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的灯笼挂门前,风吹灯笼个嘟噜噜转,风调雨顺就太平啊年。”这是张掖第一部民歌音乐专辑《张掖民间小曲子》里的歌词,名叫《膏药匠词曲》,是甘州社火里必不可少的唱词。这套音乐专辑的作者,是张掖市甘州区大满镇李家墩村一名年过花甲的普通老人。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用4800个日日夜夜守住非遗

历时3年,踏遍30多个乡镇、走访100多位民间老艺人、搜集整理200多首“甘州小曲子”词谱;自费整理出版书籍《甘州民歌小调精选》,光碟《张掖民间小曲子》《张掖民歌》;自发成立民间艺术团,让“甘州小调”“甘州社火”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活态”传承;先后被评为甘肃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等。这位老人,名叫李建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州小调”“甘州社火”的传承人。

从2005年至今,整整14个年头,4800多个日日夜夜,他凭着对民间文化的一腔热血,默默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人通过“甘州小调”“甘州社火”记住了老张掖浓浓的乡愁,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不务正业”的农家汉

甘州小调是千百年来流传于甘州大地的民间艺术瑰宝,真实地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也透射着河西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间风俗与生活状态,历代在民间广为流传。李建成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利用农闲时间学习乐理,抚琴弄弦,谱曲写词,可以说是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插科打诨句句逗人。1977年恢复高考,可惜因几分之差,与高校失之交臂。从此,他白天下地劳作,晚上伏案整理。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2005年,在一次社火表演中,他听到了一些变了味儿的小曲子后,就再也坐不住了。说干就干,为了记全一首采集的曲谱,他常常要熬上几天几夜。最后,他请市、区文化馆的专业音乐老师对整理的词谱进行修正,才最终定稿。因此,四乡八邻的人常常嘲讽他“不务正业”,但他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守护非遗的倔老头

2005年至2008年,李建成的足迹踏遍了甘州区和临近的民乐、山丹、临泽等县的30多个乡镇,有时甚至走到酒泉和武威等地。在搜集整理“甘州小调”过程中,逐字逐句记录、顶风冒雨、披星戴月,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

李建成说:“我脾气有点‘倔’,生活上带来的困难可以克服,可文化遗产一旦消失,永不再生,这就是我的担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多时间的奔波,他把搜集整理的《海水潮》《纱帽翅》《拉骆驼》等80首曲子,自己掏腰包,结集成了《甘州民歌小调精选》正式出版。后来他又请民间艺人原汁原味演唱录制了《张掖民间小曲子》《张掖民歌》,制成光碟发行。他也成为编辑出版张掖民歌的第一人,一时间,吟唱“甘州小调”的场景在张掖随处可见。

家喻户晓的文化人和乡愁守护者

如今的李建成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名人,村民们也对他开始“刮目相看”,对他和他的团队竖起了大拇指。他自己也获得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甘肃省农村实用人才正高级二胡演奏师,甘肃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西学院河西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等诸多荣誉。

2017年5月26日,由省市艺术家创排、甘州区民间艺术团全体演员演出的原创地方民俗舞台剧《甘州民谣》,在张掖三馆演会中心首演;2018年11月,“中华颂•长丰杯”第九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在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落幕,《甘州小调》在此次大展中荣获铜奖,甘州区民间艺术团也成为甘肃省唯一入围此次展演的民间文艺团体。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现在,年过花甲的李建成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通过《甘州民谣》和其他各类民俗节目的常态化演出,让非遗活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非遗,记住老张掖人的乡愁。只有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这是一个市长对张掖的深邃思考,也是对张掖的深情告白

编者按一年前,《金张掖》旅游画册出版,请黄泽元市长为之作序。市长欣然应允并亲撰《张掖是个好地方》为序,但要求不署其名。今天市长离开张掖,重读此文方能领会:这是一个市长对张掖的深邃思考,也是对张掖的深情告白。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是个好地方。

说到张掖,张掖人总是因“金张掖”的美名充满自豪而津津乐道,许许多多未到过张掖的人也会因为对“金张掖”的来由充满好奇而心向往之。

一个“金”字把张掖优越的禀赋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所造就的河西走廊最大的绿洲和丰饶的物产;几千年来地理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商贸往来造就的丝绸之路重镇的战略地位和灿烂文化;青藏、内蒙古两大高原交汇过渡造就的丰富性、独特性兼具的地貌形态和大美景观。这一切使“金张掖”名至实归、享誉古今。

张掖是战略要地。汉武帝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为张掖命名,因此,张掖从纳入汉王朝版图开始就是一个体现国家意志、展现国家作为的地方。在千里河西走廊之南,祁连雪峰屹立,群山连绵,人迹罕至;走廊之北,巴丹吉林、腾格里两大沙漠广阔无垠,几近生命禁区,河西走廊成为唯一的通道。而张掖居河西之蜂腰,扼走廊之咽喉,具有了“张国之臂腋”的战略地位。和平年代,张掖是商贾云集的贸易重镇;战乱时期,张掖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冲。从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到隋炀帝的“万国”会盟,从张骞、马可波罗的凿空之行到法显、玄奘的西天取经,从元代的行省初设到明代的九边重镇,张掖与王朝兴衰和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今的张掖,天空中的航路航线、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大地上的连霍高速、国道省道、铁路高铁,地下的光纤光缆、油气管道,无不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经济安全、能源安全。关乎国家经略地位古已是之,今更甚之。

