老师提到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5岁小男孩刚转到芭学园时,班里两三岁的小朋友都能把他弄哭,心理力量弱得不行。

怎么造成的呢?

这个小男孩在以前的幼儿园和别的小孩发生冲突后,回家告诉妈妈说:“今天在园里有个小朋友抢我玩具,我要拿回来时被那个小朋友打了。”

妈妈一听 ,立马说:“老师都没管吗?”然后一把抱住孩子,说:“妈妈知道你当时很难过………”其实这样的共情会导致孩子越来越弱。

因为当我们共情“我知道你很难过”时,通常就此戛然而止,并没有进行下一步的建构行为,长此下去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被伤害的,心理力量会更加弱小

因为妈妈这样的反应给了孩子两种暗示:

第一,妈妈认为我是弱的;

第二,妈妈告诉我周围人都是坏的,在我遇到问题时应该有人出来照顾我。

所以,当孩子向家长倾诉他今天遇到了什么事情时,家长的反应应该是以帮助孩子成长为目的的,而不是一味地共情孩子。

在帮助孩子时,家长还需注意不要唤醒孩子的受害感,为孩子留住被小伙伴“修理”的机会。

▷ 更多分享,点标题即可看到: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替孩子向家长的10个请求 | 李跃儿解读

孩子遇到别的孩子攻击,应该教他怎样应对?| 问答

怎么没见你教我们孩子画画?

连载(下)| 各类教育百花齐放,家长如何精准选择适合孩子的幼儿园?

清明假期,置身大自然,荒野求生 | 李跃儿芭学园童子军

清明亲子游 | 南太行森林徒步,一起出发!

2019年跃儿教育第十届全国教师培训报名 | 广州&北京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