张掖是风水宝地。四万多平方公里广袤国土,地处北纬38°全球最佳农业产业带上,土地面积广阔,灌溉条件良好,日照光热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光热水土资源绝佳搭配,农产品品质优良,农业的比较优势明显,自古至今都是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横亘于张掖的祁连山,是矿产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不仅有钨钼等稀缺战略资源,更有金银铜铁煤等大宗矿产,而且有储量居全球全国之首的凹凸棒石,光热风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铁路、公路、航空网络健全,东西畅通、南北贯通、互联互通、立体交通的大交通格局已经形成。张掖拥有除海洋以外所有的地貌景观,堪称世界地貌景观大观园,七彩丹霞更是全球独一无二;数以千计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存以及东西方共同认同的丝绸之路文化,使张掖既有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又有成为区域性旅游集散地的要素条件。有此物华天宝,必当风生水起。

张掖是宜居福地。一山一水的绿洲禀赋,优良的自然生态和包容开放的人文社会环境,使张掖自古宜居,而今亦然。无论作为月氏、乌孙的故园,还是匈奴、吐蕃的牧场;无论是五凉时期名门望族的北归,还是明代数十万中原儿女的移民实边,在张掖这片热土上生活过的人们都有共同的乡愁——这是一个可以安家的地方。匈奴被逐出河西时“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号,罗家伦“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的惊诧,马文炜“居家哪有甘州好,无奈侬是六十人”的不舍,都是对家的眷恋,对家园的认同。今天的张掖,城北二十平方公里的芦苇湿地,再现了“甘州城北水云乡”的湿地之秀;城西黑河生态治理,将展示三千弱水、碧波荡漾的大河之美;黑河林海、弱水花海、黑河大林带、走廊生态带、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建设将使张掖的全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住在这里,终年看得见雪山、一眼望得见弱水的乡愁会油然而生。张掖有优质的教育医养资源,张掖中学、大成学校、第二人民医院、大剧院、养老示范基地、户外运动基地、汽车自驾营地、博物馆群的建设,将全方位地改善张掖公共服务水平,稳定而较低的房价,融历史文化名城与时尚现代新城为一体的城市特色,不仅能使张掖宜居安居,而且吸引着周边人迁居来居。张掖是一个可以居家立业、安放心灵的福地。

张掖是文化圣地。五千年风云变幻,四大文明元素渗透浸润,民族文化、商贸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等多种文化碰撞交融,使张掖既有了足够的历史长度,又有了足够的文化厚度。金塔寺的高肉雕飞天,马蹄寺的汉藏佛教同寺,大佛寺的世界最大卧佛及金经、北藏等佛教典籍,成就了张掖佛教东渐圣地的地位;居延汉简,五凉儒学、经学的兴盛,见证了张掖传承中原文化而又兼蓄西域文明的历史辉煌;西游传说、河西宝卷、九曲黄河灯阵既是张掖百姓的文化创造,又是对中华文明的独特贡献。包容是张掖文化的特质和生命力之所在:在张掖,没有纯粹的人种民族,不同种族的热血和优秀基因代代传承,多民族并存但少有民族纷争;在张掖,没有纯粹的宗教,儒释道以及景教、祆教、民间自发的宗教信仰及自然崇拜,相互借鉴,相安相容,“半城芦苇半城塔影”,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反映,也是多元文化、多种宗教和睦共处的生动写照。包容是张掖文化永恒的时尚:自汉代开边城,历来都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文化交流的舞台,昭武九姓、粟特商人、西域高僧、中原大儒,不仅在张掖留下了足迹,而且将他们的生活习俗、价值追求、审美情趣融入了张掖的文化创造。包容是张掖人不变的精神气质:张掖人淳朴善良但不因循泥古,恋乡重土但不固步自封,性情豪爽但不粗俗浅陋;张掖人既重情重义又是非分明,既懂规矩方圆又善求新图变,既保持耕读之风又兼采众家之长。包容是张掖人的一种心态、情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处世智慧。包容是张掖城市的品位和气象:“黑河如带向西来,河上边城自汉开”的悠久历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山川形胜,“昔日是匈奴右臂,将来更是欧亚孔道”的地理特征,无不生长着包容而又得益于包容。因为包容,才有千万生民立命,才有历代先贤继绝学开太平;因为包容,张掖才有海纳百川的豪情和辉煌伟大的创造。

“周邦虽旧,其命维新”。张掖是古老的,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足以使所有人敬仰,因其如此,才有“金张掖”的美名;张掖又是全新的,每一代张掖人都要承担属于自己的使命,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唯其如此,“金张掖”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掖是个好地方!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张掖人这是要逆天吗?居然搞出一个女孩子们都喜欢的产品

嘉和苑:区政府、张掖大剧院,体育公园一步之遥,温泉水世界隔墙

驼铃酒,只卖粮食酒,自家酿酒不做假!口感好不头疼

“我和我的祖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征文大赛启示

金张掖在线 张掖新媒体领导品牌

生活.新闻.活动.美食.玩乐.公益.推广

张掖这个“不务正业”的农家汉,出了一张音乐专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